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原創 專題 新經濟 曝光臺 中國訪談 中國三分鐘 沖浪特殊資産 潮評社 溫州 紹興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廬 文娛 元宇宙
您的位置:首頁 > 要聞 新聞詳情
滾動丨甘肅地震已致127人遇難
發佈時間 | 2023-12-19 19:36:54    

  中國地震臺網正式測定:12月18日23時59分在甘肅臨夏州積石山縣(北緯35.70度,東經102.79度)發生6.2級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

  直播丨救援進行中!甘肅臨夏州積石山縣發生6.2級地震

  【12月19日19:30】

  積石山6.2級地震已致127人遇難

  截至19日16時50分,地震累計造成青海海東市212人傷亡(死亡14人、受傷198人)。截至13時,地震已造成甘肅113人死亡,536人受傷。(新華社) ​​​

  【12月19日17:36】

  甘肅積石山縣6.2級地震已造成甘肅113人遇難

  截至19日13時,甘肅臨夏州積石山縣6.2級地震已造成113人死亡,536人受傷,房屋損毀155393間。

  經各級各方面全力救援,積石山縣88.36%用戶已經恢復供電,2條35千伏線路已全部恢復送電,12條10千伏線路主線恢復;對國網甘肅劉家峽水電廠開展全面震後排查,發電設備及大壩設施均正常運轉。截至19日15時,甘肅省消防救援總隊現場消防救援力量累計營救被困人員67人,轉移疏散685人,搭建帳篷153頂,排危除險397處,搬運物資14.5噸,會同地方黨政幹部和群眾,對2個鎮、17個村進行全面排查,共摸排1158戶,其中危房565間、地質災害隱患點65處。截至19日16時,650頂帳篷、4080床棉被褥、1604套折疊床、3120件棉大衣、5000雙棉鞋、300套火爐等中央和省級應急救災物資已運至積石山縣。震後,積石山縣15所寄宿制學校14654名師生全部撤離到安全地帶,未造成人員傷亡。

  【12月19日16:36】

  首支心理救援隊抵達甘肅震區

  今天,甘肅省第一支專業心理救援隊抵達積石山震區,開展心理疏導救援工作。這支隊伍由16人組成,將在受災最為嚴重的4個鄉鎮,開展全方位的心理援助,幫助受災群眾走出困境,重拾信心。

  【12月19日13:35】

  西部戰區空軍一架運-20抵達甘肅,開展抗震救災工作

  今天上午,西部戰區空軍一架運-20從西南某軍用機場起飛,西部戰區應急指揮組乘運20赴災區,統籌抗震救災工作。運-20已于11點左右抵達蘭州中川機場。據悉,本次共搭載人員、車輛、物資共計14噸前往救災一線。

  【12月19日12:24】

  甘肅地震已致118人遇難

  18日晚,甘肅臨夏州積石山縣發生6.2級地震,青海省海東市民和縣震感強烈。截至目前,地震已致青海13人遇難,182人受傷,20人失聯,部分水、電、交通、通訊等基礎設施受損。稍早前,甘肅省召開新聞發佈會通報,地震已造成甘肅105人遇難。(@央視新聞)

  【12月19日10:13】

  甘肅臨夏州積石山縣地震已致甘肅105人遇難186人受傷

  記者從甘肅省抗震救災指揮部12月19日上午在積石山縣召開的新聞發佈會獲悉,截至目前,甘肅省臨夏回族自治州積石山保安族東鄉族撒拉族自治縣6.2級地震致甘肅遇難人數升至105人,186人受傷。

  18日23時59分, 甘肅省臨夏回族自治州積石山保安族東鄉族撒拉族自治縣發生6.2級地震,震源深度10公里。截至19日8時,共記錄到余震32次,最大余震震級4.0級,地震造成房屋受損4782間,災情還在進一步核查中。

  地震造成部分鄉村道路塌方受阻、部分區域停電、部分村電話線路故障,經相關部門連夜搶修,目前道路、電力、通信等救援生命通道已基本修復。(新華社)

  【12月19日09:41】

  甘肅臨夏州積石山縣發生6.2級地震 第一批救援物資正在緊急調往災區

  北京時間12月18日23時59分,甘肅臨夏州積石山縣發生6.2級地震,震源深度10公里。截至目前,地震已造成甘肅100人死亡、青海11人死亡。震中及周邊民房和水、電、路等基礎設施不同程度損壞,總臺記者現場直擊。(央視新聞客戶端)

  【12月19日09:07】

  住房城鄉建設部啟動地震應急二級響應

  2023年12月18日23時59分,甘肅臨夏積石山縣發生6.2級地震。接到震情報告後,住房城鄉建設部立即啟動地震應急二級(Ⅱ級)響應,第一時間與甘肅、青海等受災地區住房城鄉建設部門聯繫,指導開展震後房屋建築和市政設施安全應急評估、搶險搶修等工作。(央視新聞客戶端)

  【12月19日08:58】

  國家衛健委派出工作組 全力指導支援甘肅積石山縣地震醫療應急工作

  2023年12月18日,甘肅省臨夏回族自治州積石山縣發生6.2級地震,造成人員傷亡。國家衛健委緊急調派醫療應急工作負責同志和北京協和醫院、四川大學華西醫院重症、骨科、神經外科和普外科國家級專家趕赴甘肅;組織四川、陜西和寧夏等臨近甘肅省的3支國家緊急醫學救援隊伍迅速集結,將儘快赴甘肅省、青海省支援。

  事故發生後,甘肅省衛生健康部門立即啟動應急響應,第一時間指導派出33輛救護車等專業車輛和173名醫護人員赴現場開展傷員救治和轉運工作。青海省派出68輛救護車,40余名省、市專家在現場開展救援。截至12月19日6時30分,災區共收治300余名傷員,國家衛生健康委指導成立聯合專家組,會同當地醫務人員對收治傷員進行會診,逐一排查隱匿性傷害,一人一策制定診療方案,全力救治傷員。國家衛健委將根據救治需要隨時增派醫療救治力量,最大限度保障災區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央視新聞客戶端)

  【12月19日07:55】

  甘肅臨夏積石山縣連發多次地震 武警甘肅總隊官兵緊急趕赴災區

  甘肅臨夏積石山縣地震發生後,武警甘肅總隊迅速出動兵力赴臨夏州積石山縣劉集鄉陶家村、陽屲村、團結村、李家村進行搶險救援。武警官兵採取摩托化和徒步行軍的方式,第一時間趕到震中區域,立即投入搜救傷員、搶修道路、搬運物資等任務。截至7時30分,成功搜救轉移群眾45名。(央視新聞客戶端)

  【12月19日07:40】

  習近平對甘肅臨夏州積石山縣6.2級地震作出重要指示

  北京時間12月18日23時59分,甘肅臨夏州積石山縣發生6.2級地震,震源深度10公里。截至目前,地震已造成甘肅100人死亡、青海11人死亡,部分水、電、交通、通訊等基礎設施受損。

  地震發生後,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高度重視並作出重要指示,甘肅臨夏州積石山縣6.2級地震造成重大人員傷亡,要全力開展搜救,及時救治受傷人員,最大限度減少人員傷亡。災區地處高海拔區域,天氣寒冷,要密切監測震情和天氣變化,防範發生次生災害。要儘快組織調撥搶險救援物資,搶修受損的電力、通訊、交通、供暖等基礎設施,妥善安置受災群眾,保障群眾基本生活,並做好遇難者家屬安撫等工作。請國務院派工作組前往災區指導抗震救災工作,解放軍、武警部隊要積極配合地方開展搶險救災,盡最大努力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産安全。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李強作出批示,要求全力組織搶險救援、搜救被困人員並救治傷員,盡最大努力減少傷亡。當前正值冬季,要抓緊核實災情,儘快搶修受損基礎設施,妥善做好受災群眾轉移安置工作,及時發佈資訊,維護災區社會穩定。要加強震情監測,防範各類次生災害,切實保障群眾生命財産安全。

  根據習近平指示和李強要求,國務院已派出工作組趕赴災區指導救援處置等工作。甘肅、青海已組織力量開展搶險救援,並緊急調撥帳篷、折疊床、棉被等救災物資運抵災區,全力做好受災群眾救助。目前抗震救災各項工作正在緊張有序進行。(新華社)

  【12月19日07:38】

  地震已造成甘肅100人死亡、青海11人死亡

  北京時間12月18日23時59分,甘肅臨夏州積石山縣發生6.2級地震,震源深度10公里。截至目前,地震已造成甘肅100人死亡、青海11人死亡,部分水、電、交通、通訊等基礎設施受損。(新華社)

  【12月19日07:15】

  甘肅積石山地震已造成青海省海東市11人遇難140人受傷

  總臺記者從青海省委宣傳部和青海省應急管理廳等部門獲悉,甘肅積石山6.2級地震波及鄰省青海,截至12月19日6時,地震已造成青海省海東市11人死亡,140人受傷,民和、循化、化隆等縣區有部分房屋倒塌,當地電力線路、通信網路正在搶修中,人員救援和災情核查工作仍在進行中。(央視新聞客戶端)

  【12月19日06:56】

  國家地震應急響應提升至二級

  12月18日23時59分,甘肅臨夏州積石山縣發生6.2級地震。鋻於災情嚴重,國務院抗震救災指揮部、應急管理部將國家地震應急響應提升至二級,國家防災減災救災委員會、應急管理部將國家救災應急響應提升至三級。

  地震發生後,國家綜合性消防救援隊伍共出動1440名消防救援人員趕赴災區救援,甘肅及周邊省份1603名消防救援人員已集結待命,隨時做好跨區域增援準備。

  中國地震臺網中心組織專家對甘肅積石山附近地震活動進行研究分析,此次地震位於甘東南地區,距離最近的斷層拉脊山北緣斷裂約3公里。初步震源機制解結果顯示,此次地震為逆衝型破裂。

  甘東南活動構造區位於中國南北地震帶北部,是青藏高原東北緣的一個重要組成區域。受歐亞板塊與印度板塊的長期擠壓作用,該區構造活動強烈,發育著東崑崙斷裂、西秦嶺北緣斷裂、臨潭—宕昌斷裂、光蓋山—迭山斷裂、迭部—白龍江斷裂、塔藏斷裂、岷江斷裂、雪山斷裂、虎牙斷裂等多條深大斷裂。

  此次地震震中附近200公里範圍內,1900年以來共發生6級以上3次,均為孤立型或主震-余震型地震。截至2023年12月19日04時00分共記錄到3.0級及以上余震9次,其中3.0—3.9級地震7次,4.0級以上地震2次,最大為19日0時59分發生的4.1級地震。

  根據歷史地震、地震序列衰減特徵、地震前兆資料綜合會商結果初步判斷,此次地震為主震-余震型地震,余震衰減基本正常。地震部門正在進一步密切跟蹤研判。(央視新聞客戶端)

  【12月19日06:39】

  甘肅臨夏州積石山縣地震已造成86人遇難96人受傷

  截至12月19日4時,臨夏州積石山縣6.2級地震已造成86人遇難、96人受傷。震中及周邊民房和水、電、路等基礎設施不同程度損壞。

  地震發生後,省級相關部門、臨夏州和積石山縣迅速行動,各方救援力量緊急馳援,排查搜救、傷員救治、轉移安置、災情核實、基礎設施搶修等抗震救災各項工作正在緊張進行中。(央視新聞客戶端)

  救援進行中。圖片來源:新華社

  【12月19日06:39】

  甘肅臨夏州積石山縣發生6.2級地震 國家地震應急響應級別提升至二級

  12月18日23時59分,甘肅臨夏州積石山縣發生6.2級地震。鋻於災情嚴重,國務院抗震救災指揮部、應急管理部將國家地震應急響應提升至二級,國家防災減災救災委員會、應急管理部將國家救災應急響應提升至三級。

  地震發生後,國家綜合性消防救援隊伍共出動1440名消防救援人員趕赴災區救援,甘肅及周邊省份1603名消防救援人員已集結待命,隨時做好跨區域增援準備。(央視新聞客戶端)

  【12月19日06:13】

  截至12月19日6時共記錄到余震275次

  余震統計:截至12月19日06時00分,共記錄到余震275次,其中3.0級及以上余震9次,分別是6.0-6.9級地震0次,5.0-5.9級地震0次,4.0-4.9級地震2次,3.0-3.9級地震7次;3.0級以下余震266次。(@中國地震臺網速報)

  【12月19日06:00】

  甘肅積石山地震已造成青海省海東市9人遇難124人受傷

  記者從青海省委宣傳部和青海省應急管理廳等部門獲悉,甘肅積石山6.2級地震波及鄰省青海,截至19日淩晨4時,已造成青海省海東市9人遇難,124人受傷。

  記者從青海省政府新聞辦、青海省地震局召開的新聞發佈會了解到,12月18日23時59分在甘肅臨夏回族自治州積石山縣發生6.2級地震,震中距青海省省界最近距離5公里,最近的鄉鎮循化撒拉族自治縣道幃藏族鄉距震中約12公里。本次地震海東市樂都區、平安區、互助土族自治縣、民和回族土族自治縣、化隆回族自治縣、循化縣震感強烈,部分鄉鎮受災。

  經初步排查,循化縣清水鄉、道幃鄉、積石鎮等地部分居民的房屋出現裂縫,部分院墻倒塌;民和縣官亭鎮、中川鄉等地受災較重,造成人員傷亡。

  相關部門在循化公路段巡查發現,清水至大河家公路部分路段因落石導致公路阻斷,正在搶修。此外,民和縣杏兒鄉協拉村處於斷電狀態。

  地震發生後,青海省抗震救災指揮部啟動地震災害Ⅳ級應急響應,省直各相關部門立即組成工作組趕赴現場開展搶險救援。據初步統計,目前青海省軍警部隊、應急、消防、交通、住建、水利、自然資源、電力、通信、衛生、教育等部門和相關地區共計出動800余人,車輛70余臺,趕赴震區迅速對水利工程、水庫、公路、鐵路、隧道、油氣水暖管網和電力設施等開展全面排查,加強地質災害監測預警,有力管控安全風險,防止發生次生災害。

  與此同時,青海省地震局第一批和第二批現場工作隊已趕赴震區,架設8台套流動監測臺站,連續開展震情監視工作,研判震情趨勢並及時報送、公佈震情數據。(新華社)

  【12月19日04:38】

  甘肅臨夏地震震區有山體坍塌 大河家橋支座發生偏移

  截至12月19日3點40分,臨夏公路事業發展中心排查發現,G310線大河家橋橋頭(青海岸)發生山體坍塌,大河家橋支座發生偏移,該中心正在組織力量對偏移支座進行調整復位,同時青海方面已安排人員、機械設備清理塌方土體。(央視新聞客戶端)

  【12月19日04:27】

  初步判定此次地震為逆衝型破裂

  中國地震臺網中心組織專家對甘肅積石山附近地震活動進行研究分析,此次地震位於甘東南地區,距離最近的斷層拉脊山北緣斷裂約3公里。初步震源機制解結果顯示,此次地震為逆衝型破裂。

  甘東南活動構造區位於中國南北地震帶北部,是青藏高原東北緣的一個重要組成區域。受歐亞板塊與印度板塊的長期擠壓作用,該區構造活動強烈,發育著東崑崙斷裂、西秦嶺北緣斷裂、臨潭—宕昌斷裂、光蓋山—迭山斷裂、迭部—白龍江斷裂、塔藏斷裂、岷江斷裂、雪山斷裂、虎牙斷裂等多條深大斷裂。

  此次地震震中附近200公里範圍內,1900年以來共發生6級以上3次,均為孤立型或主震-余震型地震。截至2023年12月19日04時00分共記錄到3.0級及以上余震9次,其中3.0—3.9級地震7次,4.0級以上地震2次,最大為19日0時59分發生的4.1級地震。

  根據歷史地震、地震序列衰減特徵、地震前兆資料綜合會商結果初步判斷,此次地震為主震-余震型地震,余震衰減基本正常。地震部門正在進一步密切跟蹤研判。(央視新聞客戶端)

  【12月19日03:04】

  國家Ⅳ級救災應急響應啟動

  12月19日淩晨,國家防災減災救災委員會、應急管理部針對甘肅省臨夏州積石山縣6.2級地震災害,啟動國家Ⅳ級救災應急響應,派出工作組赴災區實地查看災情,指導和協助地方做好受災群眾生活救助等救災工作。

  同時,國家防災減災救災委員會、應急管理部會同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向甘肅省緊急調撥2500頂棉帳篷、1萬件棉大衣(防寒服)、1萬床棉被、1萬床棉褥、1萬張折疊床等中央救災物資,支援地方做好抗震救災和受災群眾轉移安置等保障工作。(央視新聞客戶端)

  【12月19日02:42】

  應急管理部啟動地震三級應急響應並派工作組趕赴震區

  國務院抗震救災指揮部辦公室、應急管理部啟動地震三級應急響應,派出由中國地震局副局長帶隊的工作組趕赴現場指導抗震救災工作。

  目前,甘肅省消防救援總隊已出動3支重型、12支輕型地震救援專業隊和1支戰勤保障力量,共1040名消防救援人員、140輛消防車、12頭搜救犬趕赴災區救援,臨夏支隊25車130人已抵達災區。甘肅省森林消防總隊已出動400人趕赴災區救援,森林訓練大隊、青海森林機動隊伍共500人已做好增援準備。此外,應急管理部還調派工程搶險、安全生産等專業應急救援隊伍260余人趕赴災區參加救援。駐地解放軍和武警部隊就地投入搶險救援。

  目前,受災情況正在核實中。(央視新聞客戶端)

  【12月19日02:42】

  甘肅積石山縣6.2級地震已造成當地8人死亡

  12月18日23時59分在甘肅省臨夏回族自治州積石山縣發生6.2級地震。據初步統計,目前地震共造成8人死亡,其中大河家鎮3人,劉集鄉2人,關家川鄉1人,吹麻灘鎮1人,徐扈家鄉1人。

  地震災害發生後,當地迅速啟動臨夏州地震災害Ⅱ級應急預案,成立抗震救災指揮部,應急、衛健、消防等多部門派出醫護人員、消防救援人員、救護車、消防車等人員裝備趕赴現場。目前,救援正在進行中。(央視新聞客戶端)

  【12月19日02:23】

  甘肅積石山6.2級地震已致青海2人死亡39人受傷

  記者從青海省應急辦了解到,地震發生後,截至19日2時20分,此次地震已造成青海省海東市民和縣、循化縣2人死亡39人受傷。(央視新聞客戶端)

  【12月19日01:40】

  甘肅臨夏積石山縣6.2級地震已有2名被困群眾獲救

  12月19日1時10分,甘肅臨夏州積石山消防救援大隊救援力量在積石山縣大河家鎮吊集村已搜救出被困群眾2人並送醫救治,目前正在對一處倒塌房屋中的被困4名群眾展開救援。(央視新聞客戶端)

  【12月19日01:26】

  甘肅積石山已記錄到余震32次

  淩晨,甘肅積石山連續發生多次地震。據甘肅省應急管理局消息,截至12月19日00時48分,共記錄到余震32次,最大震級4.0級;震中所在的積石山縣柳溝鄉有磚混房屋倒塌,出現裂縫。(@央視新聞)

  【12月19日00:53】

  甘肅積石山縣6.2級地震致房屋倒塌和人員被困 救援力量正趕赴震中

  地震發生後,甘肅消防總隊立即啟動一級響應,調派蘭州、隴南、臨夏、甘南、武威、白銀、定西、新區、訓保9個支隊,2支重型、7支輕型地震救援專業搜救隊共580名消防救援人員、88輛消防車、12條搜救犬,攜帶生命探測儀等地震救援裝備器材1萬餘件(套)集結趕赴震中。

  目前,臨夏支隊積石山大隊出動前突力量4車30人正在震中核實情況並開展人員搜救。據初步了解,積石山縣縣城周邊部分平房倒塌,大河家鎮有3個村部分房屋倒塌和人員被困,消防救援力量正在趕赴途中。(央視新聞客戶端)

  【12月19日00:34】

  甘肅積石山發生6.2級地震 已知有房屋受損

  據了解,臨夏州、蘭州市、武威市等多地震感強烈,震感持續了近20秒。

  記者從積石山縣了解到,已有部分房屋受損,吊頂垮塌、墻皮脫落。

  此外,青海省西寧市、海東市等地震感明顯。(央視新聞客戶端)

  【12月19日00:32】

  本次地震周邊5公里內的村莊有黃草坪、大山莊、河崖村、積石山民俗村、尕護林、趙家地、大溝、蓋新坪、怕溝灣、二溝,20公里內的鄉鎮有石垣鎮、吹麻灘鎮、劉集鄉、柳溝鄉、大河家鎮、寨子溝鄉、中咀嶺鄉、居集鎮、郭幹鄉、關家川鄉。

  震中距積石山保安族東鄉族撒拉族自治縣8公里、距青海循化撒拉族自治縣32公里、距臨夏縣34公里、距臨夏市42公里、距永靖縣53公里,距臨夏回族自治州40公里,距蘭州市102公里。

  根據中國地震臺網速報目錄,震中周邊200公里內近5年來發生3級以上地震共24次,最大地震是本次地震。(中國地震臺網)

來源:中國網    | 撰稿:辛文    | 責編:俞舒珺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5 8189 2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