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原創 專題 新經濟 曝光臺 中國訪談 中國三分鐘 沖浪特殊資産 潮評社 溫州 紹興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廬 文娛 元宇宙
您的位置:首頁 > 要聞 新聞詳情
余杭NO.1,“浙江經濟第一區”易主是個什麼態勢?
發佈時間 | 2024-01-26 09:03:12    

   余杭重回浙江之巔!

  1月25日,杭州市余杭區公佈了2023年經濟運作數據:地區生産總值(GDP)2936.43億元,總量居浙江區(縣、市)第一;按可比價計算,增長8.5%。

  高基數上實現高增長,無疑是交出了一份高分經濟報表。而這背後,是余杭卯足全力打了一場“經濟翻身仗”。

  中國經濟的特色之一,就是競爭經濟。市與市、縣與縣、區與區,它們之間的你追我趕,形成了一種典型的“賽馬經濟”,成為中國現代經濟體系中的一個個強勁引擎。

  而余杭的重回浙江之巔,恰巧又處於浙江GDP邁上8萬億新臺階、杭州邁入“2萬億城市”的關鍵時刻,成為“你追我趕是最好態勢”的一個生動注腳。

  從這一視角審視,余杭再次問鼎“浙江經濟第一區”,更有不一樣的意義。

  穩、進、立

  重回浙江之巔,余杭如何實現?

  回望2023年,余杭直面新問題新挑戰逆勢而進,把握新趨勢新變化順勢而為, “穩、進、立”三個關鍵詞躍然其間。

  産業發展穩中向新。作為典型的都市區經濟,余杭的産業結構中,服務業佔主導。服務業穩,經濟發展就穩。

  2023年,余杭服務業增加值總量全省第一,增長10.3%。佔GDP比重創歷史新高。

  而在余杭的服務業中,高新技術服務業又佔主導。比如,以資訊軟體業為主體的營利性服務業增加值增幅達11.1%,增長強勁。

  這也是余杭數字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根據2024年余杭區政府工作報告,2023年該區數字經濟核心産業增加值有望實現全省第一。

  工業也在向新成長。2023年,余杭招引了總投資達107億元的儲能産業化項目,製造業投資更是增長了35.0%,為未來製造業的崛起積蓄了動能。

  創新能級顯著躍進。余杭區委主要負責人總結近年來該區高品質發展的“法寶”,是始終堅持“創新驅動、人才引領”發展戰略。2023年,亦是如此。

  科研重器方面,四大省實驗室各自開拓創新,浙大超重力實驗大樓預計今年投用,省海洋科學院成功落戶,北航國際創新學院建成啟用……

  技術攻關方面,新增省“尖兵”“領雁”研發攻關項目25項,獲省科學技術獎30項,連續三年捧回“科技創新鼎”……

  人才引領方面,新增選“兩院”院士2名,引進、合作院士20名,人才總量超40萬……

  企業梯隊頂天立地。企業是余杭創新發展的主體,2023年新增市場經營主體6萬家,總量27.5萬家。

  其中,新增上市企業5家,總量達34家;新增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國家高新技術企業、省級工業網際網路平臺、省級科技型中小企業,數量均列全省第一……

  勇挑大梁

  1月23日,浙江官宣,2023年經濟總量以6.0%的增幅躍上8萬億元新臺階。從經濟體量上説,已超過荷蘭、土耳其,直逼印尼。

  1月24日,杭州官宣,2023年經濟總量達20059億元,成功邁入“2萬億城市”。這一經濟體量,大致相當於捷克、芬蘭,比葡萄牙、紐西蘭還要高。

  余杭接近3000億元的經濟總量,佔了浙江的3.5%,佔了杭州的近15%。從這一視角來看,余杭切實扛起了大區要為省市大局勇挑大梁的使命擔當。

  勇挑大梁並不易。2022年,受內外部環境影響,余杭未能拿下經濟總量全省第一的“桂冠”。

  從哪跌倒,就從哪爬起。這是刻在實幹的浙江人骨子裏的拼勁。2023年開年,余杭就提出了攻堅打贏“經濟翻身仗”。

  “過去一年,我們壓力的確比較大,但我們幹勁更足!”余杭區政府一位經濟戰線工作人員的坦言,是當時余杭人心聲的寫照。

  這一仗,余杭秉持著“起步就是衝刺、開局就是決戰” 的奮進姿態。而過程,永遠比結果更動人。

  2023年一季度,余杭就打出一套“組合拳”——

  與阿里巴巴簽訂全方位戰略夥伴合作協議,在推進重大科研、打造高能級産業生態圈等十方面加深合作;

  強信心、拼經濟,發佈打造五大産業生態圈推進産業高品質發展實施意見;

  全力推進創新策源工程,發佈2023年五大行動,擴大校地合作“朋友圈”……

  “技能全開”“全力出擊”之後,2023年一季度,余杭GDP超700億元,增長5.7%,總量重新回到浙江第一。

  在一季度實現良好開局之後,余杭繼續加足馬力,推動經濟回升向好。一個生動的注腳便是,2023年前三季度,余杭數字經濟核心産業增加值達1464億元,總量躍居全省第一。

  一年的持之以恒,讓余杭的努力實現“開花結果”。全年度經濟總量再次站上浙江之巔,也讓余杭能看得更遠。

  瞄準新目標

  余杭2023年的GDP定格在了2936.43億元。這個數據離3000億僅一步之遙。

  當2023年上半年余杭GDP實現1456.11億元時,很多財經類媒體不約而同推測:浙江即將誕生3000億區。

  這樣的推測,也不乏緣由。比如,如此一來,浙江經濟將實現“三喜臨門”。但是,低調務實的余杭人並沒有去“爭取”,而是選擇了順其自然。

  為何大家如此關注“3000億區”?因為浙江需要。

  從省域來看,放眼全國,浙江經濟總量已連續29年穩居全國第四。

  從市域來看,浙江擁有杭州和寧波兩座經濟總量萬億以上城市,形成驅動經濟發展的“雙子星”;溫州和紹興也都躍躍欲試,向著萬億衝刺。

  但從縣域來看,浙江如今還沒有區(縣、市)能躋身全國十強。2022年,全國十強區(縣、市)的門檻,已經接近5000億元。

  這幾年,杭州的余杭、上城、濱江,寧波的鄞州、北侖、慈溪等幾個頭部區(縣、市),一直在你追我趕。這説明,浙江縣域經濟的發展,相對均衡。

  但把時間線往前拉十年,那時的浙江幾十個縣域“兄弟”之間,是有一位“大哥”的。

  這位“大哥”,便是蕭山。從鄉鎮企業起步,蕭山誕生了一大批優秀的民營企業和企業家,在2009年就實現了GDP破千億元。

  而自2008年引入阿里巴巴之後,原余杭區以數字經濟為代表的新經濟勃然而興,推動其經濟持續高速發展,一躍而為浙江縣域經濟“新貴”,並於2017年接過“浙江經濟第一區”的桂冠。

  此後,原余杭區一路向前奔跑,在2020年成為浙江第一個GDP總量突破3000億元的區(縣、市),成為浙江縣域“兄弟”之間的“新大哥”。

  2021年,杭州部分行政區劃調整,原余杭區一分為二,以運河為界分為新餘杭區和臨平區。由此,浙江頭部區(縣、市)又開啟了“群雄逐鹿”的局面——

  2021年,余杭守住了“第一”;2022年,鄞州拿下了“第一”;2023年,余杭又重回“第一”……

  對浙江來説,縣域經濟的你追我趕,是最好的態勢。但浙江仍需要有一兩個能夠在全國縣域經濟競爭中佔有一席之地的標桿區(縣、市)。

  這就像長跑比賽中,領先選手如果不斷刷新自身記錄,也能帶動其他選手取得更好成績。

  3000億區的誕生,也將成為各地經濟發展的對標對象,帶動縣域經濟的良性競爭、比學趕超,進而提升浙江整體經濟總量,“水大才能魚大”。

  正如全國前十強城市之間的“暗暗較勁”,成為驅動中國經濟高品質發展的一個個“行星發動機”,推動中國經濟總量不斷壯大。

  對余杭來説,2024年經濟總量突破3000億元已是臨門一腳。也因此,為未來發展積蓄更多動能才是關鍵。

  在2024年的首場新聞發佈會上,余杭公佈了兩個新的“千億級”目標:新一年將確保固定資産投資總額再超1000億元,確保數字經濟核心産業增加值突破2000億元,向著建設杭州城市重要新中心再出發。

  對余杭人來説,面對困難能一起闖、迎著風浪能一起衝、頂著壓力能一起幹,面對新目標更能一起實幹、一起奮鬥、一起拼搏。

  縱觀余杭發展,為中國經濟光明論提供了一個生動的縣域注腳。

來源:潮新聞    | 撰稿:唐駿垚    | 責編:俞舒珺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5 8189 2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