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原創 專題 新經濟 曝光臺 中國訪談 中國三分鐘 沖浪特殊資産 潮評社 溫州 紹興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廬 文娛 元宇宙
您的位置:首頁 > 要聞 新聞詳情
全國搶抓開門紅!開年拼經濟,都在拼什麼
發佈時間 | 2024-01-10 08:53:56    

   “開年歇一歇?做不到的!”

  儘管又一波冷空氣來臨,但這些天史瀟洋依舊忙得熱火朝天。作為溫州市經信局産業轉型升級處的工作人員,元旦假期,他早早準備,節後一上班就接連輾轉龍灣、蒼南等多家新能源企業,幫助解決上下游鏈條不暢通、市場需要進一步打開等問題。

  新年伊始,民營經濟大市溫州就已高速運轉起來:全力拼經濟!

  這也是全國各地力爭開門紅的縮影。召開會議部署經濟工作、“一把手”帶隊入企走訪、重大項目簽約……與低溫天氣形成鮮明對比的,是2024年幹事業的火熱,新一輪拼經濟的“發令槍”已鳴響,全國各地掀起搶抓開門紅的熱潮。

  拼經濟,拼的到底是什麼?

  拼“新”

  電視劇《繁花》裏説,你以為吃的是龍蝦,實際上吃的是機會,一隻龍蝦就是一個機會。

  浙商李俊勇(化名)白手起家,在外打拼多年,曾經在東北做商超,此後轉型在蘇州從事智慧製造産業。機會,是李俊勇看中的東西。他尤其相信“年初拼一拼,全年兜滿金”。而他更慶倖的是,自己的“信”和當地政府的“行”,一拍即合。

  1月3日,蘇州召開“新年第一會”,主題為“推進新型工業化”。新的一年,蘇州將全面實施“蘇州智造”強基提質行動,推動蘇州新型工業化走在前、做示範,奮力打造具有全球領先地位的“智造之城”。

  看了新聞,李俊勇自稱“轉型轉對了”,感到“很有勁”。

  聚焦新質生産力,是各地佈局2024年經濟發展中最不同於以往的一個落點。記者梳理髮現,各地紛紛“搶跑”,向“新”而行——

  在陜西,1月4日,陜西省委、省政府一把手到西鹹新區調研時強調,持續促進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建設和(科技成果轉化)“三項改革”協同增效,努力在以科技創新推動産業創新上先行突破。

  在上海,1月4日,上海市委書記聚焦建設“五個中心”重要使命,就科技賦能上海國際航運中心轉型發展,赴中遠海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開展專題調研並主持召開座談會。

  而在時下頗受關注的東北地區,1月4日,吉林省委主要負責人調研新能源新材料産業發展情況並主持召開座談會,強調在延伸産業鏈提高附加值上持續發力,不斷拓展全面振興率先突破增量空間。遼寧省委主要負責人1月3日在瀋陽市科技型企業和遼寧材料實驗室調研時強調,以科技創新推動産業創新,加快培育新質生産力,為打好打贏全面振興新突破三年行動攻堅之年攻堅之戰積蓄新動能。

  1月2日,黑龍江省委常委會召開會議,其中一項議程是審議《關於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的實施意見》,強調要以科技創新引領産業全面振興,推動傳統産業轉型升級,大力發展戰略性新興産業和未來産業,加快形成新質生産力,不斷增強新型工業化動力活力。

  在沿海經濟大省廣東,1月5日,廣東省委常委會來到汕頭調研並召開會議,對做好新時代新征程汕頭工作提出具體要求,其中強調要以改造升級傳統産業、發展壯大新興産業、優化提升企業體系、開展産業科技攻關為抓手進一步做優産業體系。

  此前,2023年末,浙江省委經濟工作會議研究部署2024年經濟工作時就提出,要堅持創新引領抓轉型,聚焦突破性創新,深入實施數字經濟創新提質“一號發展工程”,推動“315”科技創新體系與“415X”先進製造業集群高效融合,大力推進教育科技人才深度貫通、在增強科技創新能力上求突破……

  新質生産力!還是新質生産力!

  “新質生産力代表一種生産力的躍遷,是科技創新發揮主導作用的生産力,是擺脫了傳統增長路徑、符合高品質發展要求的生産力,是數字時代更具融合性、更體現新內涵的生産力。”《咬文嚼字》編輯部在點評2023年十大流行語之一“新質生産力”時這樣解釋。

  在浙江財經大學經濟學院教授唐要家看來,我國製造業要素成本壓力持續加大、資源環境約束條件不斷增多,長期依賴的低成本競爭優勢已逐漸消失,傳統發展方式難以為繼。

  “各地的發力,是找準了賽道。”唐要家説,新質生産力作為目前中國經濟發展的新動能,各地在具體落實階段既有相似,亦有不同。“相似的是各地都是圍繞‘科技創新’發力,同時在其中又根據地方産業構成有所側重,如浙江數字産業家底豐厚,就將發展數字經濟作為發展新質生産力的落點。”

  拼“行”

  除了拼新質生産力,新年伊始,各地也積極行動起來,在發力重大項目上鉚足了勁。

  重大項目是區域發展的脊骨,也是高品質發展的強力引擎。沒有好項目、大項目的落地,産業培育就無從談起,高品質發展更是無本之木、無源之水。採訪中,許多黨政幹部和企業家都紛紛表示,説到底,抓發展就是抓項目。

  地鐵1號線支線、人大附中園博園校區、長辛店老鎮城市更新啟動區……1月2日,北京市豐台區2024年重大項目集中開工,46個項目包含基礎設施類18項、民生保障類13項、産業類7項、城市服務類8項,預計將帶動投資超500億元。通州區將著力推進環球主題公園後續項目及二期謀劃研究,力促海昌海洋公園、城市運動中心等項目落地開工。作為北京在施體量最大的地鐵車站項目,新龍澤站第一段底板也在新年伊始正式啟動主體結構施工。

  不止在首都北京。河南520個項目開工,總投資約2.1萬億元;山東投入1833.48億元建設首批100個省級數字産業重點項目;安徽首批460個重大項目集中開工……通過梳理,記者發現,多個省份均將重大項目建設作為“開年之作”,並出臺一系列擴大有效投資、保障項目建設的相關政策。

  此外,記者梳理髮現,各地還立足實際,抓特色項目、謀高品質發展。

  産煤大省山西,聚焦新能源項目落地。1月5日,山西晉北採煤沉陷區新能源基地項目在大同正式開工。這是山西新年開工建設的首個重大項目,是國家推進“雙碳”目標佈局的12個大型風電光伏基地之一,投産後,預計每年可向京津冀輸送清潔電力270億千瓦時,成為山西新能源産業、沉陷區治理、生態旅遊和鄉村振興融合發展的樣板工程。

  文物大省陜西,立足項目推進和文物保護兩手抓。在1月2日舉行的2024年一季度重點項目開工活動上,陜西提出盯緊從謀劃到審批、從開工到投産的每一環節,守牢債務、土地、生態、文保、安全等底線,確保每一個項目都經得起歷史和人民檢驗。

  而在上海,圍繞“城市更新”,一批城市改善項目開工或落地:新年第一個工作日,閔行區8個重點産業項目同時開工;靜安區舉行第一季度重大項目集中開工儀式,涉及科創園區建設、民生改善、教育設施提升以及歷史風貌保留保護等多個領域;浦東新區“高行·數智未來灣”特色産業園區啟動使用……

  中國商業經濟學會副會長宋向清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曾表示,在春節前後開展重大項目集中開工建設,這不僅對全年投資和增長起到了促進和引領作用,而且有利於搶抓國家新增政策性資金扶持等機遇。

  “重大項目有別於一般的項目,以浙江為例,重大項目一般是千億級的産業項目,它具有區域規劃,能夠帶動周邊産業集聚,對帶動地區經濟發展、促進就業發展作用特別大。”唐要家説。

  多地重大項目集中開工,都在極力拼項目早落地、早見效。眼下,各地行動起來,緊鑼密鼓地推動項目簽約和開工建設,無疑將為全年經濟發展奠定堅實基礎,同時也傳遞出“穩中求進、以進促穩、先立後破”的積極信號。與此同時,記者梳理髮現,超十省市已披露2024年一季度地方債發行計劃,為項目投資提供資金保障。

  拼“信”

  全力提振市場信心,亦是全社會高度關注的議題,“信心”二字也頻繁呈現在各地的開年謀劃中。各地都將全力優化營商環境,作為增強市場信心的具體抓手。

  “營商環境是一個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最重要的‘基礎設施’。”史瀟洋説,在從事一線經濟服務工作過程中,他把拼經濟理解為,一方面是拼投資、拼項目這些顯績,另一方面是拼營商環境、拼提振信心這些潛績。

  有的地方,黨委政府積極到一線聽問題解難題。

  浙江深入踐行“四走訪基層”、深化開展“大走訪大調研大服務大解題”。1月3日晚,省委主要領導在蒼南召開座談會,聽取永嘉縣和蒼南縣主要負責人分別反映鐵路交通樞紐改建和海上風電場開發建設的現實訴求,與省直有關部門、溫州市主要負責人商量解決思路和具體方案,現場逐一給予回復。同一天,省政府主要領導赴金華到府走訪企業等,面對面傾聽意見和訴求,現場回應企業和基層發展中的困難和問題。

  有的地方,專門召集民營企業家面對面交流。

  安徽省委、省政府在合肥召開民營企業家懇談會,並表態,要既聽取意見、把訴求收集上來,又抓好落實、把問題解決到位。

  有的地方,開年即發佈了助力優化營商環境的政策。

  1月2日,成都市政府新聞辦召開新聞發佈會,解讀成都營商環境6.0政策,向全社會特別是市場經營主體傳遞成都穩預期、強信心、增活力的舉措和決心。這一點,浙商蒲彩林感同深受。“這向我們民營企業家釋放的一個強烈信號,讓我們增強了對未來發展對信心。”在連線採訪時,他告訴記者,他所在的裕正集團有一家子公司位於成都崇州經濟開發區,開年工作首日,公司業務員已分赴全國各地搶訂單,力爭“開門紅”。

  開年拼經濟,看似拼的是物質發展,實質上更是拼一股精氣神。在唐要家看來,營商環境是近年來助力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優化營商環境中最重要的就是為民營企業家們“穩信心”。

  “只有看到未來,才會有未來”——

  採訪過程中,無論是史瀟洋還是李俊勇,都很喜歡《繁花》裏的這句話。

  新年伊始,正是代表著未來的起點。

  拼,就對了!

來源:潮新聞    | 撰稿:張亦盈    | 責編:俞舒珺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5 8189 2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