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原創 專題 新經濟 曝光臺 中國訪談 中國三分鐘 沖浪特殊資産 潮評社 溫州 紹興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廬 文娛 元宇宙
您的位置:首頁 > 要聞 新聞詳情
從做減法到做乘法 浙江開闢營商環境優化提升新賽道
發佈時間 | 2023-09-15 08:49:40    

   營商環境優化提升,浙江開闢新賽道——增值服務。

  9月14日,省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七次會議,對全省推進政務服務增值化改革實施意見進行審議,並強調要充分發揮政務服務增值化改革牽引作用,以改革攻堅推動民營經濟高品質發展。

  這項重磅改革,引領全國風氣之先。在今年4月的全省營商環境優化提升“一號改革工程”大會上提出增值服務這一概念後,杭州、衢州等7地已先行開展試點。

  政務服務增值化改革旨在推動政務服務,從傳統的便捷服務向增值服務全面升級。各級黨委政府在優化提升基本政務服務基礎上,整合公共服務、社會服務和市場服務功能,構建為企服務新生態。

  近期,記者走訪了相關改革試點地區。透過試點看改革,如果説傳統的便捷服務是做“減法”,以簡材料、減環節提升服務效率;那麼增值服務就是做“乘法”,通過整合提供人才、金融、科創等服務,為企業賦能倍增。

  這與多年來浙江全面深化改革的主線一脈相承,其關鍵仍在於探索“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更好地結合。

  各類衍生服務,為企業加倍賦能

  一流的營商環境,離不開一流的政務服務。

  多年來,浙江能從資源小省成長為經濟大省,關鍵在於處理好市場與政府的關係,通過簡政放權等一系列改革,構建服務型政府,在證照辦理、行政審批等政務服務上為廣大企業提供便利,不斷釋放市場活力。

  衢州構建全産業鏈創新生態增值服務。圖為浙江時代鋰電材料國際産業合作園項目。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當前,浙江正邁向高品質發展新階段。站在傳統産業轉型升級、新興産業培育壯大的關口,廣大市場經營主體對政務服務的各類需求也在轉變。除了辦理證照等基本政務服務需求外,它們對人才、金融、科創等社會服務和市場服務更為渴求。

  “我們有技術、有專利,但是缺少廠房、土地等固定資産,貸款融資很難。”杭州余杭敘簡科技公司,是一家專注于提供公共安全整體解決方案及服務的科技型中小企業。該公司董秘尹書娟説,現在一般的政務服務,點點手機就能辦理,很方便,但企業對金融、人才需求還面臨著難題。

  像敘簡這樣的輕資産、初創型、成長型企業越來越多,而傳統金融模式和手段難以精準匹配這類企業需求。針對這類企業的痛點問題,今年杭州市余杭區推進科創金融增值服務改革,把“知産”變成“資産”。

  經余杭區政府相關部門牽頭,敘簡的10項發明專利與區內其他10余家科技型中小企業的發明專利“打包”,以質押委託貸款模式,在深圳證券交易所正式發行智慧財産權證券化産品。敘簡因此獲得了1000萬元融資,用於下一步研發。

  杭州市余杭區為企業提供技術轉化服務。

  發明專利“由紙變金”,讓企業真正享受到實惠和紅利,是政務服務增值化改革的一個生動實例。

  與傳統的政務服務相比,增值服務從法定服務事項向為企業賦能添力的額外衍生服務轉變。增值服務的範圍、週期、內容更廣泛。

  省委改革辦將政務服務增值化改革定義為,各級黨委政府在優化提升基本政務服務基礎上,整合公共服務、社會服務和市場服務功能,圍繞企業全生命週期、産業全鏈條,提供更廣範圍、更深層次的政策、人才、金融、科創、法律、開放、公共設施等整合服務,構建形成全鏈條、全天候、全過程的精準、便捷、優質、高效的為企服務新生態。

  “形象地講,過去是通過‘做減法’提高政務服務的便利度,那麼現在是‘做乘法’提供其他各類衍生服務,發揮改革賦能的倍增作用。”余杭區委改革辦的負責人説,這項改革切中了當下企業所需。

  從更大範圍來看,國內外各地在營商環境的比拼中,已在增值服務領域做出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此前,浙江組織黨政領導幹部到上海、廣州、深圳、蘇州等地調研。比如,深圳搭建了為企服務平臺,企業可使用政策、數據、金融、科技、第三方服務等八大功能;蘇州市工業園區成立企業發展服務中心,打破園區各相關局辦職能分割弊端及行業限制,整合管委會、科信局、財政局等多個職能部門面向企業的200余項服務,提供整合服務。

  浙江學習借鑒各地的先進經驗,與本省的“四張清單一張網”、最多跑一次、數字化改革等已有改革經驗進行整合整合、迭代升級,從而形成了政務服務增值化改革的頂層設計。

  溫州灣新區深化眼視光産業創新綜合體“中國眼谷”建設。

  這項改革也是浙江主動出擊,進一步改善社會預期,提振發展信心,激發市場活力的關鍵之舉。

  物理整合,升級為系統整合

  為助推經濟進一步回升向好,這兩年,從中央到地方,各地各部門都出臺了一系列助企惠企的政策。政策雖多,有的企業卻不知道“哪一款”適合自己。

  記者在基層走訪時了解到,有一些大的民營企業甚至像政府部門一樣,專門成立了政策研究室,招聘人員研究政府出臺的各類政策。

  “政策較多,對接的部門也各不相同。”蕭山一家企業的相關負責人説。大企業尚可招聘專人研究政策,而一些實力有限卻亟需政策優惠的中小微企業,往往缺少辦法。

  政務服務增值化改革,被認為是浙江營商環境優化提升“一號改革工程”的主抓手。其中,一個重要的改革目的,就是要破解當前營商環境優化過程中,政策分散、零碎的難題。這場改革牽動的既有部門間物理空間上的整合,更有政策、機制的融合,具有系統整合性。

  按照目前全省政務服務增值化改革試點的探索經驗,各地已搭建了“一機構、一平臺、一個碼、一清單、一類事”。

  “一機構”即企業綜合服務中心,是改革舉措的落地平臺,也是面向企業群眾的窗口。“一平臺”和“一個碼”,是指企業線上綜合服務平臺和電子營業執照“企業碼”,它們作為兩大數字化工具提供數字賦能;“一清單”涉企服務清單,則是一項基礎工程,全面梳理企業能享受的各類服務事項;“一類事”服務場景,主要對標世行新評估體系中涉企服務的主要事項,推動指標優化服務提升。

  8月21日,杭州市錢塘區全新機構企業綜合服務中心正式亮相。走進中心,能看到這裡不同於傳統的行政服務中心,服務大廳不設置隔斷區,每個服務板塊設置一名首席服務專員,與企業代表進行“會客式”交流。

  “中心通過設置人才服務、科創服務、金融服務、法治服務等八個服務板塊,共136項增值化服務事項,為企業提供優質、高效的‘一站式’整合服務。”錢塘區相關工作負責人介紹,這裡整合有20多個部門、80余家社會機構資源。

  各地已經有行政服務中心,還有沒有必要再專門設置企業綜合服務中心?這是改革試點期間一些人的疑問。

  事實上,企業綜合服務中心不只是各部門的工作人員坐到同一空間辦公,解決企業辦事多頭跑的問題,更重要的是對照助企服務“一清單”,梳理“一類事”,打破部門間壁壘,實現機制的融合。

  從實際情況來看,錢塘企業綜合服務中心成立後,到府來諮詢、辦事的人不少,特別是小微企業辦事人員以及初創型企業負責人佔了多數。以人才服務為例,錢塘區高層次創業人才多,該板塊整合13個職能部門的優勢資源,可為人才企業提供20類42項增值服務,幫助人才從“科學家”到“企業家”的身份轉變。

  除了線下的平臺,更多增值服務和惠企政策可以線上上完成。全省各政務服務增值化改革試點地區更新了線上企業綜合服務中心,匯集了省市區多部門多項政策。

  “以前查詢惠企政策需要到各個部門去查詢,現在一個平臺就搞定。”位於錢塘區的浙江康萊特藥業有限公司政企事務負責人余慧婷説,涉及生物醫藥企業的政策專業性強,現在可以線上一站式查詢,補助也直接從線上兌現,真正給企業帶來真金白銀。

  對於這個線上服務平臺構想,浙江一位領導做了一個比喻,通過搭建數字化場景、運用算力,線上平臺就像會思考的ChatGPT,為企業提供定制化的增值服務,而不僅是一個搜尋政策的搜索引擎。

  從物理整合到系統整合,再到數據賦能,政務服務增值化改革立足企業視角,前移服務關口,主動感知企業需求,實現從政府“有什麼、給什麼”逐步向企業“要什麼、給什麼”升級。

  全鏈全週期,構建為企服務新生態

  8月底,浙江出臺了促進民營經濟高品質發展的32條措施。此次會議,省委主要領導強調充分發揮政務服務增值化改革牽引作用,以改革創新辦法打破制約民營經濟高品質發展的體制性障礙、機制性梗阻、制度性短板。

  如果把浙江以民營經濟為主的千萬市場經營主體比作一片森林,那麼營商環境就是陽光、雨露和土壤。從一粒種子到幼苗,再到長成參天大樹,營商環境貫穿各類市場主體的全生命週期。

  政務服務增值化改革,要構建的是一種為企服務的新生態。

  過去,浙江的市場經營主體大多是自發生長;而如今進入增值化服務階段,政府重點轉向對産業的悉心培育。

  但增值服務也不是政府對市場進行過度干預、拔苗助長,而是基於市場規律,推動形成法治化、市場化、國際化營商環境,以助力企業蓬勃生長。

  今年衢州出現了一個好現象,一些落戶當地的業內龍頭企業選擇“二期在衢州”。在衢州製造新城,時代鋰電二期,鵬輝能源二期,拓烯新材料高端光學樹脂材料項目二期等大企業的“二期項目”,均進入設計或施工階段。

  龍頭企業為何紛紛加注衢州?這種現象背後,是衢州近年來圍繞新能源創新全産業鏈全生命週期服務。

  這秉持的其實就是一種增值服務的理念。衢州聚焦産業鏈關鍵企業需求,加強延鏈補鏈強鏈的招商服務和全要素支援保障。以總投資479億元的時代鋰電産業園項目為例,衢州幫助鋰電項目完善了産業鏈上下游協調聯動機制,配套落地了燒鹼供應、電解液製備、電池回收利用等項目,使衢州成為該項目國內落地成本的洼地。

  不僅服務龍頭企業,也關注中小微企業,增值服務提供的是普惠服務,而非大企業的特權。

  今年,溫州灣新區通過招引頭部企業、共建研究院、引入高層次人才等舉措,深化眼視光産業創新綜合體“中國眼谷”建設。當地針對中小微企業法務缺失等共性風險點,專門上線“合規指導服務”功能板塊,為企業提供“合規指導”“合規體檢”等增值服務。目前,該項目已服務企業200余家次,幫助企業糾正涉法風險問題900余個。

  增值服務,不僅要錦上添花,更要雪中送炭。

  上市是企業發展成長中的關鍵一步。股權架構如何搭建,股權激勵如何規劃,哪些涉稅問題需要關注?不少擬上市的企業都存在這樣的疑惑。

  紹興市柯橋區今年試點開展了企業上市“一件事”整合辦理增值式政務服務改革。當地金融部門提供基本的諮詢、受理等基本政務服務外,還整合了社會和市場資源,邀請券商、律所的相關專家,到府輔導幫助企業明確上市路徑、完善上市方案、夯實上市基礎、提升規範水準,企業節省了寶貴的“時間成本”。

  當前,政務服務增值化改革,已由破題起勢轉為整體成勢,牽引“一號改革工程”,撬動政務環境、法治環境、市場環境、經濟生態環境、人文環境的進一步改善,取得新的標誌性成果。

來源:潮新聞    | 撰稿:施力維 于山 周楷華    | 責編:汪傑菲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5 8189 2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