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特的死亡通常能夠喚醒大眾對某一個特別群體的格外關注,比如不幸猝死的網約車司機陳師傅。
他的死亡引發的大眾對於這個行業的思考格外沉重。
圖源:新京報
01
媒體在報道這個事件時用的詞語極具同理心,甚至悲涼——
2023年4月3日23點53分,接完最後一單活兒,北漂20多年的網約車司機陳志雲在北京西城的一個衚同裏停了下來,那裏也成為了他人生的終點。
接單軟體顯示,從2018年到今年4月4日的5年間,陳志雲已經在這家網約車平臺接單1800多天,總計完成2.16萬訂單,評分為4.9分。
其妻子劉火秀通過丈夫手機上的接單軟體查詢到,從3月11日到4月4日出事那天,陳志雲每天都出車,平均每天線上時長超過10小時,最長的一天超過20小時。
最低10小時,長的超過20小時。這是咋樣的勞動強度!
公安機關開具的死亡證明上,陳志雲的死因為“猝死”。
導致猝死的原因很多,其中勞累便是重要的誘引之一。
逝者已矣,如何對待死者成為生者必須面對的殘酷問題。這也引發了對法律的深刻思考。
家屬認為,陳志雲5年間一直為一家網約車平臺工作,理應得到相應賠償。
而平臺給出的答覆是:“彼此間並沒有勞動關係,只是合作關係。”
孰是孰非,需要整個社會去思考、去判斷、去厘清、去完善。
02
這不是新現象,前見古人,後或許繼續見來者。
因為沒有勞動關係,許多事件被擱淺在法律的關照之外。而那些因為各種原因沒有構建起勞動關係的,不少只能啞巴吃黃連。
勞動關係,就像橫亙在法律保護與漠視之間的一道鴻溝,有者可依法行事,無者則只能祈禱別出事。網約車司機陳師傅屬於後者。
不幸的是,他因身體不適加上過度勞累而猝死。知道他長期超時間的連續開車,我們只能如此推理。
近年來,在網約車行業中,猝死的案例並不鮮見。2020年,深圳一名網約車司機,被路人發現死於車內,經法醫初步判斷,死因為猝死。同年,武漢一網約車司機在天河機場停車場車內身亡,武漢市交通運輸委員會微網志通報,經核查司機近七日線上78小時服務39小時!
去年,在浙江、上海、四川等地均發生過類似事件。就是説,它一定程度上有著行業的共同特性。至少,這類死亡的發生不是完全偶然的。
03
問題的焦點更在於如何避免以及解決這類問題,包括預防和事後法律上的保護和處理。
平臺經濟的迅速發展,創造了大量就業機會,與此同時,也讓維護勞動者勞動保障權益面臨諸多新問題,平臺企業與勞動者之間的法律關係性質引發社會普遍關注。
2021年7月,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國家發展改革委等8部門聯合發佈了《關於維護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勞動保障權益的指導意見》,首次明確平臺責任、報酬、休息、職業傷害保障等多個焦點問題,承認平臺用工的特殊性,即使沒簽勞動合同也算用工關係。
這無疑是在直面現實問題的情況下出臺的合適的“意見”。而“意見”最終上升到鐵面無私的法律,同樣需要一個過程,或許需要一段不短的時間。
但是重視是緊鑼密鼓的——
近日,人社部、最高法聯合發佈了新就業形態勞動爭議典型案例,涉及網約貨車司機、網約配送員與平臺企業之間勞動關係的認定等。最高法認為,平臺企業並非提供資訊仲介、交易撮合等服務,而是通過對勞動者進行組織和管理,使他們按照一定模式和標準以平臺名義對外提供服務,因此,其應當作為用工主體或用人單位承擔相應法律義務和責任。
有了這樣的背景,圍繞陳師傅猝死事件所引起的爭議就更具有了典型意義,這場法律訴訟的走向就格外值得期待。它或許會對於完善司法內容、推動司法進步起到現在尚無法預測到的巨大作用。
來源:中國網 | 撰稿:陳鷹 | 責編:汪傑菲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5 8189 2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