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夏天,是“雙減”政策落地的第三個暑假。
學科培訓班停了,重復性的作業少了,疲憊感消失了……暑假回歸了。身邊的學生和家長,慢慢感受到了張弛有度的氛圍。學生可以出去玩了,有時間做更多學習之外的事,暑假生活變得繽紛多彩起來。
“官方帶娃”讓孩子學玩兩不誤
今年暑假,寧波各個區(縣、市)積極為有需求的家庭和學生開啟暑托班。和前兩年相比,今年的“官方帶娃”模式更有特色,孩子們的假期更為豐富。
近日,鎮海區鯤池小學二年級的謝牧岑和往常一樣背著書包來到學校,不過,書包裏裝的除暑假作業外,更多的是自己喜歡的課外讀物和益智類玩具。學校裏有一群小夥伴正在等著她一塊兒玩耍、學習,在這裡他們度過了一個別樣的暑期生活。
孩子在景區的“課本”前駐足。
鯤池小學的暑期託管服務第一期為7月5日至16日,第二期為8月14日至27日(不含週末)。暑托班除了讓孩子們自主閱讀、自主學習外,還開展了圍棋現場對弈、連環畫插畫講座等大師進暑托班特色活動,組織了豎笛、連環畫、蹦床、裝置手工、棒壘球、科技手工、電腦繪畫等體藝科特色課程。在託管最後兩天,學校還組織了暑托研學活動。
排練廳傳出美妙的琴聲,豎笛社團的孩子們在周峰老師的指揮下演奏曲目;教室裏,同學們目不轉睛地盯著王寧老師演示“沖浪紙飛機”的飛行方法;室內籃球館內,學生們在老師的帶領下認真學習運球、傳球等動作……孩子們的臉上洋溢著燦爛的笑容。
謝牧岑説,以前暑假在家沒人陪,娛樂活動只有一個人,相比之下,她更喜歡學校的暑期託管班,不僅可以看書、寫作業,還能學習到很多有意思的課程,認識不少新朋友,充實又快樂。
小朋友在海曙參加“遊文博”活動。
今年,像謝牧岑這樣在暑托班裏學玩兩不誤的孩子很多。鎮海區16所學校(19個校區)共開設了72個班級,1900余名學生報名參加。海曙區第一期暑期託管服務,有50所學校60個校區開班,接納學生1.76萬餘人次。北侖區也有超過7000名學生參加了暑期託管班。
職場“初體驗”收穫滿滿
走入職場、體驗角色、共用心得……今年暑假,很多孩子沒有“賦閒”在家,而是選擇了“上班”,好好把握這個接觸社會的好時機,從中發現了愛好和興趣,實現了職業啟蒙。
海曙區17個鎮(鄉)街道聯合轄區企事業單位開發了177家實踐基地208個實踐崗位,包括超市理貨員、銀行理財師、圖書館管理員、幼兒園助教、社區文明宣傳員等,為放假的孩子們提供一次真實的職場體驗。該區共有1853名中小學生“小職員”分批“上崗”,體驗了一次職場生活。
看看“小職員”們在“上班”過程中收穫了什麼——
“來,大家跟我往前走。這幅就是寧郡地輿圖,不過寧郡地輿圖的原圖很小,現在這幅大圖是請了專業的團隊手工繪製而成的。大家看一看,我們熟悉的鼓樓在哪呀?”在望京門城墻遺址博物館,海曙中心小學的沈之源面對到來的遊客,流暢地講解起相關史料,引得聽眾頻頻點頭。
“小小講解員”的優良表現離不開前期的精心準備。
“在上崗前,17名報名參加實踐的孩子都進行了一次培訓。
大家劃分資料內容,分組將知識點吃透。在講解稿裏,他們還增加了提問的內容,希望更好地與遊客進行互動,把寧波的歷史文化傳播給更多人。”帶隊老師説。
新六年級的劉皓辰同學負責講解的板塊是“城墻復現”。“這次我邊上班邊學習,了解了寧波規模最大的城墻遺址和城墻的建造過程,很開心與小夥伴分享知識。”他説,為了講得更好,自己還在家模倣主持人講話。
在距離望京門城墻遺址博物館約10分鐘車程的蓮橋第國醫堂,18名學生分成三組圍坐,進行豐富有趣的實操內容。在專業人員指導下,孩子們互幫互助,一起稱藥、包藥,並在過程中辨認各類常見中藥材。
“這是孩子第一次參加這樣的暑期活動,她對中醫很感興趣,覺得中藥材的氣味很香,一直想好好學習一下。”一名學生家長告訴記者,在國醫堂“上班”讓孩子了解了中醫藥知識,也體會中醫師的快樂與辛苦。
“亞運元素”融入暑期
今年9月,第19屆亞運會將在杭州隆重開幕,目前已經進入了倒計時。不少孩子的暑假,也因備戰亞運會而變得意義非凡。
每週二、週四、週六晚上,慈溪市龍山鎮實驗小學503班學生章舒軼都會和同學們一起到學校排練《水火流星》節目。天氣雖很熱,但同學們練得十分認真,一招一式整齊嫺熟,一絲不茍。
《水火流星》是省級非遺項目,已成功入選杭州亞運會開閉幕式暖場節目資源庫,有望登上亞運會開幕式閉幕式的舞臺。一根長繩,兩端或放水碗或製成“火球”。在快速舞動旋轉時,水不溢、火不墜,形似流星,節目完美地體現了力與美、速度與技巧。
《水火流星》的傳承人王耀國在龍山鎮實驗小學開設了社團課,並帶出了一批好苗子。章舒軼就是其中一個,她學習這個非遺技藝已有一年多,能有機會在這麼大的舞臺上展示家鄉的非遺文化,她感到十分自豪和榮幸。
奉化高級中學和奉化條宅村合作的非遺節目《奉化布龍》、鎮海職教中心舞龍社的廣場舞蹈《九龍柱》等節目,也入選了亞運會開幕式閉幕式的暖場節目庫。
而更多的少年兒童,今年暑假則在老師和家長的引領下,通過體育、繪畫和歌舞等文體活動,將杭州亞運會和“寧波元素”緊密結合,以小主人翁的姿態熱情迎接亞運、支援亞運、參與亞運。
“課本遊”“研學遊”成潮流
登泰山,方知“會當淩絕頂,一覽眾山小”;到滕王閣,才深刻體會“天高地迥,覺宇宙之無窮”。所有的“聽一聽”不如“看一看”。
“紙上得來終覺淺”。今年暑假,“課本遊”“研學遊”等特色旅遊成了一種潮流。很多家長選擇帶孩子去實地走一走,讓孩子真實地觸摸、真實地看見、真實地感受。
四年級語文下冊葉聖陶先生的《記金華的雙龍洞》中這樣描述:“在外洞找泉水的來路,原來從靠左邊的石壁下方的孔隙流出。雖説是孔隙,可也容得下一隻小船進出。”“眼前昏暗了,可是還能感覺左右和上方的山石似乎都在朝我擠壓過來。我又感覺要是把頭稍微抬起一點兒,準會撞破額角,擦傷鼻子。”
7月中旬,鄞州區金家漕小學的李同學和小夥伴四人就去金華雙龍洞實地體驗了一番。到達景點前,他們先認真閱讀了這篇課文,也看了有關雙龍洞的視頻。當看到那個只能允許一條小船穿過的孔隙時,孩子們興奮地叫起來:“那個洞,會擦到鼻子!”
歸來後,李同學寫起觀後感來十分“絲滑”:“我和隊友四人躺上小船,慢慢向前駛去,而我頭頂上的巨大岩石,也漸漸朝我‘撲來’。與我的鼻尖之差毫釐,雖然時間十分短暫,但也足以讓我心驚膽戰。進入內洞後,眼前豁然開朗,千奇百怪的鐘乳和石筍雖然沒有課本中描述得那麼光彩照人,但也顯得熠熠生輝,值得一看。”
語文課本儼然成了親子出遊的寶藏“旅行手冊”,課文中出現過的景點天安門、葡萄溝、黃山、金華雙龍洞、黃果樹瀑布都成了熱門“打卡地”。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孩子們遊歷壯麗山河驚嘆大自然的神奇,感受各地文化和旅遊資源的獨特魅力。原本相對抽象的文字,變成了學生用腳丈量的現實,也變成了學生內心的真實感受。
文博場館感受文化博大精深
今年暑假,許多家長帶著孩子走進全國各地的博物館、美術館、藝術館、科技館,了解歷史、增加知識,開闊視野、陶冶情操。寧波博物館和寧波美術館也持續升溫,遊客量出現了“井噴”現象,預約人數一度達到最大承載量,寧波博物館甚至向公眾發出了請大家擇期另約、錯峰出行的提示。
7月6日起,寧波博物院接連開展“大河文明”“鯨奇世界”兩大特展,溯源世界四大文明之脈絡,帶來鯨豚與海洋的沉浸式科普,吸引了眾多孩子。
“大河文明”展共展出近200件(套)文物,包括6000年前的楔形文字泥板、約3000年前的動物木乃伊、彩繪木棺等。“古埃及文明、古印度文明、兩河流域文明,以及中華文明,書上説的世界四大文明這裡都有啊!”“哇,這裡居然有古埃及的雕像,太精美了!”在“大河文明”展館,孩子們發出了一聲聲驚嘆。
“鯨奇世界”展是自然科普展,分別從文化角度、生物學角度、生態學角度,探索鯨的演化歷程、生理習性,喚起公眾保護海洋的意識。“這個展覽採用了問答的方式,比如鯨如何游泳、呼吸,在水中如何交流,這種方式挺吸引孩子。”一位帶孩子來觀展的家長説。
在寧波教育博物館玩檢字、製版、滾印,動手刊刻《大漢報》;去錢業會館發現錢幣之美,了解錢幣文化;在屠呦呦舊居陳列館,邊喝咖啡邊欣賞歌劇《呦呦鹿鳴》視頻……孩子們興致很高,玩得盡興。
照片除署名外均由受訪單位提供
來源:中國寧波網 | 撰稿:沈莉萍 | 責編:汪傑菲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5 8189 2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