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原創 專題 新經濟 曝光臺 中國訪談 中國三分鐘 沖浪特殊資産 潮評社 溫州 紹興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廬 文娛 元宇宙
您的位置:首頁 > 要聞 新聞詳情
焦點訪談丨揮別亞運 最憶杭州
發佈時間 | 2023-10-10 09:00:59    

   隨著燃燒在杭州奧體中心體育場的亞運聖火緩緩熄滅,杭州第19屆亞運會正式閉幕。桂花成實向秋榮。16個日日夜夜,我們享受了亞運帶來的快樂和滿足,也見證了亞洲健兒疫情後最溫暖的重逢。亞洲地區山海相連、人文相親,亞運會搭起民心相通的重要橋梁。風雅錢塘、詩畫江南,在這個丹桂飄香的季節,“最憶是杭州”。

  錢塘江畔,杭州亞運會主場館——杭州奧體中心體育場內,燃燒了十六天的亞運聖火點亮了告別的夜空。十多天來,我們見證了來自全亞洲45個國家和地區的體育健兒在賽場上奮勇拼搏、揮灑汗水。閉幕式恰逢中國二十四節氣的“寒露”,正是杭州荷桂交替的時節。閉幕式上,杭州借荷花和桂花,惜別八方來賓,期盼來日再聚。

  閉幕式上,亞運會“數字火炬人”——“弄潮兒”再次驚艷亮相,它和現場所有的觀眾、演員一起比了一個愛心之後,共同見證了杭州亞運會火炬緩緩熄滅。火炬熄滅後,“數字火炬人”依依不捨轉身離開,它由億萬顆星光匯聚而成,也再次幻化為滿天星光,灑向杭州,飛向亞洲。

  亞運會作為亞洲地區最大規模的綜合性體育賽事,不僅在體育領域起到了推動作用,更在人文交流與合作上産生了深遠的影響。通過體育賽事和文化展示,人們之間的交流與了解得以促進。這不僅是亞洲健兒競技的舞臺,也是亞洲文化的盛會,多元文明交流互鑒的重要平臺。

  阿裏是新加坡板球隊的運動員,他曾經在上海的國際學校生活學習了7年。

  闊別12年,阿裏作為新加坡隊的運動員再次來到中國,來到杭州參加亞運會,他覺得很熟悉也很親切。

  零碳吉祥物玩偶“宸宸”“琮琮”“蓮蓮”、10個回收飲料瓶做成的雙肩包、1000克稻殼做成的零碳飛盤……運動員村裏,很多外國運動員離開杭州前都會到這裡選購紀念品,送給家人。

  本屆亞運會秉承的綠色、智慧、節儉、文明的理念也有很好的實踐。這些琳瑯滿目的綠色低碳産品詮釋了本屆杭州亞運會的“綠色”主色調。“綠色”是杭州亞運會的辦賽理念之一,環境保護和可持續發展涉及每個人的切身利益,杭州亞運會是如何做到綠色辦賽的呢?

  杭州奧體中心游泳館,承辦了本屆亞運會游泳、跳水和花樣游泳項目比賽,照理説是個耗水大戶,但實際上它可是個名副其實的節水標桿。到底是怎麼做到的呢?

  杭州奧體中心游泳館運作團隊工作人員肖振忠:“這個水放的估計有兩年了吧。”

  記者:“自從這批水進來以後,一直到比賽開始,現在比賽結束都沒有更換?”

  肖振忠:“沒有更換。”

  不需要換水的秘密就藏在地下系統裏面,這套系統分作幾個環節,首先是一個毛髮過濾系統,水中的雜質通過這套系統進行收集和過濾;接下來池水需要經過硅藻土過濾器,可以排除掉池水中80%以上的懸浮物和細菌,經過處理的池水再通過加熱系統送回到泳池中,就完成了一次對水質的迴圈凈化。

  水量要節約,水質也要保障,杭州奧體中心游泳館對於水質檢測有著嚴格的程式和標準。

  有了這套凈水系統,每年節約9萬噸水,相當於4000杭州人一年的用水量。而這些場館和設備不僅會服務於本屆亞運會,也會在亞運會之後繼續服務於全體市民。像這樣的綠色體現在亞運會當中還有很多,比如亞運會所有用電都是可再生能源的綠電,比如亞運場館內的各種綠色倡議,在踐行的同時,也向每個人傳遞著綠色的理念。

  杭州亞運會讓人印象深刻的除了綠色理念的實踐以外,還有就是智慧。本屆亞運會共推出了近20項首推、首創、首用的應用和科技。這些硬核科技為亞運會提供了強大支撐。比如首個“雲上亞運”,實現亞運核心繫統100%上雲,大幅提升了計時記分等核心繫統的處理速度。在裁判員確認成績後,5秒鐘就可實現賽事資訊發佈。“智慧”的理念不僅僅體現在賽場內,也體現在場外。比如,對於舉辦地城市的居民來説,這次杭州亞運會在亞運專用車道的設置上,因為有了科技賦能,讓大家的日常出行有了保障。

  中午1點鐘,在杭州市奧體街和揚帆路的路口,可以看到路上車流量不小。但是亞運車道上方的LED屏上卻顯示“本時段社會車輛允許借用”。這種依靠數字技術實時感知車速、動態精準啟用的亞運數字專用車道現在已為杭州市廣大駕駛人所熟悉和適應。

  實際上亞運車道並不是全程開啟的,而是要經過研判,在路況暢通的情況下,亞運車道上賽事車輛和社會車輛都可以通行,但是一旦道路出現擁堵,根據賽事車輛所處位置,亞運車道就會開啟。

  杭州在亞運村、競賽場館等亞運相關設施之間370公里的通勤道路上,科學規劃了142公里的亞運數字專用車道,根據賽事車輛的通行速度和密集度,運用數字交通控制技術遠端控制,精準啟用“本時段亞運專用”“本時段社會車輛允許借用”兩種模式,最大限度地將亞運賽事和城市交通統籌好。

  辦好一次會,提升一座城,秉承著綠色、智慧、節儉、文明的理念,針對大家最關注的賽後杭州亞運會場館的使用和運營問題,杭州亞組委相關負責人介紹,杭州亞運會的場館也已經確定了第三方運營單位,將實行市場化運營,杭州不單單舉辦了一屆成功的亞運會,更要打造國際“賽”“會”之城。

  杭州亞運會不僅僅留下了更為廣闊的文化、體育發展大平臺,也極大推動了城市路網的優化升級和人居環境的有效改善。比如杭州地鐵,2015年申辦成功時有81.5公里,到現在已經增長到516公里,里程數躍居全國第五。

  本次亞運會除了杭州之外還有五座協辦城市,分別是寧波、溫州、湖州、紹興、金華。

  “杭州為主,全省共用”,杭州亞運會是歷史上協辦城市最多的一次亞運會,實際上,辦好一次會,提升的是幾座城。快速路穿江連城,地鐵網縱橫四方,疾馳的“復興號”讓山海相牽,這樣一個由幾座核心城市連起來的一小時交通圈,將會帶動周邊更廣闊地區的發展。而通過合作和協調發展,可以推動杭州與周邊城市實現資源共用、優勢互補和協同發展,進一步促進整個區域的經濟社會發展。

  賽場內外,我們共同見證了體育和文化的交相輝映,見證了中國和亞洲的美美與共。杭州亞運會給四十多億亞洲人民留下了恒久的亞運記憶、杭州記憶、中國記憶。亞運惠民。亞運會不僅為人們奉獻了一場體育盛宴,也推動了城市品質提升,更為當地相關産業的發展賦予了新的活力。“心心相融,愛達未來”。亞運會和中國的故事還遠未結束,亞洲人民的友誼和未來還將繼續書寫。

來源:央視新聞    | 撰稿:辛文    | 責編:俞舒珺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5 8189 2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