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原創 專題 新經濟 曝光臺 中國訪談 中國三分鐘 沖浪特殊資産 潮評社 溫州 紹興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廬 文娛 元宇宙
您的位置:首頁 > 要聞 新聞詳情
有人一天進店三四次搶購,“刮刮樂”因何脫銷
發佈時間 | 2024-05-19 09:19:27    

   最近,“刮刮樂”變得格外緊俏,甚至進入“限購期”。

  在杭州莫衙營附近,一位年輕人為了買到“刮刮樂”,幾乎一天要去最近的彩票店問三四次,“有貨了嗎?”

  “昨天,我進的貨剛到,他一次性買走5本,現在就一款,剩這20張。你如果明天來,一張也沒有。”老闆娘李女士無奈地説,“一週只給我進3000元左右的貨,基本一天就賣光了。”

  幾百米遠處,一家中國體育彩票專營店的透明玻璃櫃中,也只擺放著兩款、不到40張“頂呱刮”(體彩的即開型彩票)。“現在很難拿貨,我一週只有1800元的配額。”老闆馮先生説,最近,但凡有人想買一兩本,自己都勸對方少買點,“確實不夠分”。

  走訪中,杭州多位彩票店店主告訴潮新聞記者,自上個月起,“刮刮樂”就開始按照“配額制”進貨,“有的小店一週只能進600元。”

  “刮刮樂”因何走向脫銷?真是被年輕人買斷貨了嗎?

  “刮刮樂”也限購?

  有人一天進店三四次“搶購”

  “刮刮樂”原本是福彩系列中即開型彩票的特定稱謂,如今,人們習慣將市面上的即開型彩票統一稱作“刮刮樂”。

  去年起,買“刮刮樂”成為小陳和同事小俞每個工作日中午的固定節目。兩人一同拿出500元作為購買基金,一到午休,就步行到距公司1公里左右遠的一家福利彩票店買五六張“刮刮樂”過癮,“如果中了獎,就留著下次買。”小陳説,自己並不沉迷,只是享受刮獎的快感。

  但最近,他們常去的這家店卻連著幾天都買不到“刮刮樂”,“老闆説,一週只進一次貨,很快就賣完了。”

  提及最近“刮刮樂”的配額制進貨,彩票店主李女士充滿不解,“這兩年銷量特別好,以前,我一週進貨五六萬,有幾十種品類可以選,現在突然減到3000元,只有五六本,還都是指定品類,沒得選。”

  李女士的彩票店在自家小超市內開了快10年,周邊不少居民、上班族都習慣進店購物時,順手買幾張“刮刮樂”。她説,過去這兩年,每天傍晚後生意紅火,“年輕人多起來,中年人、老人也都買,有的人一次性會刮五六千元,到半夜1點多都可能有人還在刮。”

  4月以來,“刮刮樂”進貨難卻讓李女士感到愁苦,“老客戶天天來問,就是沒貨,生意流失了不少。”

  不同於李女士,經營彩票店10多年的馮先生很支援國家對即開型彩票銷量的管控,“這兩年,確實不少人對‘刮刮樂’太上頭,需要進入一段冷靜期。”

  馮先生見證過不少人對“刮刮樂”的沉迷時刻,“有年輕人進店買了10張,刮完發現只中了10元小獎,就覺得不甘心,繼續刮,結果越刮越多,把店裏剩下的一萬元的卡都刮完了,最後輸了五六千。”

  馮先生説,在彩票專營店,“刮刮樂”一向是附帶産品。但去年起,“刮刮樂”銷量翻倍,他的店一週能賣出6萬元,“晚上和週末生意最好。”

  同時,他明顯感覺買“刮刮樂”的年輕人變多了。“有不少小情侶散步經過時,就進店花幾十元買十張,用中獎的錢去買杯奶茶都感覺特別甜。”馮先生説,買“刮刮樂”似乎逐漸成為年輕情侶約會的休閒節目,也變成一些年輕人過節送禮的特定儀式,還經常有年輕人拿著在商場或夜市攤位上買的“刮刮樂”來兌獎。

  “有人是娛樂、休閒,圖個樂,但也有人是抱著賭博的心態,就變了味。”馮先生説,有時,一些進店的年輕人會指定要買特定編號的“刮刮樂”,“他們聽信網上傳播的各種謠言,比如,某些編號一定中獎。”

  他猜測,“刮刮樂”在年輕群體中的風靡和近年來網路盛行的各種中獎視頻息息相關。“大概去年開始,自媒體上,類似的行銷視頻特別多。這個人中100萬,那個人中500萬,哪會有那麼多大獎?百分百是假的。”馮先生説,99.9%的人買“刮刮樂”都虧錢。

  馮先生直言,經營“刮刮樂”是低成本、零損耗的生意,“‘刮刮樂’今天賣不出,明天還能接著賣,永遠不愁。因此,這幾年,多了不少盯著年輕人錢包的‘刮刮樂’攤位。”在他看來,進駐商場、夜市等地的“刮刮樂”攤位是這種網路行銷背後最大的獲利者。

  儘管贊同讓“刮刮樂”冷一冷,但馮先生認為相關管控需循序漸進,“目前給我們的配額太少。有的小店一週配額只有600元,可滿1200元才送貨,也就是説,兩周才能進到兩本‘刮刮樂’。”

  配額制進貨背後:

  既是供需矛盾,也是降溫舉措

  不只是杭州,近期,“刮刮樂”在全國大部分地區都“供不應求”。

  中國彩票行業沙龍創始人蘇國京説,今年春節之後,“刮刮樂”就陸續在各地變得緊俏,供需矛盾背後則是多重客觀和主觀因素的疊加效應。

  從需求端來看,近幾年,“刮刮樂”的消費群體大量增加,吸引了越來越多的年輕人。蘇國京認為,這和彩票機構努力拓展銷售渠道密切相關,“約三四年前,省級彩票中心在商業綜合體內開始裝修時尚的旗艦店或形象店,逐漸改變了年輕人對傳統彩票店面陳舊、古板的印象,同時把省時省力、符合年輕人需求的‘刮刮樂’推廣了出去,”不少網紅、年輕博主們將自己刮彩票的視頻發上網路,在從眾效應下,“刮刮樂”逐漸帶著時尚元素在年輕群體中流行。

  彩票,是一種特殊産品,“刮刮樂”只是一種遊戲類型,彩票銷量往往不受經濟環境的影響,“經濟發展放緩時,它反而可能向前發展。”蘇國京説,在目前全球經濟發展放緩的背景下,“刮刮樂”整體銷量卻在大幅提升。

  據天眼查數據,我國現存1.47萬家彩票相關企業。近十年,其註冊量整體呈顯著增長態勢,其中,2023年增加4512家,同比增長85.91%,達近十年增速最高峰值。而今年前4月,國內已註冊2105家彩票相關企業,同比增長158.92%。

  財政部數據顯示,今年前3個月,即開型彩票銷售量佔彩票銷售總量的26.1%,國人總共刮了389億元的即開型彩票,比去年同期多了174億元,同比暴漲81.4%。

  再看供應端。彩票有一套特殊的包含“收支兩條線”、發行費預算管理等的財務管理制度,彩票發行管理中心每年根據往年銷量及對第二年的預判編制發行費的預算,全年按照預算審批結果執行和使用發行費。

  “通常,去年就已經申報了今年的發行費預算,每年預算原則上不會有大幅調整,在實際操作中可能沒跟上銷量的上漲幅度。”蘇國京告訴潮新聞記者,“刮刮樂”是所有彩票品種中成本費用最高的一類,涉及設計、印製、物流配送費等,而有限的發行費預算約束著印製數量,“不是市場需要多少,就能提供多少。”

  除了客觀造成的供需矛盾,身為特種産品的“刮刮樂”也正面臨有意識的銷量管控。“它畢竟帶有風險性和博弈性,當銷量增長過快,相關部門有責任為了長遠的健康發展,採取適當調控措施防範相關風險。”蘇國京説。

  在國內,“刮刮樂”的歷史要追溯到上世紀90年代。約2000年前後,由於實行統一的額度管理,也曾出現過一段時期供不應求的局面。隨著彩票管理額度機制的調整,供需矛盾化解,但這並不意味曾經的額度管理制度適合目前遇到的問題。在很長一段時間,彩票管理、發行機構一度大力推廣“刮刮樂”。“相對於其他彩票品種,‘刮刮樂’更具備彩票的本質特徵,理論上負面效應是最低的。”蘇國京説,目前,在全世界的彩票銷售中,即開型彩票的銷量佔到4成左右,遠高於國內。

  對於彩票管理機構,蘇國京建議,今後需多在市場調研的基礎上進行預判和分析,針對市場預期可能出現的情況應有更加優化的預案面對各類突發情況。

  不過,在他看來,讓火熱的“刮刮樂”暫時降降溫是件好事,“有些人一時買不到,就不會再衝動型消費,用時間去冷靜思考,對‘刮刮樂’形成更理性的判斷和認知。”他相信,到時,“刮刮樂”的供需矛盾可能會逐漸緩解。

  蘇國京強調,彩票的健康發展是希望“多人少買、細水長流”,而非個別人帶著一夜暴富的心理,為它一時上頭。

來源:潮新聞    | 撰稿:張蓉    | 責編:陳曉菲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5 8189 2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