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原創 專題 新經濟 曝光臺 中國訪談 中國三分鐘 沖浪特殊資産 潮評社 溫州 紹興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廬 文娛 元宇宙
您的位置:首頁 > 要聞 新聞詳情
突擊一個月考試拿滿分?體育中考“陪練熱”背後的冷思考
發佈時間 | 2024-03-20 09:11:40    

   “離體育中考,還有3天,加油!”

  這是劉芳茗寫在提醒日誌上的11個字,對於這個杭州的初三學生來説,“跟著教練跑了一個寒假,終於到交成績單的時候了”。

  今年杭州市體育中考第一輪考試時間定於3月23日,與去年六個項目自主選擇兩個相比,今年回歸到之前傳統的“6選3”模式,中長跑和游泳耐力類項目由選考變成二選一必考。

  正因如此,從春節後開始,體育中考培訓的需求就在市場上不斷發酵。

  “您在體育上丟3分或5分,就可能失去上重點中學的機會。”——類似的廣告標語,不斷挑動著家長們的神經,“不行就報個班,突擊一下”成為年後不少家長的首選。

  這樣的突擊培訓靠譜嗎?在熱辣滾燙的“陪練”背後,對培訓機構和教練資質,有沒有有效的監管?帶著這些問題,記者走近這個略帶焦慮感的細分賽道。

  變得更“值錢”的體育分

  “深呼吸,腳步別亂!”“該加速了,衝刺!”……

  開考前一週的晚上,在杭州市體育中心體育場跑道上,悅達體育總教練金芳芳正帶著十多個學生在跑1000米,不遠處的看臺上,則是給孩子拿著暖水壺、書包和衣物的家長們。

  “身邊好幾個同學都在外面加訓。”初三學生的家長邊文俊説,孩子距離滿分還差一點,所以想報個班,利用最後的時間衝刺。

  “白天在學校跑,晚上去機構跑。”另一位家長丁雅茗説,她算了算,孩子一天練下來,250米一圈,跑了有20多圈。

  孩子的辛苦,家長們雖看在眼裏,但自己也有“苦衷”:“如果最後差幾分,孩子沒考上理想的高中,那多可惜。”

  這樣的想法並非個例,誰都不願讓孩子在跑步、鉛球這類“努努力就能夠到”的合格性考試上丟分。另一方面,也是因為體育在中考里正變得“值錢”。在杭州,體育中考有兩輪考試,第一輪考試如沒能拿到滿分,還有第二輪機會,如此一來,體育在中考裏的權重相當於變相增加了。

  2020年10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出臺意見,明確指出,改進中考體育測試內容、方式和計分方法,科學確定並逐步提高分值。隨後,全國不少省份紛紛跟進提高體育中考成績。2021年,浙江也明確提出將體育科目納入初高中學業水準考試範圍,納入中考計分科目,並逐步提高分值。

  這樣的變化,催熱了中考體育培訓市場。數據是最好的晴雨錶,據中體産業集團統計,近五年來,體育教培的從業人員增長了149%,法人機構數增長了185%,體育教育培訓增加值四年內增長了516%。

  打開大眾點評、美團或小紅書等平臺,熱度更為直觀。以大眾點評為例,輸入“中考體育培訓”這一關鍵詞,就能跳出70906條搜索結果。

  仔細翻查,這些機構的培訓內容大多將“中考體育培訓”作為主打産品,基本以綜合能力提分項目應試技巧為主,價格從幾十元到幾百元一節課不等,甚至有培訓機構打出“杭州一個月,中考體育拿滿分”的廣告語。

  “我們中考體育訓練營目前有近百位學員,初三學生有一半。”作為曾經的浙江省田徑七項全能運動員,金芳芳有11年的專業運動隊比賽經驗。退役後的她,在2010年創辦悅達體育,專注青少年體適能和中考體育培訓。

  金芳芳説,每到寒假前後,中考訓練營的報名人數都明顯增多,特別是今年。“像中長跑這樣的耐力項目,沒有什麼捷徑,唯有堅持不懈的訓練。今年中長跑重回必選項目,家長們對孩子的體能要求更高了,再加上經過一個寒假,大多數同學的體能都‘大打折扣’,所以節後衝刺班新增了不少學員。”

  野蠻生長的“陪練”市場

  最近幾個週末,宏優體育朝暉校區中考體育衝刺班教練錢江,忙得幾乎沒時間休息。3月16日上午10點多,記者趕到訓練館時,他正帶著學員們訓練跳繩。

  “這一期中考體育衝刺班有200多名學員,我和另外兩名教練一起帶訓。”訓練間隙,錢江簡單地介紹了兩句,馬上又帶著學員練起了實心球,“每個項目基本上都要練,根據不同學生的弱項針對性訓練。”

  “中考體育分值佔比越來越高,對我們來説是機遇也是挑戰。”錢江介紹説,目前他們在杭州有7個校區,開設有中考體育、籃球、羽毛球、足球等運動項目的培訓課程,“像我們教中考體育的教練,都必須要有國家一級運動員證書。”

  但這不是行業內的標準。作為曾經的專業運動員,錢江坦言,當下,體育培訓的門檻很低,“有點野蠻生長的意思”。

  杭州市體育休閒行業協會秘書長鄒捷告訴記者,目前杭州大約有800-1000家體育培訓機構,呈現兩極化趨勢。“一種是已形成規模的體培機構,剩下的大多是‘家庭作坊式’。”

  鄒捷説,有些小機構甚至沒有固定的訓練場地。“現在很多大的體育場所都能租賃,然後找幾個老師,能拉來學生就開班了。還有些私人教練,提供到府服務,在小區上課。”

  不僅如此,記者了解到,目前中考體育培訓機構的教練也是五花八門,既有學校體育教師、健身房私人教練,也有體育專業的學生。

  一位業內人士告訴記者,目前體育教培市場上的教練員證書超過250種,但卻沒有建立起有效的教練員資格認證制度。機構“打遊擊”,加上師資隊伍魚龍混雜,安全自然無法得到保障。

  杭州江南實驗學校體育老師金森舉例説,此前有學生在體育中考前去培訓機構“加量惡補”,結果在訓練中傷到了腳,最終影響了考試。記者也曾接觸過一位家長,她花了上萬元給孩子報了引體向上的體能課程,結果課沒上幾節,教練“跑路”了。

  同時,記者從杭州市“12345”平臺了解到,近期關於體育培訓機構的投訴,大多都是要求退費。可以説,“資金”和“安全”問題成為困擾體培行業的陣痛。

  “低小散”的“陪練”們,能管起來嗎

  一方面是激增的備考需求,一方面是野蠻生長的培訓生態,監管部門如何把握其中的平衡呢?

  “管行業,就是管安全。”在浙江省體育局體育經濟處處長姜建成看來,想要規範體培行業,關鍵是抓好“資金”和“安全”兩大行業痛點,而目前最好的手段是數字化。

  去年,“浙裏體培”數字化管服平臺上線運作。“這是一個面向體育培訓行業的一體化數字化管理服務平臺。”姜建成説,平臺通過數字化手段,篩選出符合從業要求的機構和人員,實現對機構、人員、辦學場地、資金等全方位監管,“所有體培機構都須將授課資金放入監管專戶,一課一銷。”

  據統計,目前全省入駐“浙裏體培”監管平臺的機構近3000家,13000多名教練員完成認證。然而,市場上依然有很多機構沒有被納入到這一監管平台中,特別是那些“低小散”的體培機構。

  “這些小機構,一方面缺乏主動納入監管的意願,線下以‘打遊擊’或者到府的方式教課,還缺乏行之有效的監管手段。”姜建成表示,目前正在摸排“低小散”培訓機構,“接下來,我們會逐步將它們也納入到監管平台中,推動體育教培行業規範有序發展。”

  除了産業的正規化,家長們還在擔心另一個問題:這樣突擊出來的體育習慣,真的能讓孩子堅持下去嗎?

  在探訪過程中,不止一位家長向記者提出這樣的疑問。

  杭州師範大學教授、世界休閒組織常務理事淩平認為,不少體育培訓機構都功利性地迎合應試教育家長焦慮的心態,並不利於培養真正的體育人口。

  “體育培訓機構應該是為了幫助孩子解決在校練習時間不足等問題,對孩子進行體育鍛鍊進行動作規範和技術指導,重心應該放在培養孩子的長期運動興趣和運動習慣上。如果一味以‘應試提分’或‘短期突擊’為賣點,則會將急於提分的家長和孩子引向誤區。”

  在淩平看來,相比突擊培訓,家長們需要做的是真正讓體育鍛鍊成為孩子們日常生活的重要環節。“什麼時候中考體育培訓的應試班市場萎縮了,招生變難了,那就説明少年兒童的體育‘欠賬’還上了。”

來源:潮新聞    | 撰稿:楊漸    | 責編:俞舒珺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5 8189 2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