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提升産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準。金融力量如何在鏈上鋪開,形成數字支撐?
近日,記者獲悉,浙商銀行供應鏈融資累計投放金額已突破5000億元,在能源、汽車、鋼鐵、建工、通訊等30大行業形成了差異化解決方案,服務核心企業2600余家,延伸上下游客戶超4萬戶,其中普惠小微企業佔比達75%。
近年來,浙商銀行持續深耕供應鏈金融,圍繞鏈上中小企業小額、高頻、個性化的融資需求,創新服務模式,建設數字化供應鏈金融平臺,加大先進製造業、戰略新興産業、綠色低碳産業等關鍵領域的金融支援,全力促進科技創新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
全鏈條、全場景覆蓋
構建供應鏈金融數智化服務模式
浙商銀行行長張榮森表示,浙商銀行主動投入數字化改革大潮,充分發揮供應鏈金融經濟週期弱敏感的優勢,圍繞供應鏈場景金融需求,打造“全鏈條、全場景、全産品”的數智供應鏈金融綜合服務,形成差異化競爭優勢,在服務央國企、服務普惠小微、拓展場景金融上均作出了貢獻,展示了金融機構的責任與擔當。
“量大面廣的中小企業,要共同發展,就要解決特定行業鏈上中小企業的融資問題,特別核心企業擠佔上下游資金的問題。”業內人士告訴記者。
剛剛過去的2023年,浙商銀行在供應鏈金融領域創新動作不斷。
9月,浙商銀行與南方電網聯合發佈電力能源行業供應鏈金融品牌“電鏈通”,“電鏈通”圍繞電力能源産業鏈,持續提升全鏈條、全場景、全産品的數智化服務,成為業內首批行業型供應鏈金融服務品牌。
12月,浙商銀行“車鏈通”雙百專項行動發佈,據了解,“車鏈通”將充分發揮金融活水作用,滿足産業鏈不同場景的融資需求,如供應商訂單備貨、應收賬款盤活和經銷商車輛採購等,強化吉利、比亞迪等汽車廠商對産業鏈支援,推動産業集群高品質發展。目前該行已服務汽車龍頭企業超50個,累計提供融資超800億元。
這背後,正是基於浙商銀行金融科技創新模式的強力支撐。
“降低融資成本、提升服務效率、穩鏈固鏈強鏈”是供應鏈的核心需求。據此,浙商銀行圍繞産業鏈核心企業、上下游中小微企業真實交易背景的融資需求,應用科技賦能,形成了覆蓋主流場景的供貨通、應收通、訂單通、銷售通“四通”服務模式,實現全鏈條、全場景、全産品的數智化供應鏈金融服務。同時整合輸出專業金融顧問服務和金融級風控能力,一站式滿足産業鏈發展需求。
經過“産品+科技”雙向賦能以及對客戶金融需求的不斷挖掘,浙商銀行供應鏈金融業務已形成了“流程重構、授信創新、技術賦能、服務躍遷”四大特色亮點。
行業化、專業化運營
助力打造“共贏”的供應鏈生態
行業是供應鏈金融特色化、差異化需求的起點,也是當下銀行供應鏈金融需要真正關注和深耕的領域。
市場分析人士認為,標準化供應鏈金融産品,唯有真正結合行業特點,考慮到不同産業鏈供應鏈生態中各參與方的相對位置,立足不同行業交易習慣,才能夠打造真正具有生命力的供應鏈金融産品,助力供應鏈生態“共贏”。
而行業品牌的打造需要專業運營服務支撐。近年來,浙商銀行全面加強行業研究,為不同類型的産業鏈提供更有針對性的産品體系,同時,構建從客戶觸達到落地支撐的全流程運營體系,打造“行業化+嵌入式”的供應鏈金融服務模式,為供應鏈客戶提供各類表內外融資業務。
“銀行的供應鏈金融服務創新,整合了前中後臺,對傳統授信流程做了大量改造。對於這個過程,企業是無感的,只感受到融資高效、便捷。”浙商銀行供應鏈金融部負責人告訴記者。“舉個例子,我們為合肥某光伏龍頭企業自建供應鏈金融平臺,過去,下游經銷商都是跨區域的,核心企業即使想幫助上下游融資,用銀行傳統的授信審批,效率較低,而浙商銀行通過與鏈主企業對接,上線了數字化的線上供應鏈金融平臺後,經銷商在7天內就能獲得融資,與採購的交易需求無縫嵌套。”
浙商銀行除在總行設立供應鏈金融部外,各分行亦通過創新匯聚專業力量,提供專業服務。
2023年7月31日,浙商銀行杭州分行“供應鏈金融工廠”正式掛牌。浙商銀行與吉利控股、中國寶武歐冶金誠、浙江省交投、浙江省省國貿等鏈主企業代表一同參加了掛牌儀式。據介紹,杭州分行通過五家供應鏈特色支行的設立及專屬風控團隊的配備,形成“專業化經營+過程化風控+標準化管理+全流程服務”的特色專營模式,大幅提升服務效率。
製造業産業鏈發達的深圳,浙商銀行深圳分行通過特色供應鏈“現金流”為企業注入金融活水。該行通過一系列金融創新,不僅讓中小企業“貨賣得出去、錢收得回來”,大型企業也得以緩解支付壓力、強化商業信用,真正讓供應鏈變“價值鏈”。
在蘇州,未來一年內,浙商銀行蘇州分行將支援汽車零部件核心企業100家,總授信突破100億元。
圍繞産業鏈各環節需求痛點,浙商銀行鄭州分行則依託核心企業開展供應鏈融資業務,發揮供貨通、應收通、訂單通等特色産品優勢,幫助核心企業在全國範圍內建立上下游生態圈,扶持上下游企業健康發展。
據悉,接下來,浙商銀行將持續提升供應鏈金融特色優勢,堅持服務實體、服務小微,深入行業投研,持續加強基礎能力建設,深挖場景需求,躬身入場,與鏈主企業同向同行,穩鏈固鏈強鏈,打開供應鏈金融助力産業高品質發展新格局。
來源:中國網 | 撰稿:通訊員 余露娜 | 責編:俞舒珺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5 8189 2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