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數據,我國外賣用戶已增加到5.2億,隨著外賣用戶和訂單的逐年增加,外賣産生的塑膠垃圾一直在與日俱增。
與此同時,商家為吸引客戶眼球,宣傳自家品牌,在外賣包裝、食具等方面紛紛“開卷”。事實上,外賣包裝早已成了餐飲商家各顯神通的一個主陣地,於是,一個問題自然而然就出現——包裝過度。
過度的外賣包裝,不僅是一種資源浪費,還會造成環境污染。7月13日,中國包裝聯合會與餓了麼共同發佈了《外賣食品包裝通用要求》,是外賣食品包裝的首個行業標準,鼓勵外賣食品包裝在保證使用性能要求的前提下減量。
大眾的視野再次聚焦到過度的外賣包裝,那麼外賣行業塑膠污染現狀如何?越來越卷的外賣包裝帶來了哪些負擔?如何進一步推動外賣過度包裝問題的解決? 近日,潮新聞記者多方採訪。
現狀:
外賣過度的包裝“喧賓奪主”
花樣百齣的打包盒,餐後成負擔
“湯底、加料、主食、蘸料、水果……一份麻辣燙的中餐外賣,出現了六七個塑膠餐盒,他們被分類放好並貼上標簽,還附帶一塊畫有漫畫教吃法的塑膠餐墊。”來自廈門的小章魚(化名)在社交平臺分享道,在辦公室的這餐午飯,雖儀式感拉滿,但這些餐盒最終也是扔進垃圾桶。
外賣“卷”到包裝上已有很久,似乎有著喧賓奪主的跡象。除了餐盒數量多,還花樣百齣:有時候,一份外賣就像一個盲盒,打開亮眼的外賣袋後,你還會不停地收穫“驚喜”。
送你一口電烤鍋,配上五葷五素的小塑膠盒,加上烤肉大禮包:一次性碗筷、一次性桌布、圍兜……為抓住年輕人消費市場,不少餐廳推出的“精緻外賣”服務,即使在家也能吃出滿滿的餐廳氛圍感,但餐後大大小小的塑膠垃圾成了不少消費者的負擔。
“點外賣時確實被電烤鍋吸引,也太方便了。” 最近,因為天太熱,杭州市民齊夢(化名)就和朋友們花費一百齣頭叫了頓烤肉外賣,用完餐後,他後知後覺到,沒想到,吃完後留下整整兩大包塑膠垃圾,再加上電烤鍋不好清洗,也不知道下次使用會不會有安全隱患,“我們在扔與不扔電烤鍋之間糾結了好久,最後還是扔掉了。”
送桌布、送煲仔鍋、湯與粉分裝、帶拉鏈的保溫袋…“過度包裝”逐漸成為年輕人的共同感受。不少網友也表示,“我一天兩頓外賣,很多外賣都存在過度包裝的問題,製造了太多垃圾了。”“每次叫外賣,最頭疼的就是倒垃圾。”“現在都不敢吃外賣,一吃家裏就多一堆餐盒,丟了可惜,屯著沒啥用”……
3月28日,中國消費者協會發佈《商品過度包裝問題研究和消費者感知調查報告》。報告顯示,80.7%的消費者反對過度包裝;51.4%的消費者感知商品過度包裝問題比較多,34.3%的消費者認為買到過疑似過度包裝的商品。
難題:
外賣訂單大幅增加
塑膠垃圾回收難,造成環境污染
有研究報告顯示,2015年至2020年的五年間,我國主流網際網路外賣平臺訂單量從17億單增長到171.2億單,消耗(廢棄)的塑膠從5.7萬噸增長到57.4萬噸,五年增長近十倍。隨著外賣用戶和訂單的逐年增加,到2023年,外賣塑膠垃圾的産生量可能達到近百萬噸。
“2016開始,外賣行業塑膠污染的問題表現的尤為突出。近些年,為了廣告宣傳、招攬顧客,外賣過度包裝現象加劇了塑膠污染。”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與綠色發展基金會副秘書長馬勇告訴潮新聞記者,外賣包裝中有70%至80%左右是不可降解的塑膠成分,一部分通過填埋和焚燒的方式處理,進行再迴圈利用的比例並不是很大。
根據外賣平臺公佈的數據,截至2022年底,美團累計在7個省份超過1500個社區及單位收集塑膠餐盒超過6400噸。可以看到的是,相比每年産生的幾十萬噸甚至上百萬噸的塑膠垃圾,外賣平臺對於塑膠的回收量相去甚遠。
記者在採訪中了解到,外賣餐後的塑膠餐盒,廢品回收站的工作人員從來都不回收。杭州市拱墅區東新街道一處再生資源回收站的工作人員毛大伯告訴記者,帶PP標誌的白色透明聚丙烯餐盒是可以回收的,“但用餐過後的垃圾餐盒我們是不回收的,太臟了、太難清理。”因此,大量外賣塑膠垃圾被混入生活垃圾處理。
現在常用到不織布外賣包裝袋看似環保,可重復使用,但事實上大都在一頓餐後被當做垃圾袋直接丟棄。英國環境署曾在2011年公佈的一項研究結果顯示,不織布袋至少需要重復使用11次,才能彌補它帶來的污染。如今這樣,無疑適得其反,加重了環境污染。
浙江金田高分子研究院有限公司一名技術人員給記者分析,目前外賣包裝種類多樣,包括盒裝、袋裝等塑膠材質,存在降解週期長的問題,“市面上有保溫效果的外賣袋,降解的成本更高。”
“大量的塑膠垃圾,很難被有效的回收利用,或在焚燒填埋過程中繼續污染水土環境、增加溫室氣體排放,或飄散在環境中被野生動物誤食並導致它們的死亡,或最後轉化成微塑膠進入生物體內,包括人類的食物中,最終匯集到海洋裏的數量也是不可小覷。”馬勇説。
破解:
外賣過度包裝如何治理?
專家倡導“極簡包裝”
對於過度包裝的現狀,杭州一家醬鹵燒外賣店的老闆王超(化名)告訴記者,外賣的品質不應該體現在越來越卷的包裝上,而應聚焦在食物的安全與味道。“大多數外賣商家因平臺每單抽成20%,通過漲價打包費等方面來挽回一些損失,這違背惠民本質。”
其實,對消費者購買的商品進行包裝本是商家最基本的義務,如今過度的包裝,卻成為部分商家牟利的工具之一,背後更深層的是帶來的環境污染。
“減少塑膠污染的最關鍵一步就是源頭監管與減量,否則在中間控制和末端治理會很被動。”馬勇説,為從根本上杜絕過度包裝,我們倡導使用極簡包裝進行減塑,亦或使用像玉米澱粉餐盒、紙質餐盒等可降解材料。
2020年,德清一環保科技有限公司的余老闆就看到了全國“禁塑”的風向。“海南實行禁塑令後,我們向海南寄塑膠快遞,發不過去。”有了這樣的經歷,余老闆決定從塑膠行業轉型做紙質餐盒。他認為,全國“禁塑”只是時間問題。
如今我國的“限塑令”逐漸升級,上海、海南等地已經全面實施“禁塑”,監管監督齊發力,為其他城市提供借鑒經驗。今年的6月20日,《商務領域經營者使用、報告一次性塑膠製品管理辦法》正式實施,鼓勵餐飲經營者通過激勵措施引導消費者使用替代産品,減少一次性塑膠製品使用。
記者關注到,浙江省各地市場監管部分已開展對過度包裝監管。在溫州市場監管局相關執法人員看來,治理包裝過度污染環境,需要政府部門、商家、消費者三方合力,政府部門加強監管同時,也要對企業進行環境保護、減塑意識的宣傳和教育,建議商家在不影響正常包裝情況下,將塑膠製品替換為降解快、無污染的環保製品。
“目前,溫州龍港市行業內企業傾向接單製造紙袋、可降解的玻璃紙袋、不織布袋子和麻布袋等,按照環保要求生産。”龍港市印刷包裝行業協會執行秘書長梁孝克提到,目前,市場外賣企業需要具有功能性的外賣袋,此類産品雖降解難度大,但市場需求量大,市場應該界定相關標準,研發推廣可替代的包裝。
與此同時,消費者有環保意識,自主選擇減少過度包裝的使用也至關重要。一位消費者權益保護委員會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目前外賣包裝收費規則及收費標準不明晰。商家提供打包盒是其提供外賣商品的附隨義務,因此産生的包裝費應當由消費者負擔,但應當限于打包盒的成本。消費者應具有外賣包裝的知情權和選擇權,提倡外賣平臺提供不同標準的打包盒,由消費者按需選擇包裝形式。
外賣過度包裝實屬本末倒置,多措並舉,各方合力,才能從源頭上讓外賣回歸餐飲的實惠本色。
你收到的外賣過度包裝了嗎?外賣商家的過度包裝到底有多狠?歡迎大家在評論區曬出你的“瘋狂”的外賣包裝。
來源:潮新聞 | 撰稿:賈曉雯 王艷瓊 | 責編:俞舒珺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5 8189 2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