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原創 專題 新經濟 曝光臺 中國訪談 中國三分鐘 沖浪特殊資産 潮評社 溫州 紹興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廬 文娛 元宇宙
您的位置:首頁 > 要聞 新聞詳情
7億人都在用的即時配送,江湖風雲再起
發佈時間 | 2024-02-07 08:58:23    

   “點個外賣,一個小時才吃上。”春節前,由於員工減少、運力緊張,很多人發現,平時習慣的快遞服務,沒有那麼便捷了。對時間要求更高的“即時配送”系統,在這個特殊的時節,更加面臨巨大考驗。

  2024年伊始,哈啰App宣佈正式上線送貨跑腿服務,令許久沒有新動向的即時配送賽道一時間熱鬧起來。

  從前慢,車馬很慢。過去,同城快遞往往需要一天。現在即時配送服務,往往一個小時就能將物品點對點送到手中。這種高時效性的即時配送服務,受到大眾青睞,訂單量大幅增長。

  中國物流與採購聯合會數據顯示,2022年我國即時配送用戶達到7.61億人,訂單超過400億單,同比增長30%左右,市場規模超過2000億元。

  新消費浪潮下,外賣、快遞、網約車等巨頭相繼入局即時配送,這些平臺企業在即時配送賽道上脫穎而出的關鍵是什麼?是否將帶來物流與供應鏈體系變革?

  4類玩家入局,行業向兩個方向分化

  早在哈啰正式上線送貨跑腿服務以前,即時配送領域已“戰火紛飛”。

  目前行業內主要分為四類玩家:第一類是以美團、餓了麼等外賣企業為主的平臺企業,外賣配送是即時配送的一種方式,也是即時配送市場的一大主力。

  第二類是順豐、圓通、韻達等傳統快遞企業。順豐推出了順豐同城;圓通速遞以産品“計時達”切入即時配送領域;韻達、中通也分別開通“雲遞配”、“City Express”服務;京東則在其物流基礎體系上進行創新,推出的“京瞬達”服務,實現三到五公里配送範圍內履約時間最短。

  第三類是滴滴、高德、哈啰等順風車網約車平臺企業,主要通過自有運力提供取送服務。

  第四類是UU跑腿、閃送、達達等專業配送公司,入局時間較早,建立起較高的品牌認知度。

  從送外賣到送萬物,即時配送的需求場景已變得更為多元化,也涌現出眾多平臺企業與商家。回顧外賣的發展歷程就不難發現,外賣行業的爆發時間和即時配送的崛起幾乎是同步的。

  記者了解到,2014年左右,外賣市場的迅猛發展為即時配送企業帶來了巨大的流量。在外賣的發展初期時,配送有著時間長且不穩定的痛點,當時達達的眾包物流剛好解決了這一問題。隨後,美團和餓了麼看到達達的高速發展,也相繼推出自己的即時配送即美團專送和蜂鳥配送。

  作為物流市場中的新物種,即時配送正在向更多的生活場景滲透。除了餐飲之外,用戶對即時消費的需求不僅僅體現在超市、便利店購物或者生活物品專送等已成熟的服務上,更滲透到諸如到府維修、代排隊、代陪診等更細分、獨特的領域。

  閃送作為即時配送行業的開拓者,近10年來穩坐個人用戶市場龍頭。閃送對外事務負責人劉學柱告訴潮新聞記者,如今,即時配送領域已向兩個方向分化,一個是閃送所在的以C端個人用戶為主;另一個是聚焦B端,各家平臺在這二者的選擇上會有不同的考量和側重。

  “C端的需求和服務有離散性、及時性和個性化的三大特點,需要長期發展並鋪開足夠的運力,是以點對點的形式展開,以服務為導向;而B端運力則是以商圈周圍3-5公里為主在城市中分佈,不同的行業、商圈之間的運力很難共用,更適合有一定標準的需求,以價格為導向。”

  通過UU跑腿總經理王朝理的講述,我們還了解到,同樣為專業跑腿公司,UU跑腿的定位是“即時需求的即時滿足”,而即時需求不僅包含配送,還包含即時幫買、代排隊,個人代辦、家政保潔、小件搬運等等。

  “我們是站在同城即時生活服務平臺和個人生活幫手的角度,更聚焦用戶多樣性和即刻性的同城生活服務需求”,他説。

  區別於其他的傳統配送和同城配送,UU跑腿的業務裏還有一個“萬能幫幫”的功能。除特定的技術服務外,日常生活的急難瑣事都能通過萬能幫幫來解決,分時計費也類似于“小時工”的概念。2023年下半年,UU跑腿還推出了專門針對於殘障人士的特殊服務,為有生活障礙的人提供專門的陪診、攙扶老人、護理等服務。

  其他企業的“出圈”點也大不相同。例如,貨拉拉由於大件配送有優勢,一對一直送的跑腿服務也不設超重費用;哈啰的跑腿業務目前優惠最高可減9.9元;順豐同城則已覆蓋全國200多個城市,已服務超過2000萬個人用戶和100萬商家。

  時效難題下,即時配送騎手也困于演算法?

  身著黃藍配色外套、佩戴同色系頭盔,當潮新聞記者碰到杭州閃送員謝靜時,他剛在拱墅區文暉路上的閃送騎士之家吃完午飯,準備開始下午的接單。

  “接過印象最深刻的一單是——從上城區江城路的一家藥店取藥,送到濱江區一所醫院的ICU病房,下單人在訂單裏備註:ICU病房所需,師傅可以快一點嗎?”謝靜説,原本七公里的路程需要35分鐘左右,這一單只花了不到30分鐘。”謝靜表示,如今,大眾對於即時配送需求越來越大,時效性、安全性顯得特別重要。

  《人物》公眾號曾在《外賣騎手,困在系統裏》一文中描繪了一個令人觸目驚心的事實——演算法困局中,外賣騎手正在經歷令人難以想像的生死時速。

  在演算法的驅動下,外賣騎手的配送時間越來越短,3年前,3公里的配送時限是1小時,2年前是45分鐘,1年前僅剩38分鐘。為了微薄的收入,許多騎手不惜闖紅燈、逆行,甚至發生了車禍。那麼,在即時配送平臺,騎手配送時間是否也如此緊張?

  記者了解到,目前即時配送平臺的運力組織模式主要分為兩類,一種是平臺自行招募騎手,另一種是以眾包模式召集社會閒散運力。例如,外賣平臺的外賣員兼職做跑腿服務,或者一人兼職多個平臺的業務也很常見。

  據某平臺騎手反饋,目前各大即時配送平臺抽佣比例大多是在20%-30%。為了增加收入,很多騎手會註冊多個平臺。例如,有騎手在美團和餓了麼同時跑單,一天能賺到300元。“收入取決於不同時間段、不同天氣狀況,還有訂單量。”

  “目前閃送的演算法是基於每位騎手過往訂單的送達平均時間來計算。”劉學柱告訴記者,我們將用戶標簽、遞送品類分門別類,同時還有物品個性化及地理位置等多個標簽,這些標簽對於演算法有著重要的參考。劉學柱表示,閃送員接單的喜好以及交通工具不一樣,因此到府時效也略有不同。

  “多年來,閃送智慧調度系統持續升級,騎手取件距離不斷降低下,接單效率在提升,無特殊情況下,騎手都能按時完成,同時,還為騎手每單預留了15分鐘的富裕時間,如果有特殊情況,騎手也不用擔心超時。”劉學柱説。

  記者曾在2023年使用過2次閃送的服務,一次距離是6.4公里,用時24分鐘;另一次距離是10.9公里,用時32分鐘,均在預計送達時間內。

  為解決時效性、人力成本高企這些難題,部分即時配送平臺也嘗試通過無人配送降低成本。美團從2017年開始探索無人機配送,截至2022年,無人機累計完成超12萬單配送任務;達達快送和順豐同城也先後開展無人配送。

  “無人機配送之所以沒有大幅度推廣,還是有原因的。”UU跑腿總經理王朝理指出,目前無人機成本較高,投放也僅限于在開闊的區域,例如在深圳開放的公園、景區等。雖然速度快,但是最後一公里沒有打通,還是需要靠消費者自己去取件。”王朝理表示,從今年開始,無人機都需要備案才准許飛行,並且無人機往往搭載著攝像頭,對於安全性往往也有考量。

  “目前在即時配送行業,核心是智慧調度,如何調度閒置的運力資源,分配好運力和用戶需求峰谷,成為決定企業在即時配送賽道上脫穎而出的關鍵。”王朝理説。

  提升供應鏈能力,是保持競爭優勢的關鍵

  千億元的市場規模和新消費趨勢帶來的增長,使各大巨頭紛紛加碼,也對這些平臺企業提出了更高要求。

  浙江大學管理學院教授王明徵告訴記者,目前,在即時配送行業已形成一個趨勢判斷——未來將是供應鏈的競爭,是倉和配一體的協同能力的競爭,而不是單純的配送提速的競爭。

  “降本增效、提升供應鏈和物流能力是企業保持競爭優勢的關鍵所在。”王明徵談到,即時配送目前仍然以人力配送為主,騎手才是履約核心,這也對配送的穩定性提出挑戰。如何實現本地供給與即時物流、即時倉儲的相匹配,如何實現演算法效率和規模化成本的降低,考驗著即時配送平臺企業。

  放眼全局,即時配送是我國全方位、多層次現代物流體系的有機組成部分,發揮著末端“毛細血管”的作用。即時配送的快速成長,將有效暢通迴圈,讓交通物流的動脈更加強勁。

  有這樣一個創新的例子:2023年5月,中鐵快運推出了“高鐵急送”,提供跨城及跨省“門到門”當日達服務,閃送則作為“高鐵急送”同城配送合作夥伴,在同城取貨和送貨環節提供一對一急送服務。

  “高鐵急送”採用即收、即運、即送方式,在國內主要城市間,以高鐵載客動車組列車為主要幹線運力,高效銜接發到兩端同城取送貨騎手,實現“足不出戶、線上下單、門到門”當日送達。

  “在這裡,即時物流與傳統物流的合作發揮著重要的橋梁作用,使用資訊技術與現代物流提高了企業整個物流系統的反應速度與競爭力。”王明徵説。

  那麼,即時配送帶來了這麼多物流創新模式變革的暢想,競爭虎狼環伺,是否已逐漸從藍海轉為紅海?

  “我認為,即時配送行業遠沒有達到紅海階段,因為還沒有出現真正意義上的佔據壟斷地位的巨頭。”在王朝理看來,現在更多的玩家進入市場,加速了市場的擴張,“對我們真正深耕行業的企業來説,也是重要的發展契機。”

來源:潮新聞    | 撰稿:謝穎    | 責編:俞舒珺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5 8189 2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