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這一輪,旅遊業“潑天的流量”帶火的是縣城。
“縣域旅遊”正悄然來到C位。社交媒體上與此相關的話題也持續走熱。“五一”假期後,北京市民小靜和同事聊起,發現同一辦公室的5人不約而同地“打卡”了某個縣城。縣域旅遊走紅背後,有天時、地利、人和多重因素;更值得思考的是,“火起來”的縣城,該如何“火下去”?
小縣城悄然佔據旅遊C位
“五一”假期前,湖北女生小潔抱著地圖研究了半天,想找個“小地方”,安安靜靜住上幾天。“不用多麼出名,不用有太多景點,能看看青山綠水就很滿足了。”
有類似想法的人不在少數。選擇旅遊目的地時,越來越多人不想去大城市人擠人,而是開始挖掘“寶藏”縣城、尋找縣城之美。剛剛過去的“五一”黃金周,我國旅遊市場下沉化趨勢更加明顯,在旅遊訂單同比增速上,一二線城市小于三四線城市,三四線城市小于縣域市場。
一天出杯7941杯咖啡!“五一”小長假,浙江安吉縣利用廢棄石灰岩礦坑改造的“深藍計劃”咖啡館再次“沸騰”起來。來自上海的林小姐在礦坑湖邊散步。“這是我第二次來。”她説,這裡可以聽音樂看書,安靜享受屬於自己的時光。
浙江義烏國際商貿城五區進口商品城匯聚100多個國家和地區15萬種“洋特産”,假期五天內,商貿城涌入超90萬人次,“一天上三四次貨”“忙到沒空吃飯”成為老闆們的常態。
“我們特地拎了兩個空包。”遊客張強説,義烏的驚喜不僅在於“進貨式旅遊”的體驗,還在於風味各異的萬國美食,“不是土耳其去不起,而是義烏更有性價比。”
在江蘇盱眙的大桐農貿市場,聚集著數十家以經營小龍蝦為主的餐飲店、大排檔。暮色降臨,數千平方米的露天廣場上,遊客座無虛席,空氣中瀰漫著撲鼻香氣。
相比南方“熱辣滾燙”,北國小城的五月則是“上春山”最佳時節。在離網紅“爾濱”不遠的黑龍江尚志市,遊客涌向風光旖旎的亞布力度假區、帽兒山景區,感受壯美景色。尚志市文旅局局長張君介紹,當地旅遊市場延續冬季的火爆,八大景區同時開放。截至5月10日,尚志市2024年累計接待遊客突破162萬人次,旅遊業直接收入3.88億元,同比增長175%。
在小紅書上,“縣城旅遊”有超過38萬篇筆記。人們熱情分享值得一去的縣城:讀過千遍沈從文,不如去一次古老的鳳凰古城;在平潭島看藍眼淚,像碎鑽撒入大海,又像星星墜落人間;諾鄧千年古村,每天起床都是嫋嫋炊煙,一切都慢下來了……“暢遊中國,幸福生活”,這是今年“中國旅遊日”的主題,也是當下縣域旅遊的寫照。據統計,全國A級旅遊景區的縣域覆蓋率由2012年的73%提升至2023年的93%。縣域旅遊構成中國旅遊的基本盤,縣域旅遊的發展水準反映著中國旅遊業真實的發展水準。
走紅背後的“天時”“地利”“人和”
縣域旅遊走紅背後,有著趨勢創造機遇的“天時”,也有縣城“天賦異稟”的“地利”,更有協力雙向奔赴的“人和”。中國旅遊業供需兩端的新變化,時時刻刻都在孕育新機遇。
攜程研究院行業分析師王亞磊説,消費者不斷成長,從追求“打卡”到注重體驗;從單一産品到多元玩法,旅遊更多回歸生活本質。縣域旅遊熱正是在這一背景下應運而生。
性價比高、輕鬆自在,是縣城受到年輕人青睞的重要原因。“五一”假期,無錫“95後”丁志輝與朋友去了浙江衢州。往年與父母一起出遊,都是去大城市,制訂週密的出行計劃,每人平均開銷至少2000元,“費錢又費力”。“性價比是硬道理。我們挑選目的地也很隨性,朋友説衢州的‘鴨頭’好吃,就來了場説走就走的旅行。”丁志輝説。
但凡經歷過假期的“人從眾”,就知道安靜自在的時光有多難得。小縣城正成為不少遊客的“心靈棲息地”。中國旅遊研究院規劃與休閒所副研究員李雪認為,縣城並非僅有美麗的風景,也蘊含高品質的生活空間,這恰恰是構成縣域旅遊競爭力的內核要素。
不少縣城“天賦異稟”,特色IP令其成為遊客“打卡”目的地。將“村超”賽事與文旅資源深度融合,“五一”期間,榕江縣共接待遊客超40萬人次,實現旅遊綜合收入超4億元。在重慶市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縣,踩花山節逐漸成為當地一張靚麗的文旅名片。
更不用提,一些縣城原本就是曾經的古都,歷史悠久;一些縣城“深藏不露”、文化底蘊豐厚。
另一方面,交通基建改善,也讓縣城與大城市距離越來越“短”。同程研究院首席研究員程超功指出,縣級城市交通通達性近年大幅提高,如高鐵已覆蓋超過90%的50萬人口以上規模城市,不少縣城也逐步增加公交車、接駁車、共用單車等交通配套。
“用‘十分’服務笑迎遊客”“努力做遊客最喜愛的小縣城”……被遊客熱情激發的縣城們,也接二連三為遊客奉上更好的産品和服務。
“五一”期間,盱眙做足“龍蝦”文章,為文旅消費引流。假期前,便宣佈“五一”至8月開展夜市特色活動,打造夜食、夜購、夜娛、夜遊場景;還準備了“福利”:凡在盱眙“尅龍蝦”滿200元的遊客可憑發票免門票遊玩4A級景區。遊客的探索熱情邂逅縣城的服務誠意,便實現了一場人與城的雙向奔赴。
“火起來”更要“火下去”
“被看見”只是第一步。《全國縣域旅遊高品質發展研究報告2023》顯示,2022年,旅遊總收入超百億元且接待遊客總人數超千萬的旅遊大縣只有79個,旅遊收入低於30億元的縣域佔納入統計的縣域總數的65.86%。由此看來,縣域旅遊市場仍有很大發展空間。
張君坦言,試圖抓住“風口”的縣域旅遊發展仍面臨一些制約因素。承載力與服務水準,往往成為縣城“走紅”或“招黑”的分水嶺。張君説,在一些景區,公廁、停車位等配套服務設施改造提升跟不上,旅遊高峰期常出現如廁難、停車難;一些從業人員職業素養不足,服務標準不規範,也會影響遊客印象。
如何讓“火起來”的縣域旅遊“火下去”?
首先,充分挖掘自身特色。旅遊市場正從大眾化向精細化、差異化、個性化轉變,縣城需立足自身獨特優勢,以小博大,滿足遊客不斷升級的多元化需求。
受訪專家表示,一些古村落、鄉村景區往往通過一景一物在社交媒體上“破圈”。這些能承載“鄉愁”的旅遊目的地,一方面需保護好村莊傳統肌理、提升顏值,另一方面也需融入特色文旅元素,打造“人無我有、人有我特”的新IP,形成小城的獨特標簽。
其次,要加快設施提檔升級。
中國旅遊研究院副研究員韓元軍説,縣域旅遊要實現主客共用,既能滿足本地人需要,又能滿足遊客需要。基礎設施是否完善、配套服務是否匹配,往往是縣域旅遊能否發展起來的關鍵。各地政府要不斷提升治理能力,在軟、硬兩方面下功夫。
同時,也要避免為打造流量盲目開發的衝動。一些地方為打造網紅景點,隨意徵收古村古鎮的老房子進行改造甚至拆除,容易落入“千村一面”的窠臼,讓老村鎮過於商業化。
最終,需錨定長遠發展格局。“對於搬不走、挪不動的旅遊目的地來説,需採取培育型發展模式,走可持續發展的路子。”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首都文化和旅遊發展研究院執行院長厲新建説,縣域旅遊要“火下去”,需錨定“長期主義”,著眼打造深度的文化體驗,讓目的地持續釋放吸引力。
來源:新華每日電訊 | 撰稿:辛文 | 責編:陳曉菲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5 8189 2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