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原創 專題 新經濟 曝光臺 中國訪談 中國三分鐘 沖浪特殊資産 潮評社 溫州 紹興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廬 文娛 元宇宙
您的位置:首頁 > 要聞 新聞詳情
“浙産朱雀”實現“一箭三星”,強大中國製造如何賦能商業航太?
發佈時間 | 2023-12-09 09:08:26    

   在霍去病將美酒倒入泉水供全軍飲用的那片大漠中,“浙産朱雀”第三次飛天再度獲得成功。

  今天(12月9日)7時39分,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朱雀二號遙三運載火箭點火升空,將搭載的鴻鵠衛星、天儀33衛星及鴻鵠二號衛星順利送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獲得圓滿成功。

  朱雀1.jpg

  藍箭航太供圖

  朱雀2.jpg

  圖源:央視軍事

  為什麼説“連續成功”?因為7月12日朱雀二號遙二火箭成為了全世界首枚成功入軌的液氧甲烷火箭。其意義有多大?甲烷火箭憑啥站上全球商業航太C位?可以回看潮新聞當時的報道。

  朱雀3.jpg

  點火發射瞬間。藍箭航太供圖

  這是一隻從浙江飛向太空的“朱雀”。在浙江,藍箭在湖州有發動機智慧製造基地、在嘉興有火箭製造基地,在技術自主可控的同時保障了穩定批量生産。

  在技術上和商業上都實現了“從0到1”,接下來就要“從1到10”了。極力降低成本,極力提高效率、安全性和可靠性,中國這些不到10歲的“造箭新勢力”們亟需實質性提高市場競爭力,在衛星網際網路時代直面最“卷”的競爭與最強烈的挑戰。

  給民商航太人信心和底氣的,是獨步全球的“中國製造”。

  朱雀4.jpg

  藍箭航太供圖

  愈挫愈勇

  中國朱雀跨越式發展“超車”美國星艦

  “第一次商業發射,我們就實現了‘一箭三星’。”

  藍箭航太⽕箭研發部總經理、朱雀二號副總指揮兼副總師戴政不無自豪地告訴潮新聞記者,朱雀二號遙三火箭搭載的三顆均為商業衛星,均順利進入460公里高度的太陽同步軌道。

  很多人都對馬斯克的SpaceX(太空探索技術公司)一次次炸火箭的故事耳熟能詳。其實,“浙産朱雀”一路飛來,迎面撞上的同樣是連連的挫折和坎坷。

  2018年10月27日,藍箭的第一發——固體火箭朱雀·南太湖號在酒泉搭載微小衛星“未來號”發射升空,由於三級出現異常,衛星未能入軌。

  面對“當頭一棒”,藍箭航太做出一個令世人驚訝的決定——不再繼續投入固體火箭直到發射成功,而是按原定規劃開工液體中型火箭朱雀二號,用的還是全球最前沿的甲烷動力,從來沒有任何國家發射過,而且液氧甲烷發動機沒有依賴國家隊,靠自己“摸著石頭過河”。

  2022年12月14日,朱雀二號遙一火箭首飛,一二級主機飛行正常,但二級遊機工作異常,任務失利。

  連遭挫折的藍箭航太通過地⾯試車試驗故障復現和改進措施試車驗證的歸零⼯作,改進了火箭設計的薄弱環節,終於在7月12日發射遙二成功,在馬斯克的星艦手裏搶來了意義重大的“全球第一”。

  據戴政介紹,藍箭通過遙一、遙二火箭的飛行實測數據的分析,調整改進遙三⽕箭局部設計狀態,持續提升了火箭的可靠性,“每一發火箭,都比前一發更完善”。

  朱雀6.jpg

  衛星上箭。藍箭航太供圖

  新目標是實現商業閉環

  未來三年每年發射次數翻一番

  藍箭CEO張昌武曾經説,民營航太完成技術的從0到1後,還要完成商業化的從0到1。

  “遙三的成功發射,意味著朱雀二號⽬前已算是基本上成熟可靠,可以把它推向市場了。接下來我們還要實現一個商業閉環。”

  黃河解釋説,商業閉環意味著實現商業全流程的交互,包括早期市場開拓,明確任務之後的正式簽約,再到⽕箭方和衛星客戶方的緊密協同,確保整個任務全鏈條通暢,實現任務的最終交付。只有全流程走完,公司才能通過提供運載服務獲得相應的現金流支援,這就是⼀個完整的商業閉環。

  “到最後是要實現我們的盈虧平衡,甚至未來的盈利,只有⾛到真正盈利的那一天才算我們的商業模式是正式建⽴起來的,所以要完成這個完整的閉環,還有⽐較漫長的道路要走。”黃河説。

  商業航太企業在實現盈利前,普遍有一個漫長而難熬的“燒錢”過程,前期投入巨大。SpaceX在獲得NASA(美國航太局)第一筆合同之前,“燒”掉了相當於37億元人民幣;據公開數據顯示,藍箭航太在2015年成立後的前三輪融資共計18億元。

  在酒泉,藍箭自建了中國首個甲烷火箭發射工位。後續朱雀二號還將利⽤藍箭航太掌握的設計、生産、試驗、測發全鏈條能力進一步提升火箭運力。

  藍箭航太副總裁、行銷與交付中⼼總經理黃河還立下了一個Flag:⽬前藍箭計劃2024年發射3次,2025年發射6次,2026年發射12 次,每年翻一番。

  朱雀7.jpg

  吊裝遙三火箭。藍箭航太供圖

  星網推動“中國製造”賦能中國航太

  要與全球最優秀對手掰手腕

  “我們的目標市場既包括⾯向商業客戶的發射服務交付,同時我們也做好了充足的準備,為國家級的重點星座規劃任務提供相應的發射服務支援。”黃河説。

  當前最令人矚目的“國家級的重點星座規劃任務”,應該算是中國星網了,這是推動中國商業航太發展的重要力量。

  2020年,衛星網際網路納入新基建。2021年4月26日,中國衛星網路集團有限公司(中國星網)正式成立。國務委員王勇出席成立大會並指出,組建中國星網,是立足國家戰略全局、順應科技産業變革大勢的重大舉措。

  衛星網際網路因其高頻寬、廣覆蓋的優勢特性,以及潛在的高經濟附加值,已在全球範圍內掀起建設熱潮。

  SpaceX的星鏈便是此領域的全球“領頭羊”。截至11月8日,主要由獵鷹9號火箭發射的星鏈衛星在軌運作約5056顆,活躍用戶數量超200萬,還在過去一年中實現了盈利。

  7月15日,美國佛羅裏達州,晚上11點50分,SpaceX獵鷹9號火箭在卡納維拉爾角空間站的40號綜合設施發射54顆星鏈衛星。

朱雀8.jpg

  7月15日,SpaceX獵鷹9號火箭在卡納維拉爾角發射54顆星鏈衛星。圖源:視覺中國

  整個近地軌道的航太器容量大約只有6萬顆,光在軌的星鏈衛星就接近1/10。

  面對國際競速、“先佔先得”的頻率軌道資源,以及佈局下一代通信技術的寶貴時間窗口,時不我待。

  目前,國內在衛星規模化生産方面已有所突破,比如吉利時空道宇的衛星工廠,已形成一天生産一顆衛星的高效産能。

  衛星大批量造出來,緊接著就是快速批量發射部署。因此,壓力就傳導到火箭企業,無論是“國家隊”還是民企,都面臨著巨大的挑戰。

  長期以來,中國航太事業是以重大科研為主的模式,形成了以保障航太重大工程為核心的航太工業體系,尚未構建出真正意義上的市場化工業産品。衛星網際網路産業,尤其部署數千上萬顆衛星的巨型低軌寬頻通信星座的迫切需求,倒逼航太産業與社會化工業體系有機融合。

  作為世界第一製造業大國,中國擁有強大的工業體系和全球最完整的製造業産業鏈,許多領域的“中國製造”擁有無與倫比的性價比,可以成為中國發展商業航太的強大後盾和底氣。

  分析人士認為,中國星網計劃有望推動國內航太體系的包容、開放,加速航太産業與汽車、手機、機器人等中國先進製造業融合創新,通過強大工業體系和供應鏈反向賦能,推動中國航太工業乃至高端製造業邁向新高度。

  “如果説未來有可能趕上並超過美國商業航太的國家,中國應該説是唯⼀的可能。”戴政認為,“中國製造”優勢是“價格便宜量又足”,依託我國齊全的基礎工業能力和供應鏈,能夠打造出足夠有競爭力的中國商業航太産業,並且中國也有足夠優秀的工程師隊伍和⼈才基礎,有望在全球舞臺上和最優秀的對手掰掰手腕。

來源:潮新聞    | 撰稿:記者 屠晨昕    | 責編:周宣印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5 8189 2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