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該在杭州陪倆兒子奮戰中考和入學啟蒙的,但卻因為對家鄉的這份眷戀與執著,只能做週末媽媽。雙林、杭州兩地跑,每次總説做完這些就回家陪孩子,對家人的承諾還沒兌現,因為古鎮業態的完型填空還沒有做完。”
投身湖州南潯區雙林古鎮文化街區保護性開發工作足足三年,一週兩地跑已是李淩娟的生活常態。想要讓雙林古鎮在一眾“前輩”中突圍,成為圈裏的“白月光”,這個破題不簡單,雖然現在老街上百姓的讚譽聲時常聽到,作為外援的她認為,現在才是開始,需要花時間精力與熱情去傳遞這一場雙林歸鄉人和家鄉的雙向奔赴,讓創新、旅遊+的概念在各行業間繼續“雙向奔赴”。
歸鄉初心
2020年末,古鎮待興,家鄉召喚。在杭州“文旅圈”從業15年後,決定歸鄉。
作為文旅行業專業人才招引,李淩娟回到家鄉南潯區雙林鎮,就任湖州南潯鳳凰文化旅遊發展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一職,成為全程參與古鎮文化街區保護性開發工作的一員,穿梭出入于小鎮的弄堂街巷與客商單位,“只有足夠了解、足夠熱愛,才能為家鄉發聲、講好雙林故事”。
而在回鄉前,她在杭州從事過一線導遊、出境領隊、旅遊業務外聯,做過自己的文化公司,有自己的“公益研學品牌”,甚至為區一級教育部門編制過教材。杭州有著事業基礎、人脈資源,更有家人,為何還要回到雙林?
“起初希望自己作為文旅從業者能夠親身參與家鄉文化旅遊的融合發展,很感激雙林政府遞出的橄欖枝,我正好可以利用手上的資源,有機會為家鄉建設出一份力,作為開荒者猶如螢火蟲一般的存在,即便光再微弱,也要將這份雙向奔赴傳遞下去。”
招商引資
近年來,古鎮千篇一律、經濟疲軟是老難題。而雙林文化底蘊開發較晚,如何彎道超車、玩出新意,是擺在李淩娟面前的第一個考驗。她走街串巷,試圖尋找古鎮“出圈”“破同質化”解答。
年輕人旅遊不再是匆匆而過,而是傾向文化、科技、娛樂等領域融合生態,這意味著雙林古鎮不僅要保留原汁原味的“古”,還要融入文化創意、設計開發等綜合型、創新型的複合需求。
“我們不是簡單的招商落位,而在找尋同頻共振的人,一起保護文化、一起打造新空間,讓小鎮的每一寸空間發揮她該有的價值……”嘗試去做一場古鎮新生活的構建,少點商業味、多點文化味,每個業態的落地,李淩娟都是會做一個項目方案,包括市場分析,為古鎮業態招引量體裁衣,雙林故事湖綾絲綢的客商沈建就是為項目策劃方案來接盤的。作為有百萬粉絲的電商人,湖綾絲綢文化是他一直想要講好的故事,他説《雙林故事》的方案內容正好匹配他亟待突破,提升段位的想法,拿來整合馬上能用,真的很安心。這樣有內容的招商方式讓客商很省心。為古鎮招商,三年中她做有一沓方案。
古鎮第一家“精品酒店”水墨坊民宿運營落地也是李淩娟的“手筆”。民宿由政府自持,同時招引杭州錦華庭酒店管理公司代運營,打造“提升開發初期古鎮文旅住宿業態的服務level”。
只有五間房,運營成本高,盤活很難。將其作為古鎮文旅酒店業態實訓基地,杭州酒店管理公司定期將實習生送來古鎮實訓,提供專業技能與文旅服務“兼併地”,作為一家省裏的品牌酒店管理公司對鄉鎮文旅發展的助力,這裡是企業的行業責任心與小鎮的一次雙向奔赴。
位於古鎮核心區的慶同小學舊址,一同迎來華麗蝶變。從廢棄的教學樓到如今的兒童博物館島研學基地,針對教育+文旅的新業態,篩選合作商,招引深耕教育板塊投資的運營主體,與運營單位一遍遍的探討,如何管理運營園區、開發設計課程。如今,幾十號年輕研學課程老師留在了小鎮,一張張年輕的臉龐透著活力,從疫情結束後的3月初開園以來,單日最高入園人次達3800余人,根據運營商統計的數據顯示,園區年總營收達530余萬元。這是疫情後,新業態給開發中的雙林古鎮帶來的市場數據。
自立品牌
招引的每個業態都為雙林古鎮這幅“經濟畫卷”添上一筆,生機勃勃。
事情並非一帆風順。吃住行遊購娛,旅遊六要素的首要“吃飯”問題。從“外婆家”到“弄堂裏”……托熟人找資源,跑個遍、也碰壁了。
“既然沒有合適商家,就做自己的餐飲品牌!”雙林古鎮是吳越文化、太湖文化和運河文化的匯聚交融之處,杭嘉湖地區的傳統船菜早有歷史,但卻不在浙江有四大菜係之列。發現這點後,李淩娟萌生古鎮自創“浙北船菜體驗館”的想法,以四兩撥千斤之勢,對標浙江已有的四大菜係,鄉鎮也有講好中國故事、為浙江餐飲文化傳承保護儘自己的一份力的決心。
初期撰寫傳承挖掘古鎮餐飲文化的建議,得到鎮上領導同意後東奔西跑,為菜品開發四處打聽。
走訪了解船菜的發展脈絡、菜肴類目及烹飪方法,讓浙江省餐飲協會推薦,請來協會執行會長、“浙菜宗師”李林生,湖州百魚宴創始人朱土寶老先生幫助把脈。如今,位於浙北船菜館進入最後裝修階段。正式營業後,遊客不僅能吃到地道的船菜,還能深入了解杭嘉湖地區獨特的船菜文化。
與此同時,李淩娟持續挖掘本土文化,從鎮志中翻出一家百年“茶樓”品牌來,重設“大觀樓”。從寫方案構想,到匹配運營資源、項目報批,最終簽約裝修運營用時四個月。請來十多年前在杭州旅遊、轉行做茶圈的老同事坐鎮。被稱為“新鄉人”的大觀樓老闆娘顧雙梅,在介紹來雙林投資的初衷是被“歸鄉人”熱情和市場分析感召而來,願意陪她一起做雙林古鎮業態的開荒者。
故鄉建設是歸鄉人的返鄉路。雙林古鎮保護開發啟動後,越老越多的“雙林人”會願意帶著新技術、新理念、新資源回鄉助力。12月21日是雙林籍書畫大師費新我誕辰120週年,費老孫兒費開武先生跟隨父親回鄉,半天的古鎮探訪,在大觀樓暢談古鎮發展,感慨家鄉這三年的變化,回到北京給李淩娟發來消息:“目睹和知曉家鄉建設的進程,是件幸事,這次回來覺得變化實在是太大了,有任何開發上的需求,非常願意為家鄉匹配資源。”
如今在主客共用的雙林古鎮,招商引資和品牌自育的生態共啟下,更有一批“新雙林人”會慢慢加入,新的古鎮標簽、産業謀劃、資源匹配正在慢慢推進。有願意付出、同頻共振的人願意來,才能讓古鎮破繭成蝶。
來源:中國網 | 撰稿:辛文 | 責編:周宣印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5 8189 2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