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原創 專題 新經濟 曝光臺 中國訪談 中國三分鐘 沖浪特殊資産 潮評社 溫州 紹興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廬 文娛 元宇宙
您的位置:首頁 > 要聞 新聞詳情
關於堅持和深化新時代“千萬工程”打造鄉村全面振興浙江樣板2024年工作要點
發佈時間 | 2024-03-29 09:34:55    

中共浙江省委 浙江省人民政府印發《關於堅持和深化新時代“千萬工程”打造鄉村全面振興浙江樣板2024年工作要點》的通知

  各市、縣(市、區)黨委和人民政府,省直屬各單位:

  現將《關於堅持和深化新時代“千萬工程”打造鄉村全面振興浙江樣板2024年工作要點》印發給你們,請結合實際認真貫徹落實。

  中共浙江省委

  浙江省人民政府

  2024年2月22日

  關於堅持和深化新時代“千萬工程”

  打造鄉村全面振興浙江樣板2024年工作要點

  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必須堅持不懈夯實農業基礎,推進鄉村全面振興。扛起“勇當先行者、譜寫新篇章”的使命擔當,打造鄉村全面振興浙江樣板,必須充分運用“千萬工程”蘊含的發展理念、工作方法、推進機制,創造性開展工作,引領性先行探索,推動浙江“三農”工作全面過硬、全域提升、全程領跑。

  做好2024年“三農”工作,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三農”工作的重要論述和考察浙江重要講話精神,認真落實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二中全會精神,按照省第十五次黨代會和省委十五屆歷次全會決策部署,統籌新型城鎮化和鄉村全面振興,以三個“一號工程”為總牽引,以縣城承載能力提升和深化“千村示範、萬村整治”工程為主抓手,確保糧食安全根基全方位夯實、確保農民收入持續普遍較快增長,推動鄉村“土、特、産”先行發展、鄉村建設先行示範、文明善治先行探索、城鄉融合先行突破,強化科技創新、改革開放、要素保障、數字賦能等關鍵支撐,加快繪就“千村引領、萬村振興、全域共富、城鄉和美”新畫卷,全力打造鄉村全面振興浙江樣板。

  一、確保糧食安全根基全方位夯實

  (一)切實增強糧食綜合生産能力。深化糧食産能提升行動,擴種水稻油菜、穩定小麥、發展大豆玉米等特色旱糧,推進糧油等主要作物大面積單産提升,確保糧食播種面積、産量穩定在1520萬畝、124億斤以上。堅持“誰種糧、誰受益”導向,優化耕地地力保護補貼政策,落實省級規模種糧動態補貼機制。適當提高稻穀、小麥最低收購價。完全成本保險政策覆蓋水稻、小麥等主糧作物。糧食産業“五優聯動”實施規模80萬畝。完善農業氣象災害監測預警體系。推進全鏈條節糧減損,堅決制止餐飲浪費行為。

  (二)加快提升重要農産品保供能力。深化畜牧業高品質發展行動,建設浙係畜禽産業集聚區15個,能繁母豬保有量58.5萬頭以上,增加優質牛羊肉、禽肉、蛋奶等産品供給。加強保障性蔬菜基地建設,蔬菜種植面積和産量分別穩定在980萬畝、1950萬噸以上。實施耕海牧漁豐收行動,水産品産量600萬噸以上。開發森林食品,發展“千村萬元”林下經濟6萬畝以上。健全農産品全産業鏈監測預警和資訊發佈機制,分類分品種加強調控和應急保障。實施重點農産品數字化追溯管理。推廣重要農産品生産託管綜合金融保險服務模式,鼓勵地方開發特色農業保險。

  (三)嚴格落實耕地保護制度。嚴厲打擊非法佔用農用地犯罪和耕地非法取土行為,分類穩妥開展違規佔用耕地整改復耕。制定耕地佔補平衡改革政策,堅持以補定佔,嚴控佔用、嚴格補充、嚴守總量,打通“耕地—佔補—恢復—整治—套合—入庫—利用”全鏈條。完善補充耕地品質驗收制度。深化“多田套合”耕地綜合整治,新劃定糧食生産功能區儲備區19萬畝,新建和改造提升高標準農田78萬畝。實施健康土壤行動,加強耕地土壤環境品質監測。完成現代化改造大中型灌區35萬畝,農田水利灌溉工程更新升級1500座。

  (四)著力破解“誰來種地”問題。構建現代農業經營體系,加快打造適應現代農業發展的高素質生産經營隊伍。深入實施家庭農場培育提升計劃,全省家庭農場穩定在10萬家以上,新培育示範性家庭農場1000家。實施新一輪農民專業合作社高品質發展行動,引導組建農民專業合作社聯合社,規範提升省級示範性農民專業合作社600家。深化農業龍頭企業倍增計劃,省級以上農業龍頭企業達到650家。深化生産供銷信用“三位一體”改革,以農合聯為紐帶建設為農服務綜合平臺,新建成現代化農事服務中心100個、實現全省域覆蓋。

  二、確保農民收入持續普遍較快增長

  (五)促進農民就業創業。深化千萬農民素質提升工程,推廣訂單、定向、定崗培訓模式,打造“一縣一特色”農民培訓促富品牌,培訓高素質農民7萬人次。鼓勵農民通過臨時性、非全日制、季節性等多種形式靈活就業,建成“共富工坊”1萬家,加快實現農民家門口就業。健全涉農企業扶持政策與帶動農戶就業增收掛鉤機制。支援農民多渠道自主創業,推進返鄉入鄉合作創業。支援建設農創客孵化園,新培育農創客2萬名。推行“創客團隊+基地農戶”培訓幫帶、創業抱團模式,建立鄉村運營團隊資訊庫和評價體系。

  (六)推動鄉村經營增效。深化強村富民鄉村整合改革,發展新型農村集體經濟,年收入30萬元以上且經營性收入15萬元以上的行政村佔比95%以上。推動2200家強村公司規範提升,促進多元穩健經營、理性投資開發。統籌配置片區內農村集體資金、土地、項目等要素,深化黨建聯建機制,支援組建鄉村振興聯合體。推行“飛地”抱團模式,支援山區縣村級集體經濟以抱團形式在經濟強縣優勢地段參與優質項目開發建設。實施千名鄉村CEO培養計劃,壯大鄉村運營師隊伍,引導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和鄉村運營團隊構建緊密型利益聯結機制。推廣“運營前置+設計、採購、施工+運營”等村莊經營模式。

  (七)增加農民財産權益。探索區域土地流轉價格協調機制,保障農民土地流轉租金收益,土地流轉率穩定在60%以上。鼓勵以出租、合作開發、入股經營等方式激活資源資産,新增盤活閒置宅基地和閒置農房2.5萬宗。對仍由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統一經營管理的林地,收益權量化到戶,收益權證發放到戶。推進農村産權流轉交易規範化建設整省試點,完善産權價格形成機制。

  (八)強化增收兜底保障。完善低收入農戶動態防返貧監測機制,最低生活保障年每人平均標準達到1.32萬元。健全醫保防返貧兜底保障機制,低收入農戶醫療補充政策性保險實現全覆蓋。對低收入農戶子女接受中高職教育的,全覆蓋落實“雨露計劃”補助。健全農村救助對象、空巢老人、留守婦女等群體關愛機制,實施留守兒童和困境兒童關愛服務品質提升三年行動,推進“殘疾人之家”鄉鎮全覆蓋。開發鄉村公益性崗位2萬個,優先保障農村半勞動力、弱勞動力低收入農戶就業。鼓勵發展庭院經濟,支援低收入農戶“一戶一業”發展小型特色種養業。派強用好駐村第一書記、農村工作指導員,建立健全鄉村幹部幫帶制。深化山海協作工程和新型幫共體建設,拓展幫扶範圍到海島縣。實施同心共富工程,深入開展萬企興萬村、千僑幫千村、“三名”結對等活動。支援民族鄉村高品質發展。

  三、推動鄉村“土、特、産”先行發展

  (九)挖掘開發鄉土資源。開展摸底調查,梳理鄉土資源名錄,繪製鄉村特色産業地圖。匯集種養、加工、流通、科技、服務、政策等資源要素,編制地方特色産業圖譜。挖掘鄉村歷史經典資源,遴選茶葉、絲綢、黃酒、中藥等一批經典産業,推進跨界融合、主體培育、人才支撐、交流合作、宣傳推廣、保護傳承。拓展鄉村多元化價值,開發山水、文化、生態等資源,實施鄉村旅遊“五創”行動,加快創意農業試點縣建設,休閒農業總産值增長10%以上。

  (十)打造鄉村特色産品。做強名優茶葉、精品水果、特色蔬菜、林特産品、優質蠶桑、珍品菌菇、道地藥材、花卉苗木、生態畜牧、健康水産等十大農業經典特色産品,新認定省級名優農特産品100個、綠色食品400個。做深建德草莓、桐鄉李、仙居楊梅、雁蕩毛峰、安吉白茶、大佛龍井、余姚榨菜、金華兩頭烏豬、縉雲麻鴨、嵊泗貽貝等地理標誌産品,國家農産品地理標誌總數154個。做優特色小吃、農家鄉宿、風情小島、傳統工藝、社會服務、文化創意、養生養老、電商直播、農事節氣、民俗節慶等十大鄉村新業態産品,擦亮“味美浙江·百縣千碗”品牌,加快“媽媽的味道”百城百店建設,新認定等級農家樂100家,新建金3A級景區村莊30個,新建省級非遺工坊80家,支援打造“衢州保姆”“雲和師傅”等特色品牌。做強“浙字號”“鄉字號”品牌,新增“品字標浙江農産”品牌企業20家。

  (十一)壯大鄉村優勢産業。統籌推進農業領域“騰籠換鳥”“空間換地”“機器換人”“電商換市”,培育名企、名品、名家,把農業建設成為大産業。建設高能級鄉村産業平臺,新培育國家級優勢特色産業集群1個、國家農業産業強鎮4個,新建國家級漁港經濟區2個、省級現代農業園區10家。大力發展現代設施農業,設施種植、設施畜牧、設施漁業機械化率分別達到55%、71%和56%。培育“中央廚房+冷鏈配送+門店”“健康數據+營養配餐+私人訂制”等新型加工業態,新建省級農産品加工基地20個、産地冷鏈集配中心20個、産地冷藏保鮮設施400個。深化“百鏈千億”行動,建成100條單條産值超十億元、10條單條産值超百億元的全産業鏈,建設一批全産業鏈典型縣。

  四、推動詩畫江南鄉村建設先行示範

  (十二)強化鄉村規劃引領。統籌編制縣級國土空間總體規劃、詳細規劃和專項規劃,構建以縣城為中心、以鄉鎮為節點、以農村為腹地的城鄉融合發展空間體系。完善“總體規劃+村莊規劃+鄉村設計+農房設計”聯動機制,加強村莊規劃編制實效性、可操作性和執行約束力,實現村莊規劃管控全覆蓋。深化首席設計師、駐鎮(村)規劃師等服務體系建設,健全鄉鎮建設指導員和鄉村建設員制度。

  (十三)加強村莊風貌管控。持續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健全農村生活垃圾、污水、廁所跨行政區域協管機制,農村生活污水治理行政村覆蓋率和處理設施出水水質達標率分別達到95%、92%。制定農房改造、管線序化、村道提升指導意見、建設導引、評價辦法,推進10萬棟農房宜居改造、1000個行政村電力通信等管線序化、2000個行政村村內道路提升。實施村莊有機更新,推進微改造、精提升,不搞大拆大建。加強歷史文化(傳統)村落保護利用,實施保護利用項目244個。深化老屋復興計劃,修繕改造和活化利用傳統民居1000棟。建設“一村萬樹”村200個。

  (十四)迭代升級美麗田園。深化美麗田園建設,一體推進生産清潔、環境整潔、拋荒整治、綜合利用。深化“肥藥兩制”改革,開展農業面源污染綜合防治、監督指導等試點,新增生態低碳農場250家、省級綠色防控基地100個。深化水産健康養殖和生態養殖示範區建設行動,提標漁業養殖尾水處理,30畝以上規模養殖場生態化處理設施實現全覆蓋。完善秸稈綜合利用“割、收、運、儲、用、管”全鏈條管控機制,新(改、擴)建年處理能力2000噸以上秸稈利用企業50家,秸稈離田利用率達到30%。實施拋荒耕地和冬閒田綜合整治利用攻堅行動,擴大冬種糧食和油菜播種面積,完成拋荒耕地整治10萬畝以上。嚴格落實長江十年禁漁、八大流域禁漁期和海洋伏季休漁制度。加強外來入侵物種防控。

  (十五)提高鄉村生活品質。重塑農房建設管理體系,分類打造、全面推進浙派民居建設,建設彰顯浙派民居特色的美麗宜居示範村100個。高品質建設“四好農村路”2.0版,新(改)建農村公路1000公里。改造提升單村水站2000座,農村供水水質達標率95%以上。適度超前佈局農村電網,新建農村新能源汽車公共充電樁1萬個、新時代鄉村電氣化村1000個。推進學前教育發展第四輪行動計劃,加強義務教育學校標準化建設監測。村衛生室納入醫保定點管理,困難群眾醫療費用綜合保障率83%以上。構建廣覆蓋的老年助餐網路,農村老年助餐服務超3000萬人次。開展“百市聯千村、千攤銷萬品”活動,建設星級文明規範市場200家。

  (十六)深化和美鄉村示範創建。深化和美鄉村“五美聯創”,協同推進城鄉風貌樣板區、未來鄉村、未來社區建設,高品質建設共同富裕現代化基本單元。推進和美鄉村片區化、組團式、帶狀型發展,點線面推進和美鄉村全域建設,新建和美鄉村示範縣10個、示範帶22條、示範鄉鎮100個、示範村200個、示範庭院30萬戶。深化和美鄉村達標建設,新建成達標村4000個,和美鄉村覆蓋率達到40%。打造城鄉風貌樣板區80個。

  五、推動鄉村文明善治先行探索

  (十七)健全村民自治機制。健全黨組織領導的村民自治機制,堅持和完善重大事項決策“五議兩公開”、村民代表大會等制度。推廣運用民主懇談會、圓桌議事會、鄰里議事廳等農村民主協商模式,推動全過程人民民主基層實踐。總結推廣全國村級議事協商創新實驗試點經驗。指導制定修訂村規民約,強化村規民約自治性和約束性。持續開展農村社區分類評估工作。

  (十八)加強鄉村法治建設。豐富民主法治村建設內涵,培育省級民主法治示範村(社區)100個。深入開展農村法治教育,大力培育鄉村“法律明白人”。深化“楓橋式”基層站(庭、所)建設,推進“大綜合一體化”行政執法改革全面融入基層治理體系。常態化開展農業農村領域掃黑除惡鬥爭。傳承踐行新時代“後陳經驗”,推進清廉村居建設。在鄉村振興領域開展“三清一促”專項治理,落實對村巡察“1+4”制度,強化提級監督,完善村級小微權力監管制度。推動制定浙江省“千萬工程”條例。

  (十九)創新鄉村德治實踐。深入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持續開展“聽黨話、感黨恩、跟黨走”宣傳教育活動。深化“浙江有禮”省域文明新實踐,推進移風易俗,推行道德積分、有禮評分等有效做法,紮實開展高價彩禮、大操大辦等重點領域突出問題治理。持續開展千村萬戶亮家風活動,深化家事糾紛化解“一類事”綜合服務試點。深入實施文化基因激活工程,新建鄉村博物館180個。加快人文鄉村建設,培育藝術鄉建特色村30個、文化共富村200個。實施“精神家園”夯基提效工程,開展群眾性禮堂活動20萬場次,新增五星級文化禮堂100家。開展新中國成立75週年鄉村文化系列活動,辦好農民豐收節。持續擦亮“村歌”“村晚”“村禮”等鄉村文化品牌,廣泛開展“村運”“村BA”“村超”、民族傳統體育比賽等賽事活動,組建村(社區)健身隊伍1萬支。實施文化特派員制度。

  (二十)提高鄉村智治水準。深化黨建統領網格智治,迭代提升“141”基層治理體系,完善“線上線下實時聯動、常態化管理和應急管理動態銜接”的數字化治理機制。打造“基層智治”綜合應用,推廣村級“線上村民説事”“智慧印章”“財務票據電子化”等模式。推進黨務、村務、財務等公開事項與“浙農碼”關聯,實現“一村(社)一碼”“一戶一碼”。推進鄉村數智服務普惠共用,建設鄉村數智生活館400個以上。

  六、推動縣域城鄉融合先行突破

  (二十一)推動城鄉産業融合發展。增強縣城産業平臺集聚能力,省級及以上産業園區工業增加值佔縣域工業增加值比重達到78%。推動有條件的産業平臺建設國家級開發區、高新區以及省級高能級平臺。加快特色小鎮迭代升級,啟動培育若干個國際一流小鎮、一批全國一流小鎮建設。實施小微企業園提質升級行動計劃。推動山區縣特色生態産業平臺提檔升級。實施縣域商業體系建設行動,形成高中低搭配、縣鄉村聯動、銜接互補的縣域商業網點佈局。構建聯結城鄉的冷鏈物流、電商平臺、農貿市場網路,建設城鄉放心農貿市場300家。

  (二十二)加快城鄉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增強縣城基礎設施承載能力,持續推進公共基礎設施向村覆蓋、向戶延伸。健全公路網,推進縣城市政道路與幹線公路高效銜接,促進縣鄉村道路聯通暢通,城鄉公交一體化率達到90%。更新管線網,加快縣城電力、燃氣、供水、排水等老舊管線更新改造。暢通物流網,完善縣鄉村三級物流體系,新開通客貨郵融合線路50條,農村寄遞物流綜合服務站覆蓋率達到70%。升級通信網,加大對偏遠區域5G等數字基礎設施投入,加快實現城鄉同網同速。

  (二十三)提升城鄉公共服務一體化水準。增強縣城公共服務承載能力,推進公共服務“七優享”全民覆蓋、城鄉一體、均衡可及。推進“幼有善育”,發展普惠托育服務,構建城鄉全鏈條、一體化善育服務體系。推進“學有優教”,深化“縣中崛起”工程,推進22個縣(市、區)全域教共體(集團化)辦學試點。推進“勞有所得”,做好重點群體穩定就業工作。推進“病有良醫”,加快高水準縣級醫院建設,深化縣域醫共體建設,實施萬名基層醫生進修三年計劃,實行全省醫保參保人員一地簽約、全省共用基層門診簽約報銷比例。推進“老有康養”,深化老有康養整合改革,落實基本養老服務清單,全面推行養老服務“愛心卡”,康養聯合體鎮街覆蓋率達到70%。推進“住有宜居”,穩步推進保障性住房建設。推進“弱有眾扶”,建立城鄉覆蓋的長期護理保險制度,新增參保人數2000萬人。支援舟山等地開展全域公共服務一體化試點。

  (二十四)推進城鄉生態環境一體治理。增強縣城生態環境承載能力,加快打造藍綠生態空間。實施新一輪全省清新空氣示範區建設,持續改善環境空氣品質。全域推進幸福河湖建設,新增城鄉親水節點600個,完成農村水系整治2000公里,建設生態共富小流域25條。健全城鄉小微水體水質維護長效機制。協同推進“無廢城市”“無廢鄉村”建設,危險廢物填埋比控制在10%以內,病死動物、動物醫療廢物無害化處理率95%以上。深化全國減污降碳協同創新區建設,爭創“藍色迴圈”海洋塑膠廢棄物治理國家試點。深化林長制,深入實施科學綠化行動,全年造林綠化40萬畝以上。

  (二十五)暢通城鄉資源要素雙向流動。深化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整合改革,建立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品質評價體系,健全常住地提供基本公共服務制度,縣城人口占縣域人口比重提高0.8個百分點。推廣雲和“小縣大城”模式,實施異地搬遷2.3萬人。深化“兩進兩回”,實施現代“新農人”培育行動,完善城鄉人才合作交流機制。加強高等教育新農學科建設。創新新型城鎮化投融資模式,推進800億元新型城鎮化和城鄉融合發展專項融資。健全“政銀險擔基”一體化鄉村振興投入體系,涉農貸款增速高於各項貸款增速。

  七、強化優先發展基礎性支撐

  (二十六)強化科技創新。深化農業“雙強”行動,增強農業科技創新能力,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達到68%。深入開展“尖兵”“領雁”和“三農九方”農業産業技術創新等項目,實施農業關鍵核心技術攻關28項。加快建設水稻生物育種全國重點實驗室、湘湖實驗室等科創平臺,提升創意農業重點實驗室,新建省級農業科技園區5家以上、省級農業重點企業研究院6家以上。健全種質資源保護機制,開展第二次林草種質資源普查收集,建成省級及以上特色種質資源庫(圃、場)59個,育成推廣農業新品種100個。完善科技特派員制度,省市縣聯動選派科技特派員5000人次,新建科技小院40個。加快丘陵山區適用小型機械研發製造推廣應用先導區建設,打造全程機械化應用基地100個,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達到82.5%。實施國家農機研製推廣應用一體化項目18個。實施現代農機裝備産業集群建設培育行動,加快建設國家林草裝備科技創新園等平臺,打造“浙江製造”小型農機標誌性品牌。開展首臺(套)産品工程化攻關和推廣應用。開闢急需適用農機鑒定綠色通道,探索優機優補機制。

  (二十七)強化改革開放。持續優化鄉村營商環境,實施農村政務服務增值化改革,深化農業農村有效投資“一件事+明白紙”整合改革,推行涉農信用審批“快易辦”服務,省本級事項電子簽章覆蓋率達到100%、承諾辦理時限壓縮率達到85%。實施深化農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試點和強化規範管理行動。開展不動産統一登記與土地承包合同管理有序銜接,深入實施第二輪土地承包到期後再延長30年試點。加快農業標準地改革,新建農業標準地50萬畝。深化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試點。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推進林草碳匯試點建設和林苗一體化改革試點建設。深化農業水價綜合改革、供銷合作社綜合改革。深化農業農村統計現代化改革。提能升級鄉村“地瓜經濟”,發展農業總部經濟。支援農業企業赴境外拓業務促外貿,農産品進出口貿易額1500億元以上、其中出口400億元以上。加強“一帶一路”農業文明傳承發展交流合作。

  (二十八)強化要素保障。完善涉農資金統籌整合、財政投入統計調度、重點政策迭代優化等三項機制,省級財政繼續向農業農村傾斜,土地出讓收入用於農業農村資金佔比8%以上。實施縣城承載能力提升和深化“千村示範、萬村整治”工程重大項目1000個以上,完成年度投資2000億元以上。加強農業農村領域“雙招雙引”,分層分類完善重大項目庫。落實農業重大産業項目用地保障機制,規範鄉村重點産業項目用地口徑。各地原則上安排不低於年度新增建設用地計劃指標的5%用於鄉村重點産業和項目建設用地。每年隨機抽取1%的省級補助資金項目和1%的村級集體經濟進行監督評價。

  (二十九)強化數字賦能。加快建設數字鄉村引領區,推動數字技術全方位賦能鄉村振興。構建“浙江鄉村大腦+浙農應用+浙農碼”數字鄉村架構,迭代浙農經管、浙農牧、浙農優品、浙漁安、浙農幫扶等數字應用,深化惠農直通車建設,“浙農碼”日均賦碼用碼量超50萬次。推進智慧農業“百千”工程,新認定數字農業工廠(基地)120家、未來農場12家。深化“網際網路+”農産品出村進城越洋、“數商興農”工程,實施村播計劃,辦好“網上農博”。推動數字支付向農村地區延伸,促進農村金融服務站規範化發展。

  辦好農村的事,實現鄉村振興,關鍵在黨。要加強黨對“三農”工作的全面領導,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全面落實鄉村振興責任制,壓實五級書記抓鄉村振興責任,充分發揮各級黨委農村工作領導小組作用,加強各級黨委農辦建設。要堅持抓黨建促鄉村振興,深入實施“紅色根脈強基工程”,開展基層黨建爭先攀高行動,紮實推進“百縣爭創、千鄉晉位、萬村過硬”,開展鄉鎮黨政正職全覆蓋培訓和農村黨員進黨校集中輪訓。要加強農業農村領域安全風險隱患排查,深入實施防汛防臺能力提升三年行動,健全基層應急消防治理體系,深化涉海涉漁安全生産系統治理。要優化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實績考核制度,按規定開展鄉村振興褒揚激勵。要發揚“四走訪基層”優良傳統,維護好農民群眾根本利益,集中力量抓好辦成一批群眾可感可及的實事。

來源:潮新聞    | 撰稿:辛文    | 責編:俞舒珺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5 8189 2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