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規定,由於‘空窗期’大於3個月,招聘無法繼續推進,祝順利。”近日,李臻接到了本月第4份面試結果通知,這次依然難逃失望。
今年春節後重新回到北京求職的她,已在各大招聘軟體上投遞了上百份簡歷。
“至今沒有公司錄取我,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簡歷上的‘空白’,不少公司都很在意這段‘空白’。”一年的“職場空窗期”成了李臻求職路上無法忽視的阻礙。
李臻的遭遇並非個例。前不久,“職場人的簡歷不敢有空窗期”成為熱議話題,當一些職場人經過一段時間的休息、學習或是探索自身更多可能性後,渴望回到職場,卻發現“空窗期”給他們“減了分”。求職者緣何選擇“空窗”?“空窗期”後再出發,難度幾何?記者對此進行了採訪。
“職場空窗期”不罕見
“因為工作壓力逐漸增大和個人身體健康出現了一些問題,我主動選擇辭職回到家鄉。”2022年底,從事視頻剪輯製作相關工作5年後,蔣雙林離開了北京,開始了一段時間的“GAP”生活。
所謂“GAP”,即從原有生活模式中暫時跳出,嘗試更多體驗,為未來生活、學習和職業發展蓄力。
“去年一年,我去了兩個國家長期旅行,體驗了不同文化的生活方式,還開設了個人自媒體賬號。”31歲的蔣雙林説,這是一段難得的自由時光,擺脫了工作時的社交壓力,可以盡情地讀書、旅行、發展自己的興趣愛好。
29歲的喬思宇則認為離職後的“空窗期”就像一個緩衝帶。曾在事業單位工作3年的他感慨:“真正慢下來後,以前那種逼著自己必須前進的壓力一下子消散了很多。”
熬夜虧空需要休息、考公考研提升自我、生育後暫時照顧家庭……由於各種各樣的原因,一些職場人不得不暫時停下自身職業發展的腳步。通過一段職業“空白”,調整生活、探索自我、提升能力。
然而,重回職場時,簡歷裏的這段“空白”成了阻礙許多人求職的主要原因。
記者在招聘網站上看到,有部分公司在公開的招聘資訊內直接寫明:“崗位要求最近離職空窗期3個月內”“近段工作空窗期不高於5個月”“工作的空窗期不能超過3個月”等要求。
解釋“職場空窗期”成為挑戰
按時間順序寫下詳細的工作經歷是求職簡歷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一旦有斷檔,很難被忽略。採訪中,多位有相似經歷的年輕人都表示,在招聘過程中曾遇到面試官詢問“空窗期”。
“有的公司能夠接受面試詳談,有的公司就直接表示不匹配。”經歷多次面試,李臻總結,無論面試時聊得多愉快,總能感受到“職場空窗期”對HR來説是減分項,“他們會考慮你長時間不工作,回歸職場後可能無法適應職場的快節奏。”
“在一些行業和公司中,特別是對連續工作經驗和專業技能有較高要求的崗位,‘職場空窗期’會對求職者的競爭力産生一定的負面影響。”在北京一家人力資源有限公司從事人事工作的鄭曉希告訴記者,招聘人員擔心,在較長的“空白期”裏,求職者是否能保持一定的技能和知識水準,這會對公司業務的連續性産生影響。
為了避免“職場空窗期”對求職産生影響,如何解釋“空窗”的原因,變成了求職者的“必備技能”。在網上簡單搜索,就能看到許多相關的包裝話術和指導課程,不少帖子點讚數、收藏量上萬。
因同樣的原因被拒絕的次數多了,李臻難免焦慮。在網上搜索如何解釋“職場空窗期”話術、技巧後,李臻卻對話術的有用性産生了質疑:“這些話術有著相似的套路和規律,面對招聘人員的詢問不一定有效。”
“現在用人單位的招聘審核制度越來越嚴格,人力資源部門在錄用前,會核實簡歷內容的真實性,大部分企業都會與應聘者原就職地進行溝通。”鄭曉希提示,求職面試時千萬不要編造簡歷,在面試前進行充分的自我準備和積極溝通,誠實面對面試人員提出的問題會更容易獲得崗位認可。
“空窗期”不是職業發展的終點
採訪過程中,蔣雙林成功應聘成為一家公司的産品經理。在他看來,想要跨過“職場空窗期”帶來的求職阻礙,需要提前做好面試被問的準備,更重要的是自己要調整好心態,準備好重新出發。
在面試中,蔣雙林展示了“空窗期”做自媒體積攢的資源和技能提升。“面試前還可以對公司和所在行業做些研究,知道行業近期在發生什麼,以體現這段空白期並沒有影響你對工作的熱情。”蔣雙林告訴記者。
對此鄭曉希有著相同的看法,求職時,除了展現自身所具備的能力外,更應該有所準備地展露自己選擇‘空窗期’的必要性,將其作為自我職業規劃的重要部分。
“作為一種正常的職場現象,‘空窗期’並不少見。求職待業期間,如果存在經濟壓力,符合條件的人員可以申請失業保險金或者失業補助金,給自己托底。”北京市昌平區人力資源公共服務中心的工作人員表示,求職者可關注市、區人力資源部門組織的公益性職業技能培訓和招聘活動,社會方面也應提高寬容度,讓求職者更加從容地找到適合自己的就業節奏。
採訪中,休息了近8個月的喬思宇向記者透露,他已經準備好“再出發”。“畢竟‘空窗期’不是職業發展的終點,反而預示著一個新的開始。”他説。
來源:工人日報 | 撰稿:周子元 | 責編:俞舒珺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5 8189 2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