茅臺鎮夏日炎炎,雨熱同季,為微生物的生長和發酵提供了良好的環境。走進坐落于茅臺鎮的國臺酒園區,車間一塵不染,廠房井然有序。國臺酒莊中控室內,工人們通過螢幕上的數字,監控著每一道釀酒工序的指標,像是走進了一座先進製造業的智慧化工廠,目睹現代科技與傳統釀酒工藝的完美融合。
而中控室外,是由大型機械設備、密集的金屬管道和一條條由機械手、感應器等各種部件組成的自動化生産線,正在有條不紊地工作。
整個釀造車間整體有五層,每層分工都不同,但樓層之間又全面打通,通過這種立體結構搭建起來的自動化生産線,基本實現了全面自動化及大部分智慧化,包括進糧、潤糧、上甑、蒸酒、接酒、攤晾、加曲、起堆、下窖等各個生産環節。
在國臺酒莊制酒車間裏,車間內的上甑機器人也正在忙碌地工作中,它們負責將出窖的糟醅,按照“見汽壓醅”和“輕、松、薄、準、勻、平”標準,投入到每一個酒甑中,能自動調節蒸汽壓力,嚴格按照工藝要求上甑。
在機器人智慧上甑的同時,酒蒸氣則通過管道進入密閉的冷卻系統液化為酒。線上監測系統可以智慧控制摘酒的時間、酒精度和溫度,將不同的酒體通過出酒管道自動輸往不同的酒罐。
整個生産鏈中,基酒存儲雖處於末端,但也是至關重要的一步。然而傳統酒庫地面面積大且儲酒數量不多,而國臺酒庫追求空間體積。秉承著“向空中要空間”的設計理念,國臺在智慧化數字酒庫中將空間利用發揮得淋漓盡致。
國臺酒莊規劃有6棟數字化智慧酒庫,每棟儲酒1萬噸,每一棟分為5層,同時設計為雙層結構,相當於10層。每層又設置為兩層鋼架,底下一層為噸壇,上面一層為千斤壇,存放著國臺各年份的老酒和基酒。
在酒的儲存和取用上,採用智慧防爆四向車、數字智慧化倉儲管理系統等,實現自動化傳輸和轉運,極大提高儲運效率和安全性,可實現 24 小時無間斷地無人化智慧儲酒和取酒功能。
截至目前,國臺酒將傳統的“12987”釀酒工藝已經細化為30道工序,269個環節,率先在醬酒行業裏提出1071項工藝指標標準。且根據重要程度,細分為A、B、C三類,分別予以精細化控制。
智慧釀造技術的發展,為釀酒行業帶來了顯著的優勢和革新。以高粱的蒸煮程度為例,在傳統的釀酒過程中,“下沙七分熟,糙沙八分熟”的標準,完全依賴於釀酒師傅的經驗和口頭傳授。
國臺通過創建基於糊化度指標的“下沙七分熟、糙沙八分熟”的數字化評價標準,建立了糊化度檢測方法的SOP。這一方法經過實際應用,效果顯著,能夠準確、客觀地反映糧食蒸煮的熟度,提升了生産操作的穩定性和效率,同時也釋放了大量勞動力。
在觀測窖池糟醅的發酵效果方面,傳統做法是依賴感官聞香觀察,而國臺的做法是通過生物感測器檢測乙醇、L-乳酸和葡萄糖的含量,提供更準確的數據支援。
同樣,在評價酒體品質方面,傳統做法是通過品酒員的逐一甄別,國臺則在此基礎上加入了指紋圖譜技術,評價國臺酒每一批次品質的穩定性和一致性,相當於上了一層“雙保險”。
科技是一把雙刃劍。如何平衡人、技術和微生物的關係,一直是國臺酒業不懈努力的方向。2023年,國臺酒業發佈了《國臺智慧釀造標準體系》。某種程度上,它意味著醬酒行業開始進入了一個清晰化、標準化、數字化的時代。
正如國臺酒業一直堅持的 “五化一通”品質管理模式,他們希望把一切模糊的清晰化,一切清晰的數字化,一切數字的標準化,一切標準的流程化,一切流程的體系化,把一切體系的法規化。
如今,國臺酒業已經將氣相色譜、液相色譜、GCMS、生物感測器、紅外光譜等儀器應用到白酒檢驗中來,並且借用數學模型的方式,開始建立釀酒工藝與産量、與品質關係之間的數據模型,如同一個嚴謹的數學公式,只需要控制好每一個環節的品質,這個等式最終都會成立。
從傳統的匠心傳承到現代的智慧釀造,從“天人共釀”到“天人智釀”,國臺已經成功探索出了一條融合工匠精神與智慧釀造的平衡之道,展現了傳統與現代、人文與科技的完美融合。
(推廣)
來源:東方網 | 撰稿:國臺 | 責編:谷晟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5 8189 2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