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原創 專題 新經濟 曝光臺 中國訪談 中國三分鐘 沖浪特殊資産 潮評社 溫州 紹興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廬 文娛 元宇宙
您的位置:首頁 > 要聞 新聞詳情
新一輪“個轉企”開啟,浙江升級經濟“家底”
發佈時間 | 2024-01-26 08:57:07    

   跟著父母創業7年,幹了4年銷售後,趙丹晶決定再“邁一小步”:近日,她將自家個體商行“升級”為一家貿易有限公司。父母作為個體工商戶打拼30多年,這是家裏第一次開公司,趕上了所在溫嶺市2024年新一波“個轉企”小高潮。

  “趙丹晶們”的“一小步”,卻是浙江又一大步。在民營經濟大省浙江,個體經濟視作“經濟家底中的家底”。到2023年底浙江有個體工商戶669萬,佔市場經營主體的65%。1月15日,浙江《關於支援個體工商戶轉型升級為企業工作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實施意見》)開始施行。而上一輪浙江省裏發文支援“個轉企”,是在2013年。

  在今年的省兩會上,省政府工作報告指出,要“聚焦聚力深化改革、優化營商環境”,要 “深入推進政務服務增值化改革”,要“讓民營企業安心經營、放心投資、專心創業”。

  浙江為何開始新一輪“個轉企”?現在的個體工商戶有哪些新特徵,“轉企”的意願如何?轉型過程中,政府服務又如何與之相適應?記者作了一番調查。

  從孩童到少年

  經營規模變大、競爭力變強

  趙丹晶老家溫嶺,中國民營經濟發源地之一,目前有各類市場經營主體17.1萬,其中個體工商戶11.8萬戶。那种家庭作坊、“前店後廠”的作業模式,她最熟悉不過。

  這也是浙江乃至全國個體工商戶的基本形態,裏面有柴米油鹽,也有國計民生。

  “個體工商戶量大面廣,規模小、市場敏銳度高、自身動力足,‘船小好調頭’。”省市場監管局相關負責人説,一般而言,政策端不會做過多干預。但近年來,面對國際國內“雙迴圈”新發展格局帶來的機遇,以及國內市場、行業等一連串變革,營商環境不斷優化,個體工商戶自身的轉型升級需求也愈發強烈。

  “儘管我們做的是電機配件,不是日常百貨。但只靠專業市場內一兩個門面,以本地生意為主的銷售方式,‘小船’難扛大風浪,還是得嘗試開網店和直播帶貨。”趙丹晶越想越明白。

  在省公共政策研究院副院長蔡寧看來,個體工商戶成長到一定程度會受限,比如在項目招投標、産業鏈配套中,甲方會把是否是企業作為一條“門檻”;因而,“個轉企”不止是改個名稱,更意味著企業規模變大、競爭力變強,“象徵著企業從孩童成長為少年”。

  做了13年機床附件的張良軍就是如此。他在溫嶺自家房子裏辦廠創業。2013年,靠著穩紮穩打已實現年收入二三十萬元的張良軍迎來全省大力推進“個轉企”的良機,將個體工商戶升級為普通合夥企業;兩年後,企業年産值就衝到近500萬元。

  對管理部門而言,“個轉企”更意味著經濟結構、産業結構和經營主體結構優化升級。

  省市場監管局相關負責人向記者“科普”,個體工商戶與公司有很大區別,比如公司有法人資格、個體工商戶不具備;公司對債務承擔有限責任,個體工商戶對債務承擔無限責任;法律規定旅行社、勞務派遣等行業,個體工商戶禁止進入和經營的,但企業可以依法進入……

  “到2027年底,全省企業佔經營主體總量比例進一步提高,經營主體類型分佈更加優化。”《實施意見》這樣寫道。這也是解讀浙江為何開展新一輪“個轉企”的一把鑰匙。

  早在2012年,浙江已率先推動“個轉企”登記制度改革;2013年發佈支援“個轉企”的系列政策舉措;2023年,省市場監管局等14部門聯合出臺《浙江省大力促進個體經濟發展的若干政策》,其中也有減徵“個轉企”企業部分所得稅等政策……據統計,近年來,全省自主個轉企在每年2萬家以上,截至2023年12月底累計辦理“個轉企”43.2萬戶。

  新一輪“個轉企”啟動,據悉主要針對存量個體工商戶。

  “我是在窗口辦其他事情,被工作人員告知有這回事才來辦的。”紹興柯橋的談先生説。他從事個體工商戶已十多年。

  柯橋區市場監督管理局登記註冊科科長李堯解釋,“個轉企”一直遵循“主體自願”原則,“新情況倒逼我們要提供更加細化的服務,去發掘、培育有潛力有需求的個體工商戶。”

  相比傳統個體工商戶多集中在批發和零售業、住宿餐飲業、居民服務業等行業,給人“落後、低端”等舊印象,現在浙江的個體工商戶已呈現年輕化、新業態,他們從事著物流、文化娛樂等新業態,也將廣告、線下游戲等“舊業態”玩出新花樣。

  “我不太在意總經理還是‘個體戶’這樣的名頭,個體工商戶經營成本低、風險也小,適合我這樣的新手。”在義烏開設密室逃脫的“90”後個體工商戶小李説。就在他開的店不遠處,有幾家廣告公司,除了常見的平面設計業務,也接短視頻製造、線上直播等單子。

  “年輕人學習能力強,對政策掌握更透徹,轉型也快。我們主要做好跟蹤服務。”省市場監管局經濟發展處相關負責人説,過去一年,他在嘉興、衢州、金華等地調研走訪了幾百家個體戶。他由衷地説,個體工商戶發展得好,就是民營經濟的新增長點。

  老字號新機遇

  減稅幫貸為個體戶“扶開工”

  1月17日上午,趙丹晶在溫嶺市大溪鎮便民服務中心市場監管窗口辦理了個體工商戶變更,前後用時僅半小時,“比預想中快很多”。

  在義烏政務服務中心市場監管自助服務區,安徽來浙創業者王金良在工作人員的幫助下,登錄浙江省企業登記全程電子化平臺,選擇個體戶變更登記申請,按照網頁指示逐個填寫名稱資訊、企業資訊,僅花了20分鐘就提交了線上申請。

  “真的是浙江速度、浙江機遇!”王金良于15年前開始跑安徽阜陽、亳州與義烏間的物流,對效率分外敏感。

  提速的動力,是浙江多年來持續推進優化營商環境等一系列改革。

  《實施意見》提出了12項舉措,涵蓋優化準入服務、實施稅費扶持、強化金融扶持、加強不動産登記和社保支援等多個方面。

  “這一輪‘個轉企’在準入方面,我們將‘直接變更’登記模式推廣到全省範圍,允許經營主體繼續使用原字號並保留行業特點;不改變住所(經營場所)的,無需提交企業住所(經營場所)使用證明材料。”省市場監管局登記註冊處副處長黃偉軍介紹。

  而在以前,“個轉企”登記程式需“一注一開”,即先登出原個體工商戶,然後設立企業,相應調整企業成立日期、字號、統一社會信用代碼等。以企業成立日期這一看似很小的事情舉例,商業往來看重經營年限,但以前申辦的公司營業執照,日期顯示的是最新辦理時間,“抹去”了個體工商戶那段經歷,企業不得不再拉一張“個轉企”證明,向客戶表明“我們確實開了這麼多年”。

  趙丹晶就是這樣,想轉企已很多年,但一直捨不得登出傾注多年心血的個體商行,直到這次很乾脆辦了直接變更登記,成立了溫嶺霖優貿易有限公司。

  同樣關鍵的還有字號。在以前,“轉企”須改字號,這使得那些尤為注重品牌連續性的個體工商戶更為慎重。浙江自2013年就開始探索允許繼續使用原字號,這一條延續至今。

  “我們從小廠起步的企業,都是靠口碑一點點積累的。換了個字號,可能就要從頭開始。”張良軍現在的公司,已經是年産值5000多萬元、工人近百人的“規上企業”——溫嶺市豪基機床附件有限公司;“豪基”,記錄他創辦“豪基機床附件廠”那個家庭小作坊的創業初心。

  採訪中,一些企業負責人打了個比方:如果個體工商戶是在步行,“轉企”好似政府幫企業“扶開工”,同時還需“送一程”。

  “個轉企”如何又快又好,也更受市場主體關注。

  比如貸款,個體工商戶的共性難題。浙江2013年的支援“個轉企”文件,就部署了3條金融支援政策,明確“各金融機構對持《個體工商戶轉型證明》的‘個轉企’企業要積極給予貸款支援”,強調“要提高對‘個轉企’企業的信貸審批效率”。

  本次《實施意見》做了強化,比如提出“鼓勵各金融機構在依法合規前提下,對持《個體工商戶轉型證明》的‘個轉企’企業積極給予信貸支援和保險保障,創新金融産品,規範服務收費,加強綜合服務”,還有“鼓勵銀行機構與政府性融資擔保和再擔保機構合作,服務‘個轉企’企業融資需求”。

  “保險保障,創新金融産品,政府性融資擔保,這些都是近年來針對小微企業貸款難探索的更為有效的舉措。”蔡寧解讀。

  2021年以來,省市場監管局還聯合人行浙江省分行建設了“浙江小微增信服務平臺”,推出“貸款碼”,綜合個體戶和政府側數據做信用評價,大大提升了貸款精準性和便利度。接下來,針對面臨生存危機的個體工商戶,省市場監管局正在探索引入擔保機構來“雪中送炭”。

  “只需手機掃一掃,銀行就會主動來問貸款的事。”義烏商戶葉先生説,“轉企”後,企業正在上升期,急需資金;沒想到現在政策支援應收賬款、存貨倉單、智慧財産權質押等多種擔保方式,幫他解了燃眉之急。僅義烏一地,自2023年以來,就有11118家經營主體獲得貸款支援188.06億元。

  穩住經濟家底

  “種子庫”分批培育新生代

  浙江新一輪“個轉企”,有一項新舉措尤為受到關注,即《實施意見》提出,到2024年底,全面建成全省“個轉企”動態培育庫。省市場監管局相關負責人表示,這屬我省首次,意味著浙江“個轉企”工作確立了長效推進機制。

  個體工商戶眾多的溫嶺,在2023年4月就開始探索建立該市的“個轉企”動態培育庫,目前已基本建成。溫嶺市市場監管局行政審批科李茜佳向記者展示了這一培育庫,其匯集了個體工商戶的行業類型、經營規模、經營特點,以及生存週期、經營收入、從業人員、稅費繳納、融資情況等多個維度的數據,供相關部門提供精準判斷和服務。

  “我們已經篩選了400戶‘種子選手’,也初步建立了培育梯隊,在堅持自願原則前提下,持續引導有條件的進行升級。”李茜佳分享説,綜合數據分析和歷史經驗,當地給重點支援對象畫了一條“線”:註冊登記兩年以上、已在稅務部門登記為一般納稅人的個體工商戶,較大産值的製造業個體工商戶和較大規模的服務業個體工商戶等。

  記者發現這條線各地大致相同、細節上有所差異。比如柯橋重點支援對象的存續時間要求是3年以上(不滿3年但有需求的也可申請)。也有不少地方明確,個體工商戶如果在一些行業內比賽、評比中獲得好名次,也會成為“加分項”。

  隨著經濟結構、産業結構不斷優化,個體工商戶在浙江製造業中的作用也日益突出。相比前一輪“個轉企”政策沒有較為明確的産業引導,《實施意見》明確提出,聚焦“315”科技創新體系和“415X”先進製造業集群建設,按照“培育一批、轉型一批、壯大一批”的思路,率先推動科技和製造業領域個體工商戶轉型升級為企業。

  “個體工商戶、小微企業對製造業産業鏈補充很有益處。它們是浙江打造全球先進製造業基地不可或缺的力量。”蔡寧説。

  “95後”“廠二代”陳勁華家裏從事服裝製造業多年,主營保暖套裝、瑜伽服等“無縫”産品。父母做生産、他來管銷售,2022年他從電商類個體工商戶起步,短短兩年營收已近千萬元。“好産品也要有人推才能走量,必須提前佈局多元渠道。”他説,此次選擇“個轉企”,又是做深的重要一步,“只有企業可以開分店,而且更容易獲得品牌方授權,是做大規模的關鍵。”

  作為數量最大、最具活力的市場經營主體,個體工商戶在浙江穩增長、穩就業、惠民生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

  “‘個體戶’遠不只是個人的,是我們經濟‘基本盤中的基本盤’。”不少政府管理服務部門負責人坦言,《實施意見》更倒逼他們要從企業發展和地方經濟發展兩個長遠角度去看待個體工商戶及“個轉企”企業的地位。

  2023年,義烏出臺促進個體經濟高品質發展實施方案,將全市累計多達75.2萬的個體戶,按照生存、成長、發展三種階段分類培育。針對生存型,提供稅費減免、“短平快”貸款等降本支援;針對成長型,通過推送白名單、創新抵押擔保方式等,提升大額貸款的可得性;針對發展型,引導註冊品牌、制定標準等,提升行業話語權。

  “‘個轉企’這一步,步子要邁穩、走準。”多個政府管理服務部門負責人表示,“轉企”後,企業的規範性要求更高了,比如賬目管理,個體工商戶可能自己拿個賬本記,但公司是有企業會計準則規定的;個體工商戶招人招的是個人勞動者,而企業一般招正式員工,需享有公司提供的社會保險、福利和職業發展機會等……“更需要管理部門深化政務服務增值化等改革,主動、細心、及時提供必要的服務。”

來源:潮新聞    | 撰稿:金春華 胡靜漪 實習生 王浩然    | 責編:俞舒珺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5 8189 2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