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原創 專題 新經濟 曝光臺 中國訪談 中國三分鐘 沖浪特殊資産 潮評社 溫州 紹興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廬 文娛 元宇宙
您的位置:首頁 > 要聞 新聞詳情
高速怎麼建?梳理經濟強省數據後有發現
發佈時間 | 2024-01-28 09:52:00    

   開年開新局。就在上周的1月19日,長三角智慧交通示範項目杭紹甬高速杭紹段,唱響杭甬“雙城記”的重要標誌性工程杭甬復線寧波一期,浙江省首條穿城高速、高品質推進大都市區建設項目義東高速公路東陽(江北至南市)段,同一天集中通車。

  杭紹甬高速杭紹段,正是今年浙江省政府工作報告提到的“千項萬億”重要項目之一。報告中還提到,今年要“加快建設世界一流強港和交通強省”。

  截至目前,浙江高速公路通車里程達5386公里,在全國排名第19,日均流量255萬輛,居全國第二位。

  浙江的高速多了還是少了?在交通強省建設中,路網佈局如何適配經濟發展需要?未來又將如何建設?

  高速路網越密越好?

  關鍵要找準結合點

  高速公路作為重要的交通基礎設施,對於促進商品流通、提高城市化水準、帶動區域經濟發展具有重要作用。

  要回答前文的問題,可以通過廣東、江蘇、山東、浙江、河南這五大經濟強省路網具體情況窺斑見豹。

  根據交通運輸部發佈的《2022年交通運輸行業發展統計公報》,截至2022年底,中國高速公路里程11.99萬公里,其中,廣東、雲南、四川位列三甲,山東、河南分列第7和第8,江蘇和浙江僅處在中游。

  具體到各省份數據,2023年GDP突破13萬億元的廣東,在2022年年底時,高速公路通車總里程就已達11211公里,連續九年位居全國第一。

  同期,山東、河南高速公路通車總里程均突破8000公里;江蘇高速公路里程達到5087公里;浙江省高速公路通車總里程為5289公里。

  高速路網密度,從公開檢索到的數據看,截至2020年底,全國前十依次是上海、天津、北京、廣東、浙江、山東、江蘇、福建、貴州、河南。五大經濟強省悉數在列。

  從區域看,截至2022年底,京津冀區域高速公路密度達501.4公里/萬平方公里;長三角地區高速公路密度達到466公里/萬平方公里;粵港澳大灣區(內地9市)高速公路密度達到910公里/萬平方公里。

  不難發現,相較于高速公路總里程,高速路網密度一定程度上更能反映當地和區域的經濟活力。

  對比10多年前,江蘇和浙江的高速路網里程排名下滑明顯,但高速路網密度並不低。兩大省份面積相對較小,經濟發展也較為平衡,原有高速路網已相對完善。從2020年數據可以看出,浙江(483公里/萬平方公里)、江蘇(460公里/萬平方公里)的高速路網密度均高於全國大部分省份。

  “當然,並不是説高速路網越密,地方經濟發展就越好。”浙江省發展規劃研究院區域發展研究所副所長、首席研究員秦詩立認為,兩者之間的關係應該尋找一個最佳合適點,“高速公路建設佔用大量土地資源,會對産業、城鎮空間造成割裂,因此不能一味地追求路網密度,而是應該以改擴建為主,包括優化交通樞紐的建設。”

  秦詩立表示,當前應該更關注高速公路和國省道等相結合的路網密度,體現路網體系的優化和完善,更有利於地方的發展,“就像森林裏面不可能全都是大樹,也需要各種各樣灌木、蕨類等,形成完整的生態體系。”

  高速怎麼建,這事有講究

  既講效率也要兼顧公平

  “汽車跳,浙江到”曾是浙江公路交通的真實寫照。

  20世紀90年代初,處於市場經濟起步階段的浙江,決定修建高速公路破解“車難走、路難行”的發展掣肘。

  1996年,省內首條高速公路杭甬高速建成通車。兩年後,滬杭甬高速公路全線通車。此後,滬杭甬高速公路浙江段的車流量迅速攀升,成為全國最繁忙的高速公路之一。2000年底,這條貫穿浙江最為活躍的經濟區域的高速公路,開啟了長達2500多天的拓寬工程,在“邊拓寬邊通車”中,實現從雙向四車道到雙向八車道的轉變。

  自省內首條高速公路開通,到2002年夢圓“四小時公路交通圈”,到“十二五”末國家高速公路網基本建成,再到浙江高速大環網最終成形,浙江高速公路實現從無到有、由點及面的突破。“十三五”期間,浙江高速公路建設總投資接近前4個“五年”總和,新增通車里程超過1000公里,高速公路密度居全國前列;高速公路四車道、六車道、八車道里程分別為3277公里、1278公里、541公里,較“十二五”分別增長13%、92%、54%。

  2018年,浙江首次提出建設大通道要聚力構建省域、市域、城區三個“1小時交通圈”。其中,為實現杭州灣經濟區“1小時交通圈”而謀劃構建的“雙回路”,就包括高速公路的交通圈,即杭紹甬智慧高速公路—杭州灣跨海大橋—滬杭智慧高速公路。

  密織高速路網加速了中心城市和城市群間的集聚效應,對經濟發展的帶動效應也更明顯。對於經濟發展相對落後的區域,如何通過交通規劃接入發展快車道?

  “甬臺溫高速復線”“杭新景高速”“龍麗溫高速”“千黃高速”……這些熟悉的高速公路名,都曾出現在《浙江省山區經濟發展規劃(2012—2017年)》中。彼時,正是浙江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攻堅時期,但與沿海地區相比,山區26縣發展基礎依然薄弱。浙江通過規劃優化公路網路,建設“省際通道路”“省內聯網路”“國高擴容路”來強化省際互聯,為山區經濟發展提供有力保障。

  作為浙江陸域“縣縣通高速”的收官之作和溫州打造市域“1小時交通圈”的關鍵性工程,文泰高速于2020年底通車,為所在的文成、泰順兩個山區縣帶來産業發展新機遇。通車以來,文泰高速公路為泰順縣新增遊客貢獻率超過50%。

  “這幾年浙江的高速公路建設,包括國道和省道,重點集中在中西部地區。”秦詩立表示,浙江“十四五”的交通規劃有一個轉變,那就是從效率優先向公平效率兼顧轉變,在交通中補齊公平這塊短板。

  2021年底,連通浙江省舟山市本島和岱山島的舟岱大橋正式通車,補上了浙江“縣縣通高速”的最後一環。

  去年1月4日,作為龍麗溫高速和國高網溧寧高速浙江境內最後一段,景文高速建成通車,連接起山區26縣中的景寧和文成,浙西南山區全面融入高速路網,與杭州乃至上海、蘇南的連接更加便捷。

  目前,浙江已經形成全省高速公路“兩縱兩橫十八連三繞三通道”主骨架,連通沿海港口的主要港區、機場、鐵路等重要樞紐。

  從佈線看經濟發展走向

  高速公路建設風口已來

  今年的浙江省政府工作報告提到:唱好杭甬“雙城記”,提升四大都市區和中心城市能級。

  作為串聯杭州、寧波兩大都市圈的杭紹甬高速,未來將成為兩地産業合作的新通道,可有效銜接蕭山國際機場與寧波舟山港,加速省內兩大門戶樞紐的融合互補發展,帶動全省更好融入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戰略;

  作為推動義甬舟開放大通道建設的重要基礎設施項目,義東高速公路東陽(江北至南市)完善了金義都市區高速公路網路,待全線建成通車後,東陽將形成甬金、東永、諸永和義東高速互聯互通的高速公路環線網路。

  高速公路佈線,暗合經濟發展的走向。地處中國東南沿海和長三角南翼的浙江,一直是國家各種戰略的交匯點。

  “更深層次融入長三角一體化、長江經濟帶發展等國家戰略中,路網特別是高速公路建設必須先行。”華東師範大學城市發展研究院院長、區域經濟學終身教授曾剛認為,隨著杭州都市圈建設的推進,浙西北與同屬長三角的皖東南黃山、宣城之間的同城化迫切需要更加便捷的高速公路網支撐。“浙江高速成網一方面可以便利長三角其他地區高端人才、高端裝備入浙,提高浙江投資吸引力,另一方面也將提高浙江對外經濟輻射力與影響力,進而提升浙江企業、區域經濟的競爭力。”

  據了解,浙江今年將攻堅交通強省重大項目,重點推進甬金高速公路改擴建等項目,確保開工40個、建成30個項目,形成杭州灣高速公路“雙環線”,基本實現省域“1小時交通圈”。

  根據《浙江省公路發展“十四五”規劃》,到2025年浙江公路總里程達到12.8萬公里(高速公路超6000公里,普通國省道1.3萬公里),高速公路密度達到570公里/萬平方公里,高速公路六車道以上比例從2020年的35.7%提高至42%,智慧高速公路達到1000公里。

  “不排除未來部分高速公路改為國道或者省道的可能,這樣兩側的人流、物流等組織可以更加便捷。”在秦詩立看來,浙江高速公路的未來建設重點應側重“修修補補”,即增量新建為輔,以存量優化為主。

  “總體上看,浙江高速公路建設品質、AI等新技術應用、服務運營績效等方面表現靚麗,但在一定程度上還存在跨區域外連通道不足、綜合樞紐能級不高、綠色發展體系尚不健全、安全應急水準還需提升、綜合協調治理水準有待提高等問題。”曾剛表示,浙江在跨省跨區域重要通道、繁忙通道擴容改造以及四大都市區、重要港區、山區26縣聯通方面仍然存在薄弱環節。

  “十四五”開局之年,《浙江省高速公路網佈局規劃(2021-2035)》編制公佈,將對全省高速公路網進行調整完善——

  對已經處於擁堵或趨於擁堵(路段現狀平均交通量達到設計交通量的60%)的高速公路實施擴容改造;進一步完善省際通道佈局,實現省際密切聯繫;完善四大都市區週邊環線,強化都市區輻射周邊的高速公路,提升都市區輻射能級;重點加強高速公路對10萬人口以上城鎮的服務,強化對26縣、大花園核心區、重點景區、海島等新興經濟區域的覆蓋。

  曾剛認為,浙江應該圍繞“九縱九橫五環五通道多連”高速公路網建設目標,繼續推進國家高速公路投資和建設,著重提升網路化水準和科技創新能力,在系統聯網、創新驅動、數字賦能,綠色低碳、安全普惠等方面取得新的突破。

  加密、連通、擴容,當距離被疾速拉近,越來越“聰明”的高速路網正催生城市新能級,通達無限未來。

來源:潮新聞    | 撰稿:趙琛璋 陳薇    | 責編:俞舒珺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5 8189 2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