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三角地區河湖相通、山水相連,共建綠色美麗長三角,既是推進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戰略任務,也是保障長三角高品質發展的重要基礎。江豚逐浪、鷸鶴齊飛,青山疊翠、碧水蜿蜒……今天的長三角,良好的生態環境成為百姓最具幸福感的公共品。
涓涓不塞,是為江河;源源不斷,是為奮鬥。新征程上,長三角三省一市如何進一步統籌推進高水準保護與高品質發展,為“生態畫卷”再著墨添彩?
破圈治理,完善區域生態環境保護一體化執法
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範區成立4年來,空氣品質指數優良率提升6.2%,達到83.3%。地表水優Ⅲ類斷面比例上升21.2個百分點,達到96.2%……
“生態環境品質的提升,離不開毗鄰區域不斷加強環境保護合力。”在全國人大代表、浙江清華長三角研究院生態環境研究所所長劉銳看來,生態環境保護在省際毗鄰區域容易出現“空白點”,面臨著管轄許可權不清、聯合執法效率不高、資訊共用不暢通、執法標準不統一等問題。
實際上圍繞這一問題,已有不少區域開展探索。劉銳介紹,浙江嘉興就建成了“長三角跨域審判資源協同平臺”,設“院際聯席會議區”等業務交流區,平臺已吸納長三角地區71家法院1868名法官和59名專家學者入駐,形成實務研討意見1.6萬餘條。
“當前長三角地區法院在訴訟服務標準統一、跨域執行聯動協作、法律適用類案同判等方面仍面臨未打破的困境,省際毗鄰區域一體化執法機制也需要不斷完善。”劉銳建議,加強頂層設計,完善跨域機制,強化跨域協同。同時,要優化數字應用,共用典型案例,推動裁判統一,為生態環境保護提供強有力保障。
共擔共用,探索跨區域財稅分享機制
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範區是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先手棋”。全國人大代表、上海社會科學院黨委書記權衡一直關注示範區。
“調研中我們特別注意到了,示範區正在長三角一體化高品質發展中的多個領域給出創新示範。”權衡分享了一個示範區內的創新案例:一家蘇州企業為解決水環境污染,與上海科研單位聯合研發清潔能源設備。短短數年,企業搶抓綠色低碳轉型機遇,如今不只售賣設備,更順利開發了配套服務和軟體,向生産型服務業全面轉型進發。
權衡認為,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範區建立風險共擔、利益共用的資金配置和使用機制,對長三角生態環境建設有著重要的推動作用。
長三角一體化發展講創新、講協同、講合作,其中也離不開三省一市的內部激勵和動力問題。“這就涉及到跨區域的財稅分享、創新成本共擔等問題。”權衡建議,抓住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啟動新一輪財稅體制改革的契機,可以考慮在長三角一體化發展進程中,加快探索跨行政區域的財稅分享體制機制創新。
通力協作,共繪一屏山水翠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江蘇要全面融入和服務長江經濟帶發展和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戰略。殷殷囑託,讓人倍感振奮。”全國政協委員、農工黨江蘇省委會主委、省生態環境廳廳長蔣巍表示,下一步,江蘇將以美麗江蘇建設為牽引,實施新一輪部省共建合作,加強長三角區域生態環境共保聯治,加快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範區建設,持續推進生態環境標準、監測、執法“三統一”制度落實,在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中充分展現江蘇擔當作為。
近年來,江蘇省生態環境廳與滬浙皖三地密切聯動、通力協作,攜手推進生態環境共保聯治,共同打造綠色美麗長三角。在大氣治理方面,實施區域大氣PM2.5和臭氧污染協同防控,建立空氣品質聯合會商、預測預報機制;在水環境治理方面,與安徽省建立跨界河流汛前水環境聯合現場檢查機制,並簽訂新一輪長江流域橫向生態保護補償機制合作協議;聯合出臺《長江三角洲區域生態環境領域輕微違法行為依法不予處罰清單》,開展涉企行政合規指導工作試點,科學落實免罰輕罰政策。
蔣巍介紹,下一步,江蘇將全面推行清潔生産,促進綠色低碳産業協同高品質發展,建設區域綠色製造體系。紮實推進新一輪太湖綜合治理行動,建設環太湖城鄉有機廢棄物處理利用示範區,努力實現更高品質的“兩保兩提”,全力打造“世界級生態湖區”。加快推進生態環境基礎設施建設,持續完善智慧監測制度體系,切實以高品質生態環境支撐高品質發展,不斷提升發展的“含金量”“含綠量”、降低發展的“含碳量”。
追新逐綠,推進民營企業綠色發展
綠色發展是高品質發展的底色,新質生産力本身就是綠色生産力。這些發展理念正成為全社會的共識。
全國政協委員、安徽省政協常委、安徽省工商聯副主席聶磊認為,企業是建設生態文明的重要力量,尤其要把綠色發展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聶磊在調研中發現,部分民營企業的綠色發展意識有待進一步提高。“特別是小微企業受制于資金、人才、技術等條件,推進綠色發展的意識不夠強。”此外,聶磊還關注到,促進小微企業或農業生産領域綠色發展的相關政策措施還有待進一步完善。如一些環保設備安裝標準提升頻率過快,不少企業一時還難以適應;生物質爐渣灰渣處理的細化標準也不夠明確,企業執行有偏差;綠色發展激勵機制仍不夠多。
對此,他建議,進一步建立完善民營企業綠色發展激勵機制,引導企業落實節能減排主體責任。如在增加環境保護稅等綠色稅收的同時,擴大減稅優惠幅度和範圍;加大環保治理的設備購置補貼;對符合智慧化、綠色化改造的項目,減免相關建設類行政事業性收費、政府性基金等。
來源:浙江線上 中國江蘇網 東方網 中安線上 | 撰稿:包勇 王心婷 徐春暉 王永娟 史睿雯 | 責編:俞舒珺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5 8189 2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