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原創 專題 新經濟 曝光臺 中國訪談 中國三分鐘 沖浪特殊資産 潮評社 溫州 紹興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廬 文娛 元宇宙
您的位置:首頁 > 要聞 新聞詳情
86家鄉村博物館“出圈”
發佈時間 | 2024-05-19 09:55:09    

   費孝通在《鄉土中國》一書中説,“土”是中國鄉土社會的底色,是中國之根,我們依賴土地,生長于斯。

  根在哪,情就留在哪。如何留住鄉愁,留住鄉土文化的本色,鄉村博物館建設成了一種“浙江解法”。2021年9月,浙江率先啟動鄉村博物館建設項目,並提出“小目標”:“十四五”期間,在全省建設1000家鄉村博物館。

  2024年浙江省第一批鄉村博物館名單日前公佈,全省共84家入選,其中金華新晉4家。至此,金華全市已有86家省級鄉村博物館,這個數字在全省排名第三,僅次於湖州、寧波;去年底,全省50家精品鄉村博物館“上星”,金華有2家獲評四星、4家獲評三星。

  今天恰逢國際博物館日,我們去看一看這些生長在泥土裏、藏身於瓦房中的“文化種子”。

  讓博物館成為鄉村“標配”

  你可曾記得,童年時挑著水與夥伴在鄉道上嬉戲,阿姆口中念叨著“天上有好脫,也要早起五更撮”……78歲的民俗畫師朱志強花了10年時間,用畫筆搶救性地記錄逐漸消失的武義民俗故事。

  不久前,朱志強民俗畫館在武義縣履坦鎮壇頭村賓德堂落地,成為武義第37家鄉村博物館。若要繪製一張金華版的鄉村博物館地圖,你會發現,博物館公共文化服務已在鄉村田間悄然延伸,而武義是當中的“一枝獨秀”,當地鄉村博物館的數量佔到全市總量的43%。

  這些鄉村文化“窗口”,有的彰顯革命精神、見證改革故事,如武義縣紅軍挺進師革命文物陳列館、九龍山下山脫貧紀念館;有的鉤沉名人史跡,如徐英烈士紀念館、潘漠華紀念館;有的著眼非遺保護,如婺州窯藝術館、地方戲曲展示館等;有的注重地方文化傳承,如江下畬族文化展示館、宣平民間文化展示館、七仙女民俗館等;有的強調科普學習,如牛頭山植物標本館、螢石博物館、晶彩礦物科普館;還有的展示著獨特小眾的收藏,如一棟民居裏收藏著數萬頭“獅子”的江南獅文化展示館……我們的鄉村,一路走一路變,留下了太多精彩印記,鄉村博物館則把這些變與不變定格。

  武義縣博物館館長傅毅強介紹,武義的鄉村博物館已覆蓋全縣80%以上的鄉鎮(街道),類型豐富多樣、主題多元開放,每個館有鮮明的個性標識,各有韆鞦。

  很長一段時間,像博物館這樣的公共文化空間,只有城裏才有,農村很少見。但是,去年5月12日,88件來自武義鄉村博物館的珍藏精品在杭州驚艷登場。浙江省自然博物院和武義縣博物館聯合舉辦的“宅茲樂土 美好生活——武義縣鄉村博物館精品展”為觀眾徐徐拉開一幅鄉村生活的畫卷,這也是浙江省首場以鄉村博物館為主題的展覽。

  “我們要做的就是讓大家看到,農村擁有博物館不是高不可攀的夢。”這個過程中,社會力量參與鄉村博物館創建至關重要,37家展館都是通過“政府引導、社會參與、機制靈活、政策激勵”的多元公共文化服務供給模式,由非國有單位、團體或個人參與創建。

  傅毅強説,鄉村博物館對鄉村發展意義很大,不僅能打通博物館公共文化服務的“最後一公里”,而且能為鄉村文化振興有效賦能。“我們正在努力打造鄉村博物館建設的‘武義樣本’,希望博物館能夠成為鄉村‘標配’。”

  來自鄉村 又反哺鄉村

  5月17—18日,橫店影視城泛博物館群官方抖音號,進行了主題為“樂享橫店博物館之旅”的直播。你很難想像,在這個116.34平方千米的鎮區內,竟藏著近30家博物館(展覽館),而這個數字還在增加。在最新一批浙江省鄉村博物館名單中,位於橫店影視城夢外灘景區的海上洋貨博物館入選。此前,橫店已有明清宮苑清宮禦膳博物館、歡娛影視文化博物館兩家省級鄉村博物館。

  “橫店的鄉村博物館立足於影視文化與歷史文化。”橫店影視城景區運營部博物館開發中心高級主管沈利陽介紹。在中國電影放映機博物館中你可以成為時光流轉中的光影魔術師,在海上洋貨博物館你可以領略十里洋場文化風情,在榮歸故里的金華艦上你會熱血沸騰,走進大宋市井生活博物館你又會有穿越入畫《清明上河圖》之感……這些都是橫店的本土特色、影視氣質。

  義烏市赤岸鎮神壇村僅有60戶人家,但這裡有一家佔地3500平方米的鄉村博物館。神壇村是左聯創始人、現代著名詩人、文藝理論家馮雪峰的故鄉,去年是馮雪峰誕辰120週年,雪峰文學館落成,成為一家根植于地方文化與個人生涯的鄉村博物館。

  馮秀花是馮雪峰的侄孫女,2018年回村擔任馮雪峰故居的講解員。1983年,村裏設立了馮雪峰故居,老屋見證了村莊的變化,而今雪峰文學館即將周歲,鄉村公共文化空間的建設也帶動著鄉村的發展。“過去一年,因為文學館的落成,來村裏參觀遊覽的遊客越來越多。”

  馮秀花説,鄉村博物館是來自鄉村深處的呼喚,它來自鄉村,又反哺鄉村。在神壇村,馮秀花看到,不僅有遊客慕名而來,越來越多的當地人也放下筷子、帶著孩子,在茶余飯後走進村史館、鄉賢館,真正去了解腳下的這片土地。

  在世界攝影大師郎靜山的故鄉蘭溪遊埠古鎮,寶麗徠古董相機博物館裏陳列了自攝影術發明以來的多款經典相機,一經建成就實現了年觀眾量30余萬人次;走進白沙溪三十六堰灌溉工程展陳館,沙盤旁屹立著的盧文台塑像仿佛在講述1900多年前先人修堰引水的故事;古婺窯火陶瓷博物館寓教于樂,孩子們可以動手感受婺州窯的魅力;而收藏了30余部視頻、100多份民國檔案及報紙、200多冊書籍、700多張還原歷史照片以及8萬餘字史料的侵華日軍細菌戰史實陳列館,則是永遠不能忘卻的血與淚……

  一座座展館留住了影影綽綽的鄉土記憶、原汁原味的鄉村氣息,行走在八婺鄉間的土地上,泥土的芬芳仿佛在輕輕訴説,“一切不為肥沃,而為滋養”。散落鄉間的鄉村博物館,讓鄉土文化“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來源:金華晚報    | 撰稿: 汪蕾    | 責編:陳曉菲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5 8189 2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