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原創 專題 新經濟 曝光臺 中國訪談 中國三分鐘 沖浪特殊資産 潮評社 溫州 紹興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廬 文娛 元宇宙
您的位置:首頁 > 要聞 新聞詳情
體育界苦“飯圈文化”久矣 “畸形的愛”該怎麼矯正
發佈時間 | 2024-05-18 16:17:10    

  近日,國家體育總局在全國體育宣傳文化工作會議上表示,全國體育系統將全過程堅決抵制畸形“飯圈文化”對體育領域的侵蝕。

  在會議上,國家體育總局強調,“飯圈”亂象對運動員身心健康成長、運動隊為國爭光能力、體育事業可持續發展都極為不利。體育不應該、也不允許成為畸形“飯圈文化”繼續滋生的“引線”和“溫床”。

  近年來,隨著中國體育的蓬勃發展,越來越多的體育項目及優秀運動員受到觀眾和粉絲的追捧,但部分非理性追星行為也借此滋生,且呈愈演愈烈之勢。隨著2024年巴黎奧運會的臨近,體育領域“飯圈化”亂象整治已迫在眉睫。

  運動員受“飯圈”侵擾已久

  5月14日,國家乒乓球隊公佈巴黎奧運會運動員名單,其中,孫穎莎、陳夢入圍女子單打名單。陳夢的入選與王曼昱的落選成為熱議焦點,一大批王曼昱球迷表示不滿,甚至上升到了對陳夢的網暴,陳夢社交賬號評論區充斥著嘲諷、謾罵的言論。

  潮新聞記者發現,發生在陳夢身上的“飯圈”亂象,並不是個例。近年來,“代拍”、跟拍以及其他侵犯個人隱私的“飯圈”行為不斷侵擾體育圈,多位運動員不堪其擾,公開呼籲抵制這一現象。

  2024年3月25日晚,乒乓球運動員樊振東在個人社交賬號上發文稱,自己的身份證號被一些不法分子在網路上惡意傳播造謠,甚至利用證件號查到名下手機號並對其家人進行騷擾謾罵。2023年4月6日,樊振東還因某女士多次非法侵入其酒店房間而報警。

  此前,乒乓球運動員王楚欽在機場怒斥跟拍的視頻曾引發關注。事後他公開回應稱:“希望大家能尊重彼此的隱私,保持距離,給我一些喘息的私人空間。”

  女籃球員楊舒予也曾發文拒絕粉絲接機、拒絕粉絲蹲守未公開訓練行程並索要簽名,“不希望從非法途徑來獲取我的個人資訊以及行程,我覺得很恐怖。”

  實際上,早在2021年9月,中國奧委會就發佈聲明,號召社會各界尊重運動員個人權益,理性追星,避免不當言行,堅決杜絕“飯圈”亂象向體育領域蔓延,堅決反對利用“飯圈”從事營利活動。2023年11月27日,中國奧委會官網和國家體育總局官網發佈文章《堅決抵制“飯圈”亂象 聚力聚焦事業大局》。

  4月23日起,微網志啟動為期三個月的“體育飯圈生態治理”專項行動。臨近巴黎奧運會,國家乒乓球隊領隊何瀟表示,堅決抵制“飯圈”文化等外界干擾所帶來的負面影響。

  畸形“飯圈文化”是“擾”不是“愛”

  “畸形‘飯圈文化’的底層邏輯,是粉絲幻想出和偶像建立一種虛擬關係,這種逐漸加深的虛擬關係所帶來的強烈情感,就會擠壓偶像本身。”《電子競技》雜誌主編,中國科技新聞學會電子競技傳播專業委員會主任石翔分析,一些粉絲因為自身的文化生活不足、美育教育和審美能力缺失以及社會壓力過大,於是狂熱投身於這種對虛擬關係的幻想和行動當中,而正是因為這是粉絲幻想出來的虛擬關係,所以偶像的呼籲往往收效甚微。

  至於“飯圈文化”入侵體育界,石翔認為這是媒介形式轉變帶來的影響。“以前只有藝人、歌手等這類長期出現在螢幕上的群體,才有可能和觀眾産生虛擬關係。但現在只要是長期曝光在網際網路之下、有強烈個人特徵的形象都可能成為被‘飯圈文化’侵襲的對象。不僅僅是運動員、也可能是企業家,甚至是大熊貓。”

  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中心聯合問卷網對1332名受訪者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82.4%的受訪者感覺近來體育“飯圈化”現象變嚴重了。在石翔看來,這種現象加劇的背後,往往有更隱蔽的推手,企圖複製娛樂圈“飯圈”灰色産業鏈。“網路平臺的交易、粉絲之間的攀比都加劇了這種從九十年代就存在的情況。代拍、水軍都是利用虛擬關係下的情感而延伸出的灰色産業。”

  石翔提到,“飯圈”陋習沒有大眾想像的那麼簡單,不但有分工還有一定的門檻,且以“代拍”、賣“周邊産品”等多種形式牟利。“我在北京天壇東路體總訓練局門口見過大量的‘代拍’,這其實是個非常辛苦的工作,不同運動員粉絲雇傭的‘代拍’之間甚至是有協作的,他們互相分享抓拍到的照片,以更好完成任務,賣出更好的價格。”

  石翔説,“飯圈文化”其實並不適用體育圈,甚至可能帶來嚴重後果,“‘飯圈文化’以流量為先,容易引起攀比、對立,這和體育精神有本質的衝突。”同時,競技體育是一個對保持良好心理狀態要求非常高的職業,運動員如果日常生活受到粉絲的過度侵入,成績也容易受到影響。

  更嚴重的是,飯圈文化的深層問題是侵略性和排他性,粉絲會代替自己的偶像去肆意攻擊假想敵。“這種行為如果在體育領域蔓延,是完全負面的。”

  “飯圈”惡習或面臨法律風險

  體育拒絕“飯圈化”,並不是拒絕對運動員的喜愛和支援,而是拒絕隱私讓渡、過度打擾和干擾比賽等行徑,反對的是由利益驅動的、過度放大的資訊炒作,以及那些旨在專門煽動情緒的産業鏈。

  事實上,一些畸形的“飯圈”行為,可能已經踩了法律紅線。浙江倫和律師事務所律師王逸蕓指出,粉絲未經允許進入運動員住處,輕則違反治安管理規定,可能面臨行政拘留;情節嚴重的可能涉嫌非法侵入住宅罪。“非法搜查他人身體、住宅,或者非法侵入他人住宅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在網路上肆意謾罵、嘲諷運動員,甚至造謠,可能會涉及侵害運動員的姓名權、肖像權、名譽權、榮譽權等。”王逸蕓表示,在網路上使用暴力或者以其他方法,公然貶損運動員人格,破壞名譽,涉嫌侮辱罪,情節嚴重的應予立案;涉嫌誹謗罪則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剝奪政治權利。“侵權人在遭遇‘飯圈’侵害時可及時向相關部門反映,“通過民事訴訟維護自身權益,情節嚴重者也可尋求公安機關幫助。”

  此外,“飯圈文化”帶動形成的“代拍”及周邊産品買賣産業鏈,一不小心也會涉及侵權。

  “‘代拍’最大的法律風險,就是對運動員的肖像權、隱私權、名譽權等權利的侵犯,運動員時刻被迫暴露在‘代拍’鏡頭下,喪失了正常生活的自由權利。”王逸蕓指出,“如果委託他人代拍明星的隱私,不僅代拍者的行為侵犯他人隱私權,委託人的行為也構成隱私侵權。與此同時,不管是否以營利為目的,只要未經肖像權人許可使用他人的肖像,均構成侵犯肖像權,到時委託人的行為也可能侵犯他人肖像權。”

  王逸蕓認為,整治“飯圈”亂象需要有關部門強化正面引導,規範“飯圈”運作,加大對“飯圈”違法行為的打擊力度,要壓實平臺監管責任,還要加強網路普法宣傳。

  不過,在石翔看來,根治“飯圈文化”除了靠堵,還要疏,“只有提升公眾的美育教育,有更多更好的文化産品出現,才能真正減少粉絲將人‘物化’成‘文化産品’,追逐虛擬關係的情況。” 

來源:潮新聞    | 撰稿:于瓅 李沐子 實習生 嚴文耀    | 責編:汪傑菲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5 8189 2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