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3日,浙江召開了省涉外法治協調小組會議。
涉外法治,對東部對外開放大省浙江來説,重要性不言而喻,可以説是浙江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推進高水準對外開放的根基,也是一大特色亮點工作。剛結束的全國兩會上,最高法院工作報告就提到,浙江、福建、廣東法院探索“海內+海外”“線上+線下”僑益保護路徑,便利僑胞訴訟。
這不僅僅是一家或幾家政法單位的工作。浙江為此統籌協同了省委依法治省辦、省教育廳、省商務廳、省法院、省貿促會等多家單位力量,全力推進涉外法治。
為什麼涉外法治這麼重要?浙江又該怎樣提升這方面的全國乃至國際影響力?
一
改革開放以來,善做生意的浙江人在時代大潮裏積極走出去,從東海之濱到五湖四海,從國內市場到國際市場……浙江人“闖天下”如同“地瓜”藤蔓,不斷向外延伸,汲取更多陽光、雨露和養分,根系扎得深、塊莖長得壯。開放發展是浙江經濟的鮮明標識。
然而走出去談生意、找商機,難免會遇到矛盾糾紛,涉外法治就在這時候發揮了重要作用。
今年最高法院工作報告中提到的一起境外海域船舶碰撞案,能充分反映“中國式治理”的力量。
2021年7月,一艘舟山籍遠洋散貨船在距浙江4300千米外的印度尼西亞港口錨泊時,被一艘航行中的巴拿馬籍外輪碰撞,造成船艏、右舷受損,只能在當地臨時修理後返回國內。
事情發生了,總要賠償和解決,但涉及外國船隻及公司,處理起來麻煩不説,多個國內外法院都對這起事故有管轄權。因為對浙江法院的信任,中外兩家公司協商一致選擇寧波海事法院管轄,並同意適用中國法。最終,經過多輪調解,巴拿馬籍外輪所在的公司主動履行了100余萬美元的賠償款,糾紛圓滿化解。
中外當事人評價浙江司法機關“非常給力”。一句“給力”的背後,不僅為當事人減輕了訴累,也為浙江良好法治化營商環境打響了名聲。
“中國式治理”的魅力,在於用人性化的調解方式化解複雜的矛盾糾紛,調解正是涉外法治的重要手段之一。
這不僅體現在走出去,也體現在走進來。“世界超市”義烏,有來自20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境外常住人員1.5萬人,每年入境流動人員超55萬人。10年前,義烏成立了全國首家涉外糾紛人民調解委員會,創新“以外調外”,邀請外商參與調解。如今,這支隊伍已調處各類涉外糾紛千余件,涉及金額上億元,是浙江基層治理不可或缺的力量。
去年,義烏外調委入選全國“楓橋式工作法”,成為全國先進典型,可以説是極具浙江辨識度的涉外法治標誌性成果。
二
以前有人理解涉外法治,主要是打官司和調解糾紛,其實這是一項多層次、寬領域的工作。
從浙江當前正大力實施的三個“一號工程”來看,這項工作與營商環境優化提升“一號改革工程”、“地瓜經濟”提能升級“一號開放工程”兩大工程都有關。
因此,涉外法治的提能增效,除了進一步發揮調解這一“東方經驗”的優勢,還要通過改革不斷提高法治服務質效。
比如面對涉外法治的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浙江正積極探索創新,深化增值化政務服務、域外法查明、外經貿企業合規等一系列改革。
針對企業“急難愁盼”問題和涉外法治需求難點痛點,浙江今年出臺《涉企法治服務增值化改革工作方案》,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整體優化提升“浙江模式”。
點開浙江政務服務網,法律諮詢、市場化重整、法律風險防範等法律服務一目了然,企業可根據自身需要,提前了解服務方式、牽頭部門、相關法律法規等;對限定外來商品、服務、要素進入本地市場等地方保護現象和行政性壟斷,綜合運用公平競爭審查、合法性審查、備案審查糾錯、督查約談等來有效破除……
再如,在對企業不同時期需求進行“量身定制”時,當企業進入成熟期,浙江的法治服務會更多集中到為企業提供資本市場融資、投資並購、涉外法治服務等。
以公證為例,浙江一批公證處先行先試,設立了“一帶一路”服務專窗;21家公證機構被列入司法部海外遠端視頻公證試點,可辦理委託、聲明、保證等18項公證業務。通過視頻線上確認,申請人線上電子簽名並簽署文書紙質版,現場密封郵寄給公證機構後,公證員在一個工作日內就能出具公證書,累計減少海外僑胞跑腿近萬次,節省了大量時間及交通成本。
對浙江人來説,現在無論走到哪,法治服務就跟到哪。涉外法治步入“快車道”,對浙江加快打造高能級開放強省有重要意義,也為推動全球治理體系創新貢獻了浙江經驗。
三
浙江提升涉外法治水準的短板在哪?
有專家指出,主要是人不夠。這個不夠,是專業人才隊伍數量的不夠,也是相關業務水準的不夠。
浙江正在大力培養高素質應用型涉外法治人才。這支隊伍,不僅要求專業素質過硬,還要通曉國際規則、精通涉外法律實務。
不僅如此,隨著“一帶一路”建設深入推進,浙江還成立了“一帶一路”律師聯盟杭州中心,組建“一帶一路”律師服務團,連續開展外經貿法律服務月活動,探索為商業模式創新、新興産業發展和海外僑胞安居樂業等,提供高傚法律服務。
據統計,2022年至2023年底,浙江累計辦理涉外法律業務3900余件,舉辦各類涉外律師培訓活動67次,培訓涉外律師3100余人次。一批“雛鷹型”“飛鷹型”“雄鷹型”涉外法律服務人才培育工程相繼推出,涉外律師人才隊伍持續壯大。
政府和高校的合作也在不斷加深。今年2月,浙江省司法廳與浙江工商大學簽約戰略合作協議,揭牌法治浙江建設研究院,充分挖掘各自資源優勢,以跟蹤式蹲點調研、柔性挂職、主辦高端法治論壇等創新方式,進一步填補浙江涉外法治人才缺口。
在省級層面,浙江還持續加大了境外法律服務站點的佈局,發揮規模龍頭律師事務所作用,設立律師事務所境外分支機構3家,多家律師事務所與境外律師事務所建立業務協作,為浙江企業應對國際貿易摩擦、運用國際經貿規則提供指導和服務。
在地方層面,以去年進出口總額達1618.8億元、新批外商投資企業234家、對外投資項目81個的湖州為例,隨著涉外經貿領域糾紛增多,企業對優質涉外法律服務的需求持續上升。今年3月,該市成立首家涉外法律服務中心,整合法律諮詢、綜合受理、合規評審、法治體檢、普法宣傳等職能,開展接單、派單、研判、反饋等“一站式”指導,為當地擴大高水準對外開放營造了良好法治環境。
來源:潮新聞 | 撰稿:錢祎 劉牧 陳飛樂 | 責編:俞舒珺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5 8189 2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