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原創 專題 新經濟 曝光臺 中國訪談 中國三分鐘 沖浪特殊資産 潮評社 溫州 紹興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廬 文娛 元宇宙
您的位置:首頁 > 要聞 新聞詳情
“電子黃牛”出沒,炒票倒票頑疾如何治?
發佈時間 | 2023-12-21 08:49:44    

   “前排門票有要的嗎?都是好位置!”10月20日晚,某知名歌星演唱會開演在即,江蘇常州奧林匹克體育中心門前人頭攢動,高價倒票的“黃牛”也活躍起來。

  “別動!警察。”兩名便衣民警箭步上前,亮出證件,將正在吆喝販票的“黃牛”控制住。當晚,常州市公安機關多部門、多警種聯合行動,圍繞奧體中心場館周邊及沿線,持續加強巡邏防控,並抽調多名警力組成整治“黃牛”行動隊,對現場發現的倒賣門票違法行為予以嚴厲打擊,抓獲倒賣門票的違法嫌疑人26人,有效維持了演藝活動票務市場的正常秩序。

  “黃牛”炒票倒票問題一直是票務市場的頑疾。今年以來,隨著大型演出活動大量增加,“黃牛”倒票牟利問題更加凸顯,嚴重侵犯消費者權益,擾亂演出市場秩序。基於此,各地公安機關加大對相關違法犯罪行為的打擊力度,並與相關部門加強執法聯動,通過實名制、技術打擊等手段,構築票務系統的“防火牆”,擠壓“黃牛”非法牟利空間,保障消費者正當權益和消費體驗。

  加大打擊力度除隱患

  近日,湖南省長沙縣公安局網安大隊、湘龍派出所在日常工作中發現,轄區內有“黃牛”非法利用網路資訊,組織大量“搶手”“客服”專門從二手網站上搶購熱門演出票,然後高價倒賣獲利。

  長沙縣公安局網安大隊、湘龍派出所立即組織警力開展偵查工作,在長沙縣某小區抓獲嫌疑人6名,扣押涉案手機6部、電腦兩台,追繳非法獲利10萬餘元。

  據交代,嫌疑人周某和周某洋瞅準了“商機”,為牟取暴利,從今年9月起雇傭彭某、沈某智、單某、夏某臣倒賣演唱會門票,其團夥成員在各大二手平臺收購熱門演唱會門票,之後在其他平臺高價轉賣,累計銷售票數1300余張,非法獲利10萬餘元。目前,嫌疑人周某等6人已被警方依法行政拘留並罰款。

  針對各地營業性演出、賽事、熱門景區存在“黃牛”倒票突出等問題,公安部今年專門組織開展專項打擊行動,共排查網路倒票線索1.9萬條,抓獲違法犯罪嫌疑人900余人,查獲各類門票1.2萬張,約談整治一批票務平臺,下架處置違規門票網店300余家,研判攔截“黃牛”賬號5萬餘個。

  治安管理處罰法第五十二條規定,有偽造、變造、倒賣車票、船票、航空客票、文藝演出票、體育比賽入場券或者其他有價票證、憑證等行為之一的,處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可以並處一千元以下罰款;情節較輕的,處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並處五百元以下罰款。

  常州市公安局巡特警支隊勤務指揮大隊教導員趙華在接受《法治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線上上,一些“技術型黃牛”通過研發新的搶票外挂軟體來鑽漏洞、囤倒票;線下演出現場的“黃牛”群體往往混跡於人群中,流動性強、隱蔽性高。諸如此類的“黃牛”行為造成違法行為甄別難、取證難、處罰難的現狀,給消費者和社會都帶來了不可忽視的危害,不僅擾亂了公平競爭、公開透明的市場秩序,虛高的票價也給消費者帶來了更大的經濟負擔。此外,“黃牛”活動還可能涉及詐騙、偷稅漏稅等犯罪行為,給社會帶來極大的安全隱患。

  趙華分析認為,如果“黃牛”使用軟體幫助客戶搶票,並獲得非法利益,擾亂正常購票的秩序,還可能構成刑法第二百八十五條所規定的提供侵入、非法控制電腦資訊系統程式、工具罪。消費者在尋求代搶時往往會將個人資訊提供給“黃牛”,如果“黃牛”非法利用其個人資訊或將其資訊提供出售給他人,則可能構成侵犯公民個人資訊罪。

  推動實名制購票落地

  12月13日,記者登錄某官方票務平臺,點開12月30日在北京舉辦的一場演唱會的購票連結,即刻彈出“實名制觀演”的提示,其醒目位置標注“觀演請本人攜帶購票時填寫證件驗證入場”“購票完成後觀演人員資訊不可更改”。

  所謂“實名制”,即人、證、臉三合一,線上購票時要綁定身份資訊,入場時要掃對應人員的身份證,還要對著攝像頭刷臉,保證票、證、臉資訊完全一致,資訊不匹配會導致入場失敗。

  文化和旅遊部、公安部於今年9月聯合發文,明確對5000人以上的大型演出活動實行實名購票和實名入場制度。各地公安機關會同文旅等部門組織票務公司等相關單位,通過推動票務銷售實名制和活動現場落實身份證查驗等措施,進一步推動票務銷售實名制制度落地落實。

  除了票務市場,就醫掛號也曾一度是“黃牛”襲擾的重點領域。北京、吉林、貴州等地公安機關通過在人流量和就診量較大的醫院內設置固定警務室、配備固定駐守民警等方式,推動警務前移,加大對“黃牛”囤號轉賣違法行為的打擊力度,以此營造更安全、更有序的就醫環境。

  強化技術支撐促規範

  “現場有專人負責導辦,省時便捷又放心。”前不久,山西省長治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支隊車輛管理所大廳入口處新安裝的門禁識別系統得到了前來辦理業務群眾的好評。

  為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長治公安機關開展依法打擊整治“黃牛”“黑仲介”等破壞營商環境問題專項行動。根據行動方案,長治公安交管部門在各業務場所安裝門禁識別系統對業務辦理人員進行身份甄別認證,對頻繁出入業務場所的嫌疑人員進行重點核查,嚴禁非法仲介人員進入,並設置舉報箱,收集非法仲介違法違規行為線索。

  目前,國內大多數醫院實行就診掛號實名預約制,一定程度上使得“黃牛”搶號、佔號的情況得到改善。部分不法分子轉移至網上,當起了“電子黃牛”,囤號轉賣,從中獲利。近日,北京公安機關聯合北京市衛生健康委等部門,聚焦重點醫院、重點科室、重點號源、重點時期,開展防範打擊醫院“電子黃牛”專項行動。

  專項行動中,各有關部門依託網路安全技術,梳理“電子黃牛”搶號場景、搶號手段,針對“電子黃牛”自動工具代掛號、大量搶號再轉讓等方式,以技術對抗技術,打造防護工具箱;完成114預約掛號平臺及重點醫院掛號系統的升級改造,部署網路安全防護工具,全力堵塞掛號系統漏洞;綜合運用系統後臺監測、安全防護工具監測、安全掃描、輿情監測、收集患者投訴等手段,確保第一時間發現“電子黃牛”;建立全市醫院共用的號販“黃牛庫”,匯聚114平臺和各重點醫院號販黃牛賬號,並與各掛號平臺共用,形成全市聯合防範、聯合懲戒工作機制。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劉俊海認為,對“黃牛”倒票牟利行為標本兼治,不僅需要技術,也要依靠制度。執法部門和行業市場監管部門應當用好、用夠、用足法律賦予的市場準入、行政監管、行政處罰和行政指導許可權,加強事中事後監管,強化打擊和制裁“黃牛”倒票行為,為演出市場健康可持續發展服務。票務市場的組織方、演出單位應當用好現在的網際網路技術,強化網路售票實名制,維護好廣大消費者合法權益,保障票務市場健康有序發展。

來源:法治日報    | 撰稿:辛文    | 責編:俞舒珺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5 8189 2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