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古城更新×CBC集群設計 | 戚山山專訪:以疊合界面實現超越場地的自然場域設計
編者按:
榆林,一座擁有六百年曆史的古城,九邊重鎮,塞上名城,黃土記憶,非遺之鄉。面對榆林古城人口老齡化、空間品質亟待提升、文旅配套産業存在短板等諸多問題,CBC以集群設計的方式,選取古城內可改造的院落,邀請多位國內知名建築師進行首批榆林古城院落更新;以針灸式改造的方式進行空間改造,植入創新業態,實現閒置院落功能和産業的置換,為古城的提質升級提供持續發展的動能;採取策劃先行、運營前置、設計定制的操盤方針,根據古城需求進行動態更新,保證項目的可持續運營。
此次古城針灸式改造與集群設計項目中,CBC邀請到知名建築設計師戚山山老師擔任榆林古城原區招待所改造項目的主創設計師,並就“城市更新時代的建築設計改造”主題對戚山山老師展開了訪問。
01 項目背景與CBC創新操盤理念
榆林是一座擁有六百年曆史的古城,曾被譽為九邊重鎮、塞上名城、黃土記憶、非遺之鄉。但隨著榆林經濟增速放緩,一系列城市發展問題浮出水面。
2022年3月,榆陽區區委區政府聯合CBC建築中心(都市更新(北京)控股集團)共同發起的“相約榆林·對話古城”更新計劃。面對榆林古城現狀錯綜複雜的問題和未來城市轉型發展的挑戰,CBC採用“大師工作營”的工作模式,遵循策劃先行、運營前置、規劃引領、設計定制和持續熬製二十字工作方針,匯聚多專業領域大師團隊,共同勾勒榆林古城更新發展藍圖。
CBC採用集群設計的創新方式,邀請多位國內明星建築師對榆林古城的可收儲公産建築進行針灸式改造,從少量重要節點切入施加影響,以創新的空間設計賦能老舊建築,結合當地發展需求注入新的功能和業態,帶動榆林古城整體區域提升。
CBC建築中心主任彭禮孝作為集群設計總召集人,邀請到朱小地、劉克成、張海翱、戚山山、孔宇航、白岩、劉奎等國內著名建築師,重塑老舊院落的空間價值,以空間價值引領空間經濟,賦予榆林古城新的競爭力。
不同於傳統的“大拆大建”式舊城改造,CBC以針灸式改造的方式進行漸進式更新,並植入創新業態,實現閒置公産功能和産業的置換,為古城的提質升級賦予持續的動能。
02 受訪嘉賓與訪談內容
戚山山
STUDIO QI 建築事務所創始人、主持建築師,浙江大學副教授
2021年獲得FEMALE FRONTIER AWARDS 頒發UNSUNG HERO 特殊榮譽,及2020年度邁向可持續世界傑出女性人物100。2013年成立獨立女性事務所 STUDIO QI ARCHITECTS,浙江大學副教授,中國美術學院客座副教授及建築畢設導師至今。從2016年任松讚集團首席建築師,現任集團設計和藝術文化總監,打造滇藏全線松讚酒店系列。
CBC:對城市存量空間的老舊建築進行改造設計,與新區開發項目相比,在設計生成和流程操作上有哪些異同?困難和挑戰是什麼?請結合本次古城集群設計改造經歷,談一談您的心得體會。
戚山山:新區開發與舊城改造都離不開城市肌理的延續,新區更著重于規劃,將文化帶入到嶄新的場地中;舊城改造則需要以更加審慎的態度來處理場地中歷史、空間、文化之間的複合關係。榆林古城疊合著多層級的時空維度,在時間上從明代跨越到當代,明朝的古城中軸線、樓閣、南北雙塔在這片古城肌理上得到保留的同時,當代城市化也在其上展開。
榆林古城原區招待所改造區域就是在時空相互貫穿的脈絡中的一個關鍵節點,其參與形成了榆林古城的廣大自然場域。因此,在舊城改造的過程就是處理複雜時空關係的過程。
CBC:城市更新設計大多需要保留特有的歷史記憶,再疊加符合現代及未來的城市功能需求。請您談一談,在本次集群設計中您是如何通過設計傳承古城歷史文化、引領未來居民生活方式和古城文旅産業發展的?可否詳細講述您是如何讓城市重新接納這些廢棄的老舊建築?
戚山山:榆林古城原區招待所的改造旨在建立起疊合的界面體系,通過疊合沿街、庭院以及城市的界面,讓原來在凱歌樓一旁的狹小空間呈現大的自然場域。居住的生活應達到自然的狀態,歷史與未來的關係不再是線性關係。
在榆林古城原區招待所改造中,沿街原有的傳統青瓦屋面、檐口、柱式、臺地被保留;帶有陜北文化、黃河文化的建築基因被涵指化轉譯,如沿街空間中的“遊廊”與“淺空間”的門洞源於榆林紅石峽崖壁上“飛廊”與“龕洞”的空間形式;陜北傳統的拱洞空間以穿孔板和磚砌的形式被置換到庭院與酒店立面上。
CBC:“以人為本”是城市更新的重要價值。在本次榆林古城集群設計改造中,您是如何通過設計引導人的活動、體驗,營造吸引人的城市空間的呢?
戚山山:舊城改造的對象不僅是舊城,而且是舊城與人的聯繫,以及承載這種聯繫的“空間”。因此榆林古城的原區招待所不僅是對原有傳統建築構建的保留和空間的更新維護,而且是通過對陜北生活的重新演繹建立一種在場的古城與人的新聯繫。
原區招待所的改造也並不拘泥于內部空間、沿街空間、庭院與酒店。古城大街軸線形成的多重界面以穿梭的路徑將改造的區域貫穿其中,當改造區域與古城大街、城墻、遠山共同形成更大的自然場域時,人們也自然生活其中了。
凱歌樓與沿街空間關係示意鳥瞰效果圖
CBC:請談一談您在老舊建築更新設計中所堅持的原則和理念,以及您為什麼認為這些理念是重要的?
戚山山:我們一直認為舊城更新改造的重點在於給予敘事性和生活氣息,這種敘事不是指建築師採用的技法本身,而是指驅動當下的體驗並産生經久的無意識的生活的能力。在動態的迭代和變化中,這種敘事性與建築實體相比更為永恒。
原區招待所和古城大街節點改造夜景效果圖
羅西説過,“建築的歷史和功能已經結束時,正是記憶的開始”。榆林古城的文化肌理不是通過復刻形式得以留存,而是通過文化符號的轉譯,在榆林當代生活與記憶中得以延續。
(推廣)
來源:信陽日報 | 撰稿:李毅 | 責編:谷晟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5 8189 2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