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減’政策的實施,對教育教學品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充分激發老師們主動作為,就要給他們創造安心從教的良好環境。”1月23日,浙江省人大代表郭美陽在接受潮新聞記者採訪時説,今年省兩會,她將提出有關為學校、教師、家長“鬆綁”,減輕中小學非教育教學工作的建議。
郭美陽是浙江省特級教師、吳興區教育局教學研究與培訓中心小學英語教研員。紮根教育一線多年,她常常在思考如何構建“看得見學生個性彰顯”的教學生態。近年來,中小學學生的學業負擔有所好轉,各地各學校也紛紛創新實踐,推出豐富多彩的特色課程,滿足學生的興趣發展。
但郭美陽在調研中注意到,一些中小學出現了人手不足以及教師任務多、壓力大等問題。有老師反映,工作時間過長,以至於沒有充足的時間教研、充電,不僅無法抽出時間照顧家人,就連自己的身體健康也受到影響。
潮新聞記者 徐雪純 攝
“一線老師的工作是幸福的,因為可以陪伴孩子們一起成長。但他們同樣也面臨著極其繁重的壓力。”郭美陽提到,在“雙減”政策下,學生要“減負”,必然會要求學校和老師“增負”,實現教育教學提質增效。但許多教師的“累”,其實來自教學以外。填表、考評、比賽、評估……大量的非教育教學工作事項,不僅把老師們的時間佔得滿滿噹噹,還普遍存在內容重復、針對性差等問題,沒有充分考慮青少年的認知範圍和能力,難以起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為了減輕非教育教學工作給學校、教師和家長帶來的負擔,郭美陽建議,從省域層面開展專項清理,對於確實需要學校加以重視、配合推進的工作,例如食品安全、垃圾分類等,予以保留並支援其進一步發揮作用;對多頭重復的同類評比考核事項,進行優化合併、組團實施;對教育品質提高無實質促進作用的活動,則要予以刪減。同時減少評比考核的形式化要求,對臺賬資料、上墻制度等進行簡化清理,做到能減則減。
“面向學生群體佈置的活動和學習內容應當符合他們的認知水準和規律,要用好兒童語言,講好兒童故事。”郭美陽認為,應當充分考慮學校辦學特色、學生年齡特徵等實際情況,差別化開展活動,避免過度集中或面面俱到。此外,還可以結合學校思想品德及藝體等課程設置安排,邀請專家進課堂授課或者安排學生“走出去”體驗參觀,做到非教育教學工作安排科學合理、講求質效。
來源:潮新聞 | 撰稿:徐雪純 | 責編:俞舒珺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5 8189 2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