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原創 專題 新經濟 曝光臺 中國訪談 中國三分鐘 沖浪特殊資産 潮評社 溫州 紹興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廬 文娛 元宇宙
您的位置:首頁 > 要聞 新聞詳情
“回流藥”從哪來?數額兩億騙保案這樣浮出水面
發佈時間 | 2024-01-28 09:52:42    

   國家醫保基金是大眾的看病錢救命錢,和每個人的利益都息息相關,一分一厘都不容侵佔。但是近年來醫保騙保案卻時有發生,有些涉案金額甚至上億。有的騙保案,一端是從醫院裏騙取大量的醫保藥,一端則是上市銷售,背後已經形成了一張跨地域的巨大網路。那麼這麼多的醫保藥是怎麼從醫院被騙走?嫌疑人又是怎麼利用騙來的醫保藥牟利的呢?跟隨記者循著被騙走的醫保藥的蹤跡,來看看醫保騙保有著怎樣的利益鏈條。

  雲南普洱一家公立醫院門口的攝像頭拍攝畫面顯示,走出醫院的人群中出現了幾個挎著大編織袋的人,看起來跟普通看病買藥的人不一樣。

  很快,這些行色匆匆挎著大編織袋的人,又出現在另一家醫院的門診樓。他們是什麼人?這些大編織袋裏又裝的是什麼呢?

  2022年初,雲南普洱市醫保局發現當地有些患者的醫保卡出現了異常情況。

  雲南省普洱市醫保局副局長 肖德兵:有一些患者在短時間內會在多地、多個醫院開治療腎病的藥品,出現頻繁開藥的次數,引起了我們的警覺。

  經過再次核對數據,普洱市醫保局發現本市多個醫保卡都出現了類似情況。分析發現這些出現異常的醫保卡持有者,幾乎都是患尿毒症或者其他種類特殊病、慢性病的患者。近年來國家醫保政策給予這些患者很高的支援,給他們發放一種特殊病、慢性病就醫證,就醫時醫藥費醫保報銷比例最高可達90%。那麼,這些持卡人為什麼要頻繁開藥呢?醫保局先對當地各家醫院進行檢查,沒有發現醫院有明顯違規行為,那接下來,就需要找病人了解具體情況。

  雲南省普洱市醫保局副局長 肖德兵:問他你開那麼多藥,這些藥哪去了?是不是都服用了?但是在做調查的時候,基本上這些患者是不説實話的。

  這些患者為何會不説實話?這些被大量開走的藥究竟又去了哪?醫保局正在走訪調查的時候,一家制藥企業到府來舉報。

  雲南省普洱市醫保局副局長 肖德兵:他舉報説,他們銷售到普洱醫院的藥,海昆腎喜膠囊,企業發現在其他省也出現了這個藥,又流入了市場。因為藥品是特殊商品,是不允許再次流入到市場進行交易的,出現了二次流入市場,以及二次交易,從藥品監管的角度是違法行為。

  根據我國藥品經營許可證制度,如果發現藥品出現在定點醫療機構和藥店之外的地方進行銷售,表明藥品産生了非法交易。這家企業舉報發生二次交易的藥品叫海昆腎喜膠囊,是許多腎病患者每天都要服用的藥,它正好也是醫保局發現的開藥異常名單裏的一款藥。

  醫保藥可能正被回流倒賣——普洱市醫保局帶著這家藥企立即向公安部門報案。根據醫保局提供的醫保卡異常數據,警方在普洱市幾家大型公立醫院門診調取了監控錄影,畫面中出現的背著大編織袋的人的異常行為也引起了警方的注意。

  警方通過與門診藥房內的監控進行比對,發現這些大編織袋裏裝的是在這家醫院開的治療腎病的藥物,他們在這家醫院開完藥後,又匆忙趕到另一家醫院去開藥。警方跟蹤發現這些人一天能跑四五家醫院,直到把大編織袋裝滿。這樣的異常行為背後隱藏著什麼呢?

  從這幾個人的線索出發,辦案人員查出盤踞在普洱和西雙版納有三個非法藥販子團夥,他們教唆引誘持有慢性病、特殊病醫保卡的患者自己到多家醫院開藥,或者雇人拿著這些病人的醫保卡多地開藥。

  以市場價100元的藥品為例,使用特、慢病醫保卡的病人在門診醫保報銷比例為百分之九十,病人自己僅付10元就能從醫院買到藥,而藥販子則用遠低於市場價的40—50元的價格從開藥者手中收購這些藥品,然後再轉賣給上一層的更大藥販。

  普洱和西雙版納的三個藥販團夥主要對接人是位於昆明的李某新。

  李某新並沒有銷售藥品的資質,但他不僅非法收購來自雲南省內各州縣的醫保藥,鄰近省份的他也收。李某新有極強的反偵查能力,他要求各地藥販用快遞給他寄藥品,寄件物品寫茶葉和衣物,收貨地址是快遞站。他自己到快遞站取貨,然後拉到在城郊租借的兩層民房裏——而這裡僅僅是一個巨大網路的臨時轉机站點。

  李某新大量以茶葉和衣物的名義向全國二十多個省倒賣醫保藥,在眾多線索中,有一條明確的主線指向了深圳,李某新發貨量最大而且發貨次數最多的是一個名為張小姐的人。他們之間的資金往來非常巨大,僅3個月的時間,就將近有700多萬元的資金往來。警方查到深圳張小姐的一個收貨地址竟然是深圳市都市健康藥業有限公司的藥品倉庫,張小姐真名張某英,是深圳市都市大藥房有限公司創業分店等多家醫藥公司的法人代表。

  4·11專案組負責人 雲南普洱市公安局思茅分局副局長 石鳳貴:到了深圳後,調看了她的資質和公司的運營範圍,有醫藥股份有限公司,還有健康醫藥公司,她名下有大量藥店,有零售、有批發,通過最後這個終端銷售到了市場。

  至此,一個非法倒賣醫保藥品的犯罪鏈條完整浮出。一級藥販教唆引誘特慢病人用醫保卡在多家醫院開出報銷比例高的醫保藥品,低價購買後轉給普洱、西雙版納的二級藥販,二級藥販再寄給昆明的三級藥販李某新,李某新囤積足量後寄給最大買家深圳張某英,張某英通過這個非法利益鏈條最終從正規的藥店把醫保藥銷售出去非法獲利。

  2022年5月,警方抓獲了涉及此案的26名犯罪嫌疑人,查封藥品倉庫八處,在昆明李某新的出租屋裏,查獲高達9噸3000多個品種的非法倒賣藥品。經統計,全案涉案價值達2億元,昆明李某新一年的時間就非法獲利兩千多萬元。在證據面前,深圳的張某英到案後也供述了購買醫院流出的醫保藥,再從自己的多家藥店銷售出去的事實。

  據了解,警方收繳的這9噸藥,因為脫離了藥品儲存必要的溫度、濕度控制監管,藥品品質難以保證,甚至可能被不法分子在回收再銷售過程中摻雜假藥,給百姓用藥帶來極大安全隱患,因此,被相關部門予以依法銷毀。

  北京師範大學法學院教授 彭新林:這些案件有一定的隱蔽性,後端都是正規藥店在銷售相關藥品。非法收購的環節以及最後非法銷售的環節,往往是有組織的,鏈條化、系統化、專業化,隱蔽性比較強,打擊醫保騙保詐騙案件還是要突出重點。

  這種倒賣醫保藥品的犯罪行為,不僅擾亂了醫保藥品銷售的正常秩序,更讓醫保基金受到巨大損失,必須突出重點嚴厲打擊。為了遏制此類案件的高發態勢,2022年3月,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聯合發佈《關於辦理危害藥品安全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十三條專門針對醫保騙保犯罪行為做出規定,提出全鏈條打擊,重點懲治非法獲利最大的中間商和終端銷售商。

  普洱醫保騙保案成為這個司法解釋出臺後的第一批案件:主犯李某新涉嫌詐騙、非法經營、掩飾隱瞞非法所得,被公安機關依法刑事拘留;主犯張某英涉嫌詐騙和非法經營,被公安機關採取強制措施。據悉,此案正在進一步辦理中。

  在加強法律懲治的同時,對醫保藥品的監管和防範網路也在加緊織密。這起數額兩億的騙保案能夠浮出水面,源於國家醫保局在2022年所建成的全國統一醫保資訊平臺。在這個平臺上,所有參保人的結算數據,通過平臺能夠上傳匯集,為醫保基金智慧化的監管打下基礎,普洱市醫保局就是通過這個平臺發現的異常購藥行為。

  在這起騙保案中,不法分子利用定點醫院之間病人就診資訊不互通的漏洞,以非法手段購入大量醫保藥品進行倒賣。針對這起騙保案所暴露出的漏洞,國家醫保局數字化監管平臺的資訊化建設也正在進一步推進、完善。

  倒賣醫保藥為何屢打不絕?沒有正規來源的藥怎麼就能輕易地從藥店賣出去?種種疑問待解。2023年1月,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等部門聯合頒發《藥品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銜接工作辦法》,強調各級藥監部門和公檢法要加強協作。只有跨地域、跨部門聯合行動,形成合力,織密天羅地網,才能對醫保騙保行為進行有效的全鏈條打擊,保護好醫保基金。絕不能讓人民群眾的救命錢成為一些人的唐僧肉。

來源:央視新聞    | 撰稿:劉琳 劉祎辰    | 責編:俞舒珺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5 8189 2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