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原創 專題 新經濟 曝光臺 中國訪談 中國三分鐘 沖浪特殊資産 潮評社 溫州 紹興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廬 文娛 元宇宙
您的位置:首頁 > 要聞 新聞詳情
批發市場,如何念好生意經
發佈時間 | 2023-11-15 08:57:06    

   熙熙攘攘的人群、與攤主“回合製”砍價……在批發市場淘貨的時光是很多人心中難忘的回憶。

  隨著資訊技術的飛速發展和現代商業流通體系的日臻完善,線上線下交易渠道持續增加,批發市場不再是人們採購商品的常見去處。

  傳統批發市場式微了嗎?

  11月8日,各地市場代表、專家學者共赴全球最大小商品市場所在地——義烏,參加第十三屆中國商品市場峰會,以“重創新、強改革、促開放——商品市場新發展新路徑新活力”為主題,把脈中國商品市場發展走勢。

  在專家學者觀點的碰撞中,在各市場代表分享的故事中,商品市場的明天正被重新定義。

  從大數量向高品質轉變

  1978年以來,我國的集貿市場逐漸熱鬧。浙江、廣東等地區,率先涌現出眾多小販匯聚的貿易集市。這些集市隨後演變成“批發與零售”並存的商品市場,也就是後來人們熟知的批發市場,現在被業界稱為“商品市場”。

  從總量數據來看,如今的商品市場似乎確實有點式微。據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在本屆峰會發佈的《中國商品交易市場融合創新發展報告》顯示,2021年底,我國年交易額超億元的商品市場數量降至3753個,減少了1441個,相對歷史峰值降幅為27.74%。攤位數相對歷史峰值減少了740410個,降幅為20.95%;特別是2017年至2020年,市場攤位數每年減少數量都是六位數,減少幅度都超過了3%,下行勢頭較為劇烈。

  雖然年交易額超億元的商品市場僅佔全部商品市場約10%,但其發展和變化足以映射出商品市場的深度調整和趨勢。

  不過,比對浙江的數據後,記者發現,“減量”的另一面是“提質”。

  2013年以來,浙江商品市場數量從4316家優化至目前的2960家,但商品市場成交總額並沒有受影響,反而年年攀升,2022年底已達2.13萬億元,場均成交額為7.61億元。今年前三季度,全省商品市場成交額達1.65萬億元,場均成交額為5.58億元,同比分別增長8.49%、4.35%,市場盈利能力持續提升。

  省市場監管局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這些年,浙江確實有不少商品市場因為沒有及時轉型發展,經營不善而關閉。但同時,浙江近年也主動對商品市場進行了改造提升,發展方向正從大數量向高品質轉變。

  1997年,浙江在全國首次開展星級文明規範市場創建活動。26年來,浙江通過星級文明規範市場、放心農貿市場、“五化”(便利化、智慧化、人性化、特色化、規範化)市場創建等載體,持續推動全省商品市場軟體硬體水準提升、線上線下功能做強。

  截至目前,全省共有星級市場1843家,放心農貿市場1176家,“五化”改造市場982家,涌現出一批規模大、輻射強、功能全的全國知名大型商品市場。

  中國社科院財經院流通與消費研究室副主任王雪峰認為,商品市場如今確實已經由飽和淘汰的後期階段進入到了創新引領高品質發展時期,因而商品市場的功能不但不會被弱化,反而會因創新賦能不斷強化提升。

  王雪峰表示,以往傳統商品市場的核心功能是聚集交易,但現在的商品市場正在向供應鏈管理中心、産業鏈管理中心轉變,向供給體系樞紐和産業體系創新源轉變,向現代流通體系的核心節點升級。在此趨勢下,商品市場的交易功能相對會弱化,但創新引領功能、産業協調功能、價值創造功能會逐步強化和提升。

  擁抱變化才能活下去

  據《報告》預判,未來幾年,商品市場數量還會繼續減少,直到市場供給過剩的局面得到緩解。如何在這去粗存精、優勝劣汰的大潮中活下來,且活得更好?

  記者在採訪中發現,數字化成為與會嘉賓口中頻繁出現的關鍵詞。

  浙江省發展規劃研究院副院長蘭建平認為,商品市場的未來必定離不開數字化,“如果説商品市場1.0是有形市場,座商;那麼2.0就是無形市場,電商;更重要的是,3.0的商品市場形態,是什麼商?更值得關注和研究。”

  蘭建平表示,應加大對商貿流通數據整合開發力度,暢通政府部門、平臺、企業間數據流通機制,提升數據共用商用水準,為更多市場主體提供算力資源支援和優惠服務,促進商貿流通數字化的創新創業。

  據調查,數字化也確實成了如今浙江商品市場的轉型升級法寶。

  作為浙江商品市場龍頭中的龍頭,近年來,義烏中國小商品城的發展勢頭依舊如誕生時那般迅猛。在峰會此次發佈的各類榜單中,該市場分別拿下中國商品市場綜合百強和功勳市場榜單的榜首。2022年,義烏中國小商品城成交額突破2000億元,連續32年居全國專業市場第一。

  跟隨時代發展趨勢主動“觸網”,就是義烏中國小商品城在疫情困難時期仍舊實現高速增長的秘訣之一。

  義烏中國小商品城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楊旸就在會上分享道,這兩年,國際經濟、政治局勢較為複雜,客流、錢款都有不同程度的不通暢。對此,整個集團進行了較大力度的改革。

  2020年,義烏中國小商品城用半年時間開發上線了Chinagoods官方網站,把線下7.5萬家商戶一一上線,並在海內外進行綜合引流,有效解決了客流哪來的問題。該市場還通過收購第三方支付牌照,開發電子支付“義支付”,幫助經營戶在全球100多個國家和地區進行當地貨幣的直接收款,解決了錢款不暢的問題。

  數字化之外,越來越多的商品市場開始注重對原創設計的研發和保護。

  2011年,背靠平湖外貿加工的生産供應鏈優勢,平湖服裝城正式開業。“當時開過百貨,做過外貿館和全品類批發,但因産品定位與內需不匹配,前幾年服裝城總的商鋪只有500來戶,經營業態也比較雜亂。”浙江平湖服裝城有限公司董事長胡國華説道。

  經過一番研究調研之後,該市場團隊一致決定聚焦羽絨服業態,把10萬多平方米全部改造提升用來做羽絨服,原來的OEM模式(設計由客戶提供)也升級為ODM模式(生産方自主原創設計)。每年,該市場還會專門組建抽查小組,聯合平湖市場監管局不定期對商戶進行羽絨抽查,並出臺平湖中國服裝城款式登記制度,在市場範圍內對市場原創給予款式保護。

  如今,該市場內擁有原創設計羽絨服超過2萬款,不少網路羽絨服爆款都出自平湖。根據估算,該市場羽絨服的年銷售量已超過1.5億件。

  “其實在我們的調研中也發現,那些不擁抱變化的市場會被淘汰,努力創新改革的市場只會越活越好。”省市場監管局市場合同處副處長許麗萍認為,雖然現在商品市場競爭格局正在加劇,但若商品市場選準了適合的發展模式,成長空間依然非常大。

來源:浙江日報    | 撰稿:全琳珉    | 責編:俞舒珺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5 8189 2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