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學校、建公路、養老托幼……每年下半年,全國各地都會向群眾徵集民生實事意見,通過各地人大代表票決的方式確定入選名單,到來年重點實施落地。
這項制度在2008年最初起源於寧波市寧海縣。15年間,它秉持著“為民辦實事”的初衷,從寧波向浙江全省、全國推廣,成為人大系統一張“金名片”。
然而,實施多年後,不免出現“走樣”的情況。比如,一些地方,特別是市縣一級,某種程度上,項目由“群眾提”變成了“政府提”,票決制逐漸流於形式,監督評價難以落實……
在這樣制度發軔地寧波同樣有類似問題存在。也正因此,寧波市人大刀刃向內,於今年9月開始實施《關於深化“四大機制”完善民生實事項目人大代表票決制的決定》,用全鏈條機制更有效回應“為民”初心。
金名片:它從寧海走向全國
民生實事項目人大代表票決制是寧波人大工作創新發展的一張“金名片”。
故事要從近20年前説起。
據《習近平浙江足跡》一書記載:2004年6月,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習近平同志到湖州調研時提出一個重要問題:如何從群眾十分重視、幹部容易忽視的“小事”入手,建立健全為民辦實事長效機制?
在他的提議和推動下,2004年10月,浙江在全國率先出臺《關於建立健全為民辦實事長效機制的若干意見》,明確浙江為民辦實事的十大重點領域,並就民情反映、民主決策、責任落實等做出全鏈條制度安排。
次年,浙江省政府工作報告首次提出“突出抓好十個方面實事”,這些項目以財政性資金投入為主,具有普惠性和公益性,原則上當年就可完成。自此,浙江每年為民辦十方面實事的溫暖征程正式開啟。
如何讓實施的民生實事項目決策更科學?2008年,寧波寧海縣出臺了民生實事人大代表票決制的機制。當地希望進一步發揮鄉鎮人大法定職能,在力洋、大佳何兩個鎮試行該機制。也就是在民生實事項目形成候選名單後,由人大代表投票表決確定最終入選項目,並全程跟蹤項目進展。
在試點成功的基礎上,這一機制從鄉鎮推廣到街道,再到縣市和省級層面,並影響全國人大系統。
2016年,省人大常委會將票決制的經驗做法寫入《浙江省鄉鎮人民代表大會工作條例》。2017年6月,寧海縣在北京召開的全國推進縣鄉人大工作和建設經驗交流會上做分享,當年就有全國各地80多批1300多人次前來考察學習。
如今,寧波要持續擦亮這張“金名片”。
新探索:制度回歸價值原點
為民辦實事要把群眾的呼聲作為第一信號,做到讓群眾參與、讓群眾做主、讓群眾受益、讓群眾滿意。
當年,寧海縣力洋鎮的客運站破舊不堪,群眾期盼新客運站多年,但因拆遷徵地難以推進。當地成為首批試點之後,“改造客運站”以首位高票入選。此後,新客運站前期工作順利完成,最終提前完工。
民生實事要切實做到群眾心坎上,最重要的是由群眾提出需求。
但寧波市人大常委會研究室副秘書長岑建衝坦言,這些年民生實事實施的公眾參與度並不高,不少地方將政府原本要做的工作納入其中,制度設計的“群眾提”實際上變成“政府提”。
究其原因,常態化的徵集渠道缺失,集中徵集的時間窗口又比較窄,加上沒有用好數字平臺,這些因素疊加導致群眾的獲得感不強。
在大佳何鎮,“人大代表聯絡站”模式正在探索實施。當地將每年8月9月作為集中徵集月,每月16日為常態化接待日,設固定聯絡站和流動聯絡站,人大代表將駐點聽取群眾意見,同時線上上開設代表意見群。
“這一模式從2021年開始實施,已經初現成效。”大佳何鎮人大主席李傑説,去年,該鎮徵集的線索一半以上來自群眾。
吸收基層首創經驗,《決定》提出“常態徵集+集中徵集”夯實民意基礎。
一方面,政府和人大分別搭建數字化應用平臺、建立全天候徵集通道,並設置代表聯絡站等線下徵集路徑。另一方面,將每年9月設為集中徵集月,通過大眾媒體、政府座談會、人大實地調研等方式,提高民生實事的關注度。
民眾參與和民意基礎是制度設計的價值原點,必須讓群眾關切為民生實事項目提供方向、夯實基礎。
科學性:票決制標準各不同
群眾所需,為何要差額票決?
最初,鄉鎮考慮到財政資金有限,只能就急就近。隨著層級提升、時代推移,應當採取怎樣的決策標準,各地人大走出特色路徑。
以大佳何鎮為例,當地基於財政有限的考慮,給項目票決帶上“緊箍咒”。
一是捨棄“帶帽”項目,明確以本級政府財政預算資金為主。也就是不包括配合上級政府組織實施的項目,杜絕將原本要做的事重復納入。
二是設置上限、取消下限,投資5000萬元以上的項目一般列入重點工程,不再列入民生實事;原本“投資必須300萬元以上”的下限被取消,讓投資小呼聲大的項目也能入選。
寧波鄞州區姜山鎮有另一番考慮。
由於鄉鎮受土地、資金限制,許多需求提了多年仍然缺乏可行性。考慮全局,姜山鎮有時會搭上級政府的“便車”,比如一些投資額較大的項目由區出資、鎮實施,便於調動力量解難題。
總之,各級人大要結合本地實際條件與群眾急難愁盼,為項目篩選過程提供標準依據。
2016年寧海長街鎮票決制計票現場
而在多年實踐中,人大審議決定過程往往趨於程式化,沒有充分發揮作用。有些人大代表甚至不了解項目的詳細資訊,只能象徵性行使選擇權,進行“打包式”投票。
對此,《決定》提出“會商論證+大會票決”優化項目選定。
比如市人大常委會主任會議要建立與市政府會商機制,人大相關機構要在票決前將詳細資料發送給人大代表,並組織實地調研考察,政府需派員聽取意見,對候選項目作修改完善等。
落選項目也有了好去處。大佳何鎮、姜山鎮已經嘗試把不具備可行性或未入選的項目存入儲備庫。《決定》也明確,政府要建立民生實事儲備項目庫,與人大共同做大儲備來源、培育使之成熟。
票決制的關鍵是做好民意的吸納和轉化,最終取得“政府所能”與“群眾所需”的最大公約數。
獲得感:不怕事大不嫌事小
在民生實事中,可以看到兩對大小關係:全面覆蓋的大類,或是指向精準的小項;基建大投資,或是暖心小事。
大與小哪種更好?來看項目成效。
9月,大佳何鎮改擴建後的中心幼兒園開學了。這項民生實事工程將總園旁的成人學校和偏遠分園做置換,把540個學位全部合併,解決了生源向鎮中心轉移、外來子弟增長等造成的工學矛盾,備受家長好評。
而在姜山鎮,老舊小區消防設施改造在多個片區實施。這些房屋以木結構為主、過道狹窄,曾發生幾次險情。人大代表提議後,全鎮範圍內投入20多萬元修整這些片區的消防設備,最大程度降低消防隱患。
無論是小項還是大類,只要落在實處就能惠及群眾。“大家對單一工程更可感,但大類也包括小項,尤其縣級以上要考慮系統性,希望涉及範圍更大,更具普惠性。”寧波市人大常委會研究室副秘書長岑建衝説,“因此,關鍵是要以群眾獲得感為標準。”
再來看大投資與小服務的關係。浙江各級民生實事仍以交通、住房、醫教、水利等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居多,投資動輒上百萬元。而借鑒上海的民生實事,開設愛心暑托班、為獨居老人加裝燃氣報警器、推出藝術普及教育活動……多見這樣花費不多卻提升市民幸福感的暖心小事。
多年來,浙江各地基建項目趨於完善,公共服務、精神文化類項目的需求正不斷提高,民生實事必須跟上新需求。
鄞州區人大中河街道工委主任方毅告訴記者,對比鄉鎮和街道就能看到這種趨勢,街道的基建基礎較好,民生實事中“軟服務”也就更多。
鄞州最美上學路
“不怕事小,送臺戲、修條路都是好的;不怕事大,哪怕要建設幾年、上億元投資,我們也努力。”姜山鎮人大主席蔣優豐説。無論是大還是小,做得好不好最終都要由群眾來判斷,永遠錨定“為民辦實事”的內核。
靠機制:監督有效激勵有為
不過,要徵集到群眾的建議意見卻是件難事,尤其是大類項目,給監督評價環節提出了難題。
有人大代表向記者反映,由於大類包含項目較多,難以全面實地考察;尤其是全局性的目標,比如“隨遷子女85%就讀公辦學校”,無法精確驗證。
也正因此,這些年人大監督總體上還是以粗線條、程式性監督為主,難以有效跟蹤。同時,目前尚未搭建公眾參與監督的工作機制。
評價環節也面臨相同的問題。調查顯示,全市仍有12%的項目未開展滿意度測評,只有53%的代表參與測評。
測評結果只能粗線條地反映總體體驗,滿意率的差異性不明顯,37%的代表認為測評效果一般或沒有發揮實質作用。
前期,寧波市人大曾組團去深圳考察,發現當地的人大代表在監督評價中發揮更大的作用,甚至存在中途叫停民生實事項目的案例。
如何發揮機制的激勵作用?在大佳何鎮,民生實事票決制數字應用平臺已嘗試開發了評價體系。群眾可以為實施完成的民生實事點讚,也可轉發至社交平臺。首年試用就迎來了16萬人次的點讚總數,達到很好的測評效果。
借鑒各地經驗,《決定》提出,人大每季度至少開展一次監督活動並形成量化報告,推動三級人大代表進代表聯絡站、進社區網格,代表參與率達90%以上。
9月13日,寧波市人大常委會2024年民生實事項目集中徵集會線上直播
在公眾監督方面,將每年9月第一週確定為民生實事項目市民監督周,並實施“直播+雲監督”“碼上監督”等形式。而在評價環節,將開展全體人大代表滿意度測評、公眾滿意度測評。
習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時曾提出,要使為民辦實事工作長期堅持下去並不斷深化提高,關鍵在於把制度建設貫穿到實事項目的選擇、決策、實施和督查、考核等各個環節,形成一整套比較完善的工作運作機制。
如今,全鏈條機制更新將在寧波率先推開。
(本文圖片由寧波人大、寧海人大提供)
來源:潮新聞 | 撰稿:翁傑 胡靜漪 | 責編:汪傑菲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5 8189 2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