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一聲電話鈴響,快遞就被悄無聲息地放在了驛站。這種快遞“不告而投”的煩惱你有過嗎?近日,交通運輸部公佈了新修訂的《快遞市場管理辦法》(下稱《辦法》),該《辦法》自2024年3月1日起施行,其中規定,未經用戶同意擅自使用智慧快件箱、快遞服務站等方式投遞快件,情節嚴重的將處1萬元以上3萬元以下的罰款。
儘管此前也有“快件須投遞至約定地址”的相關規定,但新《辦法》的出臺明確了處罰認定條款,使得市民能在有法可依的情況下,通過舉報維權。這會對快遞服務産生多大影響?記者實地走訪杭州多家菜鳥驛站、快遞公司,了解快遞從業者、普通市民、網友以及律師對此新規的看法。
到府還是自取?市民各有需求
隨著#3月1日起快遞不得擅自放驛站#相關話題登上熱搜,網友首先吵開了。
有網友表示,付了快遞費,快遞當然要送到府。“快遞驛站設置在小區外面,距離走到家裏還要走四五百米的路,有時候收到大件的快遞分量重,還要先回家拿個小推車過來搬,太不方便了。”
也有網友持相反意見:“我還是喜歡驛站,一來保護隱私,二來平時上班人不在家,放在驛站可以下班去取,更方便。”
某博主在微網志發表的近2萬人參與的投票顯示,46%的網友更希望快遞到府,19%的用戶願意把快遞放在快遞櫃裏,24%的網友表示不管快遞放哪兒,需先徵求收件方的同意。
蘿蔔青菜各有所愛,但“事前徵求收件人同意”其實是問題的關鍵和核心。線下,記者在杭州市拱墅區的一家快遞驛站碰到了前來取快遞的市民陳女士,“目前小區的快遞沒有送到府不説,有些快遞員不發短信不打電話就把快遞直接扔到驛站,我的快遞連到了都不知道。”她抱怨道,“向快遞公司也投訴了好幾次,就是沒有用。希望政策早日實施。”採訪中,對於“不發短信”“不打電話”的派單方式,是市民詬病的核心。
而同來取快遞的方大伯則提出了他自己的想法,在他看來,當快遞派送人員給予了充分的通知時,收件者也需要給予更多的理解,“要是全都要求送貨到府,快遞成本必然增加,商家就會將快遞成本加在商品單價裏或者不包郵,到時候還是我們消費者買單。”
快遞企業已逐步實施新規,但問題不少
那麼,快遞的配送方怎麼看?
記者來到圓通快遞杭州得勝網點,幾個快遞小哥正蹲在地上分揀剛到的快遞,並對快遞進行打包、裝車,準備派送。該網點負責人皇甫先生告訴記者,目前已收到關於《辦法》即將實施的通知,接下來會對員工開展進一步培訓,加強引導。然而他也表示,在實際操作中會面臨一些困難。
“快遞到貨後,遇到收貨人不在家、地址不詳細或者電話打不通該怎麼辦?如果小區有門禁,快遞員進不去又該怎麼辦?”皇甫先生認為這些都是後續亟需各方合力,共同推動解決的問題。
皇甫先生也坦言了後續的顧慮,“如果每個件都要派送到府,那麼勢必會拉長快遞員的派送時間。目前,我們網點有8名業務員,每人每天的派送量在300到400件之間,如果到府派件量陡增可能會出現人手不夠、派送不及時、運營成本增加等現象。”皇甫先生説。
而在順豐、京東看來,快遞新規帶來的影響似乎相對較小。浙江順豐速運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在新規實施之前,公司已要求所有快遞員在送件之前聯繫客戶,確認快遞能否放在快遞櫃或者快遞站。
此外,記者了解到,多家快遞企業均已針對新規開始提前佈局,積極落實。杭州申通快遞公司將通過優化技術手段,比如派件的智慧化電聯、前端攬收時的客戶選擇、對明確要求到府的快件進行標誌識別等,來增強派件效率,優化派件結構與路線;杭州郵政公司已組織召開班前會、夕會,結合郵政企業內部管理辦法制訂了相關考核要求。
律師建議為消費者提供多種選擇
快遞新規的實施會對快遞企業和消費者帶來哪些影響?
浙江省律師協會民商事專業委員會秘書長唐丹麒表示,對企業來説,無疑強化了快遞企業的責任,如果每個快遞派送前都需要詢問,快遞派送的效率會受到一定影響;從消費者角度來看,該規定加強保護了消費者的選擇權,但同時也可能導致一部分不願意被快遞電話、短信“騷擾”的消費者産生不悅。
追溯“快遞送貨到府”話題的階段性發展,唐丹麒分析,隨著網際網路發展和權利保護加強,快遞櫃。一是快遞櫃免費階段,那時候基本沒有這方面問題,大家對於快遞“最後一百米”的話題討論比較少。
二是從快遞櫃需要收費起,消費者有了更多選擇。消費者可以選擇拒絕快遞入櫃,換由其他投送方式。
第三階段是自個人資訊匿名後,智慧快件箱、快遞服務站等終端無法自動匹配用戶資訊,獲悉用戶的投遞偏好,更多需要依靠快遞員與消費者溝通,明確投遞方式。
消費者各有各的需求,唐丹麒建議,從快遞源頭開始變革,現在很多人會在收件地址上寫明:xx小區xx房號(快遞不入櫃),這是一個自發行為。但如果能將“是否入櫃”作為一個選項,或者在快遞面單上標注顯示投遞方式,那麼就解決很多問題。既不洩露消費者個人資訊,又保障消費者的個人選擇權。
另外,律師建議,對於一些特定物品,如大件物品、貴重物品、生鮮物品,還是要以送貨到府為準備原則。既提供更優質服務,也避免一些丟件或損害的日後爭議。
來源:潮新聞 | 撰稿:李心怡 | 責編:俞舒珺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5 8189 2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