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原創 專題 新經濟 曝光臺 中國訪談 中國三分鐘 沖浪特殊資産 潮評社 溫州 紹興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廬 文娛 元宇宙
您的位置:首頁 > 要聞 新聞詳情
全國首批10家殘疾人按比例就業基地落地浙江
發佈時間 | 2024-05-21 08:55:57    

  紹興市古越龍山工藝浮雕酒分公司工作室,90後聽障員工蔡晶晶埋頭于酒罈前,小心地將一塊泥塑圖案粘貼在壇身中央,再用牛角筆細細勾勒。這是他進廠工作的第12年,憑著一手技藝,這個年輕小夥不僅獲得了浙江省技術能手等稱號,還成為了杭州亞殘運會火炬手。

  蔡晶晶所在的古越龍山公司,是全國首批殘疾人按比例就業基地之一。近日,中國殘聯辦公廳印發《關於確定2023年全國殘疾人按比例就業基地的通知》,首批全國殘疾人按比例就業基地名單出爐,浙江共有10家企業入選,覆蓋餐飲、醫療、智慧製造等多領域。

  就業是殘障人士實現共同富裕的最優方案,更是他們融入社會、展現自我價值的關鍵渠道。浙江殘疾人就業現狀如何?怎樣進一步提升殘疾人就業比例,拓寬就業渠道?記者走進殘疾人按比例就業基地尋找答案。

  近4萬家單位按比例吸納殘疾人就業

  如果不是刻意上前交流,工作狀態的蔡晶晶,看起來和其他花雕技師並沒有什麼不同。“他很聰明,一點就通。”老師傅馬幸運告訴記者,蔡晶晶會唇語,學習中他會把遇到的問題打在手機上,雙方溝通順暢。

  “一開始別人都説這行女生學得快,但我不服氣。”他飛快地用手語表達,自己追求的不是超越普通員工,而是以技術最好的師傅為目標。進廠不到兩年半,肯下功夫、謙虛好學的他,就形成了出品“速度快”“有靈氣”的個人特色。在古越龍山公司,像蔡晶晶一樣的殘障職工有19位,佔單位職工比例達到了2.47%。

  據了解,目前殘疾人就業可基本分為集中就業、按比例就業、公益性崗位就業、個體就業(自主創業)等7種類型。其中,按比例就業是指殘疾人按一定比例分散在黨政機關、事業單位、企業和社會組織等用人單位就業的形式。

  我國《殘疾人保障法》明確規定“國家實行按比例安排殘疾人就業制度”。浙江省殘聯教育就業部副部長嚴明説,但仍有用人單位因不了解殘疾人就業能力等原因,不願意招錄殘疾人就業。

  “目前,按比例就業是帶動殘疾人就業數量多、就業狀態和就業收入相對更加穩定的殘疾人就業類型。”嚴明介紹,截至2023年底,浙江有49.42萬名就業年齡段持證殘疾人,就業率達到66%,位於全國前列,其中按比例就業人數達9.62萬名,近4萬家單位按比例吸納殘疾人就業。

  雙向融合,市場行為替代公益安置

  中午12時,浙江省殘疾人之家內的融愛星麵館迎來了用餐高峰。一桌客人剛離席,20歲的“星員工”樂樂便麻利地收拾餐桌,手中的抹布從左到右迅速擺動向前,擺好的餐椅要蹲下來反覆檢查是否對齊。將程式化的動作做得一絲不茍,是樂樂這類孤獨症群體的行為特點,麵館的墻上貼著他的就業宣言:“我好好工作,聽店長安排。”

  去年5月初上崗時,指導老師宋琬瑩對樂樂的印象還是一個“慢”字,“擦一張桌子8分鐘,要反覆停頓、思考再行動。”一個多月的崗前培訓加門店實踐後,樂樂已經逐漸理解自我和工作的價值,並掌握了餐前準備、接待服務等工作技能。

  與其他按比例就業基地的工作環境相對封閉不同,浙江融愛星餐飲管理有限公司更強調殘疾人與社會的融合。麵館採用分佈式支援性就業模式,在選址時偏向於融入社區、街區和地鐵內嵌商業街。目前,融愛星麵館已拓展至17家門店,吸納了30余位心智障礙人士就業,累計總服務人次超400萬。

  分類安置,把崗位送到山區海島縣

  近兩年,嚴明深刻感受到企業對安排殘疾人就業的理念之變。

  利用産業優勢,浙江針對重度視力殘疾人,創新扶持從事鋼琴調律、有聲書朗讀新業態就業,全省已有約700名殘疾人入駐“喜馬拉雅”平臺從事有聲書演播;

  針對重度聽力殘疾人,引導愛心企業開設可莎蜜兒“無聲的世界”、星巴克“手語咖啡”等手語門店;

  針對心智障礙群體,“融愛星麵館”、“壹星釀”烘焙坊等新型就業平臺發展迅速……

  進一步促進殘疾人更加充分更高品質就業,還有哪些堵點?

  首先,企業和殘疾人兩方的崗位匹配機制有待提升。據了解,目前企業的招聘需求,多由基層殘聯對接溝通,幫扶渠道相對單一,難以高效匹配量大面廣的就業需求。

  此外,殘疾人就業還存在區域發展不均衡的難題。有意願設崗的企業多位於經濟發達地區,眾多山區海島縣殘疾人就業機會少的問題更加突出。需要更多社會力量參與到殘疾人就業工作中來。

  眼下,一些第三方人力資源機構正在嘗試推出殘疾人幫扶性就業産品。浙江省對外服務有限公司創建“星火計劃”項目,串聯起各地殘聯組織及企業資源,以勞務派遣形式將殘疾員工進行本地安置。一些殘疾人因此走上了物業企業消防控制的崗位。

  針對區域發展不均衡問題,今年4月,省殘聯聯合省有關部門印發通知,進一步深化山區海島縣殘疾人幫扶性就業基地建設試點工作。

  “目前我們已經在龍遊、開化等地建立了23個幫扶性就業基地,引入大城市的愛心企業開展異地幫扶。”浙江外服助殘就業項目負責人夏誠介紹。

  “殘疾人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更容易‘淋雨’,助殘就業是最好的傘。”紹興市殘聯副理事長母小琴説,希望未來能有更多企業和機構聯合政府為殘疾人撐起一把傘,無論烈日、風雨,成為共富路上的一道風景。

來源:浙江線上-浙江日報    | 撰稿:辛文    | 責編:張逸彬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5 8189 2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