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原創 專題 新經濟 曝光臺 中國訪談 中國三分鐘 沖浪特殊資産 潮評社 溫州 紹興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廬 文娛 元宇宙
您的位置:首頁 > 數字浙江 新聞詳情
植入"類人智慧" AI工人也"卷"起來了
發佈時間 | 2024-02-07 09:00:37    

   日前,在江蘇興達鋼簾線股份有限公司6000多平方米的新車間裏,12台拉絲機器人“嘶嘶”作響,“吐”出0.2毫米絲徑的鋼絲,再經過一系列複雜工藝,最終製成汽車輪胎用的鋼簾線。乍一看,這裡跟其他無人車間、5G工廠沒有多大區別。但在你“聽”不到的世界裏,這群AI工人正熱火朝天地“討論”著技術!

  復旦大學智慧機器人研究院院長、寧波智昌集團董事長甘中學博士帶著團隊,指著後臺一長串的代碼、數據,認真地進行“翻譯”——

  “1號AI工人剛剛犯‘嘀咕’,根據5號AI工人共用的作業參數,在恒張力3千克情況下,長度誤差比5號機多出8米,急呀!”

  “咋辦?學習先進唄!”

  “1號AI工人正在參考5號AI工人的控制參數進行優化調節,經過幾輪自我調試,1號的誤差值明顯變小了……”

  甘中學一説起機器人,便習慣性地自問自答。作為一項具有突破性意義的尖端技術——為工業産線植入“類人智慧”,很多人還難以理解。

  簡單來説,就是給工廠生産線賦予大腦,不需要人類的干預,就能像人一樣獨立思考,自主學習,自主優化。眼前的興達公司車間裏,一排排藍色落地櫃裏躺著一個個黑盒子,十幾釐米長,七八釐米寬,這就是甘中學催動生産線機器思考的大腦。

  “一隻盒子相當於一個簡化版人腦。”甘中學解釋,人類大腦由內而外分為爬行腦、哺乳腦、人類腦,稱為“三元腦”,每一部分對應不同的功能,應用到機器人身上,第一元大腦可以負責控制機器人運動,第二元大腦負責調度、感知,第三元大腦負責思考和策劃,相互協調作用。若把很多個擁有“三元腦”的AI工人機器人放在一起工作,彼此間實時交互,像人類一樣比學趕超,智慧也就涌現了。

  從興達公司的數據來看,産品生産過程中的殘余扭轉力原本忽高忽低,影響産品品質,合格率只有80%,而裝上“三元腦”後,合格率不僅達到100%,而且參數的波動比值只有原先的三分之一。

  “生産線裝個大腦,聽起來簡單,但要實現,需要非常複雜、非常精密、非常巧妙的演算法構建。”甘中學一口氣用了3個“非常”。

  甘中學是世界機器人領域的頂尖專家,2016年帶著團隊到余姚創辦“智昌”,志在為中國研發“類人智慧”的生産線。

  轉眼8年過去,甘中學團隊無時無刻不在與時間搶跑。甘中學在余姚的“家”就安在龍泉山腳下,他習慣淩晨3點半起床搞研發,一工作起來就是36小時。年過七旬的他,比年輕人還拼!

  或許是在科學家天生的使命感作用下,甘中學身上總帶著一種時不我待的拼搏和堅韌。“全球99.38%、中國99.7%的工作仍依靠人工完成,當下中國正經歷‘機器換人’浪潮,但大部分機器人還是自動化機器人,其本身尚不具備類似于生物體的成長機制,迫切需要找到突破口。”説到這,他的語速又不自覺加快了。

  尤其浙江高端優勢産業集群底子厚,這些塊狀經濟本身就是相互需要的鏈條,其實最適宜用人工智慧解決高品質發展問題。“浙”裏,也成了甘中學團隊最好的試煉場,並一步步走向全國。

  這兩天,甘中學團隊正忙著籌備一家實木傢具備料“無人工廠”。一根木料要切分成二三十釐米長的木條,拋光處理後,再拼成兩米多長的板材。這中間,每塊木料花紋、色彩、蟲孔、霉變等各不相同,以前人工一一篩選,耗時、耗力,備料成本幾乎佔到了成本的49%。

  而未來,在甘中學團隊“三元腦”的加持下,只需要扔一個訂單,“告訴”AI工人一聲,明天需要10號色,1000把椅子,這條産線就可以自動生産出來,無需人工。目前的測試數據顯示,平均交貨週期縮短70%。這帶來的遠不止人工成本的減少,更是智慧製造體系的重構和升維。

  短評

  抓住人工智慧“牛鼻子”

  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對人工智慧的重要性和發展前景作出重要論述。他指出,“人工智慧是引領這一輪科技革命和産業變革的戰略性技術,具有溢出帶動性很強的‘頭雁’效應”、“加快發展新一代人工智慧是我們贏得全球科技競爭主動權的重要戰略抓手”。

  作為新一輪産業變革的重要驅動力量,人工智慧已在研發設計、生産製造等領域嶄露頭角。有預測稱,到2030年,我國人工智慧核心産業規模或超過1萬億元,帶動相關産業規模超過10萬億元。因此,推進人工智慧賦能各行各業形成新質生産力,正是當下的“牛鼻子”工程。

  近幾年,浙江各地都提出了打造高端優勢産業集群,努力構築高品質發展新優勢。這給人工智慧公司提供了最好的“試煉場”和廣闊的市場。我們期待有更多的甘中學團隊涌現。

來源:浙江日報    | 撰稿:陳醉 肖淙文 共用聯盟·余姚 勞超傑    | 責編:俞舒珺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5 8189 2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