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原創 專題 新經濟 曝光臺 中國訪談 中國三分鐘 沖浪特殊資産 潮評社 溫州 紹興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廬 文娛 元宇宙
您的位置:首頁 > 要聞 新聞詳情
從全國旅遊發展大會看我國文旅市場前景
發佈時間 | 2024-05-19 12:27:02    

   旅遊業是事關國計民生的重要行業。全國旅遊發展大會5月17日在京召開,這次會議是黨中央首次以旅遊發展為主題召開的重要會議。選擇此時召開這一會議別有深意。

  看過去,改革開放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旅遊發展步入快車道,旅遊業從小到大、由弱漸強,日益成為新興的戰略性支柱産業和具有顯著時代特徵的民生産業、幸福産業。

  品今朝,我國已形成全球最大國內旅遊市場,成為國際旅遊最大客源國和主要目的地。從進“淄”趕“烤”的盛況,到“爾濱”冰雪的奇緣,再到天水麻辣燙的滾燙……人們用動感的身影證明:旅遊已是小康社會人民美好生活的重要內容。

  全國旅遊發展大會的召開,指引我國旅遊業高品質發展,描繪出“詩和遠方”的壯美前景。

  這是旅遊為民的使命——

  隨著經濟發展和人民群眾生活水準不斷提高,以觀光為主的旅遊已不能滿足人們的需求。

  目前,我國共有A級旅遊景區1.57萬家,其中5A級景區339家;共有國家級、省級旅遊度假區854個。旅遊景區數量不斷增加,類型更加多元,市場規模增長,成為我國旅遊發展的“基本盤”。

  未來,只有堅持旅遊為民,用心用情用力為人民群眾提供更多的文旅産品、更優的旅行環境、更好的旅遊服務,才能更好滿足廣大遊客多樣化、個性化、品質化的旅遊需求。

  這是旅遊富民的機遇——

  全國A級旅遊景區帶動就業總數超過1000萬人、2.26萬個扶貧重點村發展鄉村旅遊、紅色旅遊賦能革命老區發展……打造人氣“火爆點”、拉升消費“熱力值”,旅遊業已成為“一業興、百業旺”的真實寫照。發揮強大的綜合帶動作用,旅遊大有可為:它可融入鄉村振興、新型城鎮化等國家戰略,也可助力東北全面振興、中部地區崛起、西部大開發等區域發展戰略。基礎設施建設、消費品以舊換新等,背後也有旅遊的身影。

  這是融合發展的啟示——

  從長城、長征、大運河、黃河、長江國家文化公園建設穩步推進,到文化遺産旅遊、研學旅遊等融合業態提質升級,再到博物館熱“熱度空前”、文創産品出圈走俏,近年來文旅融出新天地。加快推進文化和旅遊深度融合發展是旅遊業高品質發展的應有之義。只有以文化為魂,深入挖掘文化特色,旅遊發展才能提升品位、豐富內涵,更加引人入勝。新時代新征程,旅遊發展面臨新機遇新挑戰。全國旅遊發展大會擘畫了著力完善現代旅遊業體系、加快建設旅遊強國的宏偉目標。

  從哪著手,如何破題?與會者紛紛“解題支招”——

  科技來武裝。江蘇無錫拈花灣推出“夢回唐櫻”元宇宙體驗項目,山東曲阜尼山聖境景區通過光影技術大力發展沉浸式夜遊……旅遊發展要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就需通過科技創新加速培育發展新質生産力。

  文化強根基。浙江實施文化基因激活工程擦亮良渚、西湖、大運河等文化標識,湖南打造湘瓷、湘繡、湘茶等“湘”字號品牌……厚重文化令旅遊更加“有滋有味”。不斷增強文化認同、激揚文化自信、涵養家國情懷,人們對大好河山的熱愛將化作旅遊不絕的動力。

  世界作舞臺。旅遊是促進文明互鑒、展示中國形象的美麗窗口。旅遊強國,必然具有鮮明中國特色和強大國際競爭能力。只有面向世界、擴大開放,我們才能在交流互鑒中發展旅遊,廣交朋友。

  目標已定,未來可期。有黨中央高度重視,有人民群眾積極支援,有老祖宗和大自然留給我們的豐厚資源,旅遊強國漸行漸近。

來源:新華網    | 撰稿:周瑋 徐壯    | 責編:陳曉菲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5 8189 2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