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原創 專題 新經濟 曝光臺 中國訪談 中國三分鐘 沖浪特殊資産 潮評社 溫州 紹興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廬 文娛 元宇宙
您的位置:首頁 > 要聞 新聞詳情
站穩發展新質生産力的第一梯隊,滬蘇浙皖靠什麼?
發佈時間 | 2024-04-20 09:38:23    

  今年,新質生産力猶如一股澎湃浪潮,為經濟發展注入強勁動能。

  國家統計局4月16日發佈的數據顯示,一季度國內生産總值296299億元,按不變價格計算,同比增長5.3%。國家統計局副局長盛來運在一季度國民經濟運作情況發佈會上也表示,要繼續加快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産力,因為它是中國經濟轉型和高品質發展的最大動力,也是最好的抓手。

  發展新質生産力

  長三角是第一梯隊

  作為國內經濟發展的領頭羊,長三角在發展新質生産力上,也是一馬當先。

  近日,第一財經梳理2023年各地的統計數據,通過戰略性新興産業+未來産業增加值總量,篩選出了20個“新質生産力標桿城市”。這20個城市分別為:深圳、上海、蘇州、重慶、廣州、北京、南京、長沙、鄭州、合肥、成都、天津、西安、武漢、杭州、常州、無錫、青島、東莞、珠海。

  在20個新質生産力標桿城市中,屬於長三角地區的多達7個,佔到總數的近三分之一。

  不僅如此,目前由國內知名高校、研究院等機構發佈的多項新質生産力榜單均顯示,長三角都處於發展新質生産力的第一梯隊。

  由西南財經大學全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研究中心研究團隊發佈的《新質生産力指數研究(2012—2022年)》顯示,長三角地區是我國區域一體化發展起步最早、基礎最好、程度最高的地區,以日漸活躍的協同創新、更為紮實的産業協作、加速聯通的基礎設施等不斷構建新質生産力的培育基礎,因而其始終保持著最高的新質生産力水準和較高的增速。

  無獨有偶,電子科技大學(深圳)高等研究院新質生産力發展研究中心也在近日發佈了《中國新質生産力區域發展評估報告(2024)》(以下簡稱《報告2024》)。

  《報告2024》顯示,北京、廣東、江蘇、上海、浙江、山東6個省級行政區位居第一梯隊,長三角包攬了領先發展陣營的一半席位;從城市層面來説,北京、上海、深圳3個城市進入領先發展類的A+等級。除了上海、深圳這幾座領頭城市之外,長三角區域內的蘇州、南京、杭州、合肥,都在新質生産力的發展上,可圈可點。

  站穩發展新質生産力第一梯隊

  長三角靠的是什麼?

  潮新聞記者梳理各地的經濟報表時發現,一般工業綜合實力較高的城市,都在新質生産力的發展中,取得了較為不錯的成果。

  今年一季度,工業增長對GDP增長的貢獻率為37.3%,將近四成。新能源汽車、人工智慧大模型、人形機器人等眾多新質生産力正展現出對經濟高品質發展的強勁推動力。

  工業,正是長三角的強項。

  以蘇州為例,去年蘇州市的規上工業總産值達44343.9億元,其中戰新産業産值在21107.7億元左右,佔規模以上工業總産值的比重達47.6%;立志打造國內“數字經濟第一城”的杭州市,去年的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4355億元,其中戰略性新興産業佔比也達到了45.6%;數字經濟核心産業增加值5675億元、佔GDP比重達28.3%。

  上海社會科學院研究員鄧智團在接受潮新聞記者採訪時提到,技術創新、注重人才培養、優化營商環境都是長三角能夠在新質生産力的發展中走在前列的原因。

  近日,浙江省經信廳發佈了一份成績單:2023年全省有研發費用的規上工業企業4.6萬家,佔比達80.8%,比2022年提高6.2個百分點。全省規上工業實現新産品産值45752.2億元,同比增長6.8%。

  為了提高集群中企業的創新能力,浙江還從創新平臺建設上發力,如今新增了聯誼電機、仙琚制藥、炬華科技、萬盛股份等4家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省級企業技術中心91家,省重點企業研究院35家,省級技術創新中心4家。

  今年第一季度,長三角各地也出臺了對新質生産力的扶持政策,為新質生産力的發展,創造良好的營商環境。

  4月15日,上海發佈了《上海金融助力新質生産力發展三年行動計劃》,提出將在三年內通過股權、貸款、債券、保險等方式累計投放2萬億元,促進上海新質生産力加快發展。

  今年以來,10家在滬銀行已對50家民營企業審批授信1400多億元,20家簽約企業在新能源、積體電路、交通物流、生物醫藥等重點領域均有重大投資。

  這些代表著優質生産力的新興産業,已經為上海帶來了巨大的經濟效益。去年上海的GDP總量達到了4.72萬億元,其中工業戰略性新興産業總産值佔規模以上工業總産值比重達43.9%,積體電路、生物醫藥、人工智慧三大先導産業規模達1.6萬億元,軟體和資訊服務業規模增長17.2%,含“新”量十足。

  各有韆鞦、各有所長

  長三角都有哪些新質生産力?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將“大力推進現代化産業體系建設,加快發展新質生産力”,列為今年政府工作的首位任務。

  新質生産力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怎樣才能算新質生産力並沒有一個標準答案。鄧智團説:“從各地發展新質生産力的著力重點來看,新能源汽車、鋰電池和光伏等‘新三樣’産品是多個城市的共同選擇,不過培育新質生産力並不是完全摒棄傳統生産力,也要在傳統生産力的基礎上發展新質生産力。”

  “以上海為例,上海給未來健康、未來智慧、未來能源、未來空間,未來材料這五大‘未來産業’都制定了行動計劃、行動方案,但同時也在關注像汽車、鋼鐵、化工這些傳統産業的轉型升級,因為它們在上海經濟中仍然佔著相當大的比重,上海正在通過新技術、新模式、新業態賦能傳統産業,把傳統産業打造成新質生産力。”

  鄧智團也提到了浙江不僅在數字經濟上有著很大的優勢,而且在發展綠色産業中,也有很大的潛能。“浙江的小鎮經濟給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烏鎮的網際網路産業、德清的低空經濟等等,這些産業不僅搞活了鄉村的綠色資産,而且也代表了未來産業的一種發展方向。”

  作為新質生産力的代表之一,航空航太産業也受到越來越多地區的關注。江蘇已經從商業火箭到衛星製造,再到各類配套組成部分,形成了“箭、船、星”全産業鏈。作為全國重要的空天産業基地,江蘇在多個細分領域具有明顯競爭優勢。“江蘇比較強勢的,還有生物醫藥産業。”鄧智團舉例説:“現在蘇州的生物醫藥,已經走出了一條自有的發展之路,和很多地區外企制藥不同,江蘇的生物醫藥,國産化的程度已經非常高了。”

  安徽則是國內量子技術的領頭羊。依託“祖衝之號”超導量子電腦、“墨子號”量子衛星等一系列重大創新成果,安徽成為國內最早佈局量子科技與産業的省份之一。如今,安徽正全力打造量子科技與産業的雙高地。

  “新質生産力,並不是單指某幾個或者是某一部分産業,它是推動整個社會發展的基礎性概念。”鄧智團説:“發展新質生産力,切忌一刀切或者全面鋪開,相互模倣,甚至同質化發展新質生産力,就像如今的長三角地區,既有可以協作發展的産業集群,又有各自主導的王牌産業,未來才能實現良性的可持續發展。” 

來源:潮新聞    | 撰稿:葉星辰    | 責編:汪傑菲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5 8189 2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