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原創 專題 新經濟 曝光臺 中國訪談 中國三分鐘 沖浪特殊資産 潮評社 溫州 紹興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廬 文娛 元宇宙
您的位置:首頁 > 要聞 新聞詳情
今年1至4月,浙江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同比下降27%
發佈時間 | 2023-06-13 09:14:12    

   “原來企業的利潤像刀片一樣薄,現在連刀片都沒了。”最近,記者在製造企業採訪,聽到這麼一句吐槽。再一問,發現當下“無利”“微利”的製造業企業,並非個例。

  事實上,宏觀數據也佐證了微觀企業的“冷”。今年1至4月,浙江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同比下降27%。

  那麼問題來了,利潤去哪兒了?

  誰吃掉了利潤

  一番調查下來,大致有幾條清晰的去處:為了搶訂單競相降價,利潤被讓利吃掉,這是當前製造業企業的普遍現狀;同時,人工成本等剛性支出一樣不少,一家服裝企業負責人説,去年一線員工平均月工資5000元,今年6000元;此外,銅、鋁等大宗物資價格雖然下探,但仍處高位,處於中間環節的浙江製造産品議價能力偏弱,利潤也因此被吃掉了一部分。

  遠觀宏觀環境,當前全球經濟復蘇依然乏力,反映到微觀企業主體上,最直接的感受便是錢難賺。

  一家從事機械加工的溫州企業負責人坦言,“今年1至4月公司出現了成立16年來的首次虧損”;一家業內知名的汽車零部件企業總經理告訴記者,“銷售增長了,利潤比去年同期少賺了725萬元,但支出一樣不少”;一家紡織印染行業的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負責人無奈地表示,短期內為了獲取訂單,唯一的辦法就是降價。

  不少受訪企業告訴記者,利潤下滑程度深,也與自身所在行業需求不足、內卷嚴重有關。

  比如行情一直不樂觀的紡織印染行業,上述“小巨人”企業負責人透露,現在需求普遍不足,導致訂單減少,大家為了搶訂單紛紛降價,甚至比拼誰降得快。“本來利潤只有10個點,現在價格已經降了5到10個點,最多還有一點薄利。”

  總之,硬撐、煎熬、勒緊褲腰帶過日子者,的確不在少數。那麼問題來了,苦日子還將持續多久?如何熬過去?

  誰在逆勢上揚

  在談到如何活下去、挺過去的時候,受訪企業普遍談到正在加大研發投入,加快開發新産品的速度。

  越是形勢嚴峻,企業越是主動加大研發力度以創新求生存。記者發現,同期浙江規上企業研發費用增速遠高於銷售收入。應該説,這也是企業利潤的去處之一。往這兒去,就對了。

  化危為機,相信能挺過這次利潤危機的浙江企業,將為浙江經濟打開新局面。

  近看利潤結構,不難發現浙江“三新”表現出較強的盈利能力。所謂“三新”,指的是新産業、新企業、新産品。

  如今,行業、企業分化愈發明顯,尤其以“三新”為代表的行業、企業,明顯好于産能過剩、門檻偏低的傳統製造業。

  新産業,主要包括光伏、新能源汽車、鋰電池等産業。與其他企業發愁沒錢賺不一樣,為光伏廠配套石英件的浩銳石英科技有限公司,卻在為産能提不上去發愁。“今年要交付的訂單已經接了5億元,要是敞開接15億元都沒問題,可産能提不上去,有客戶從年初駐廠一直到現在,天天催訂單。”公司副總孫秋謹愁眉不展,希望記者能幫忙找找現成廠房。

  新企業,包括近年來新投産項目企業、專精特新企業等。這些企業還有不少共性:研發投入佔比高,基本上都在6%上下,甚至更多;早前已開始調整産品結構、客戶結構,做高附加值産品和高端客戶。像2019年才成立的華熔科技,去年已成功躋身省級專精特新企業。作為國內唯一一家擁有完整産業鏈的石墨複合材料企業,較高的準入門檻、明顯的成本優勢、産品品質穩定優勢,使得公司今年1至5月利潤同比翻了好幾倍。“去年研發投入1000多萬元,今年3000萬元左右,至少翻一番。”公司董事長周志強説。

  新産品,通過加快對其開發成功搶佔市場的企業,利潤也不錯。“以前我們主要做單臺加工設備,現在也開始做小型加工單元。”專做管材成型智慧裝備的和良智慧裝備公司副總經理李良宏,指著一個正在調試的加工單元説,“這是比亞迪訂的。”

  “今年到現在利潤增速差不多是銷售增速的一倍。”松德刀具(長興)科技有限公司財務總監馬寶星説,公司高附加值産品佔比高,基本上以非標定制産品為主,擁有定價權。

  誰在危中尋機

  細究經濟復蘇態勢,當前包括浙江在內的中國經濟,總體呈現企穩回升向好勢頭。穩定而有預期的大環境,將為更多市場主體帶來希望。

  一看浙江規上企業利潤增長態勢。

  雖然當前利潤增速下滑,但其實浙江規上工業企業利潤絕對值已經回到2019年水準,也就是疫情前的正常水準,且回升向好態勢明顯。

  數據顯示,從去年11月到今年4月,利潤增速分別為-23.7%、-25%、-48%(1至2月)、-17.1%、-8.3%,呈現明顯的觸底反彈態勢。

  其實,從統計學角度來看,當前浙江規上工業企業利潤同比深跌,與去年同期高基數有著莫大的關係。

  疫情期間,由於中國整體防控有力,使得國外部分訂單轉移到中國,外貿大省浙江就吃到了這波紅利。如包括防疫物資在內的工業品出口量大幅上升,獲得較高利潤。

  上述印染“小巨人”負責人也提到,前兩年國內疫情防控好于歐美國家,訂單紛紛下到中國企業。他的企業在2021年下半年、2022年上半年,生意好得來不及做。歐美客戶之前過度釋放的需求,變成如今的去庫存,導致採購需求不旺。

  如今,雖然利潤下跌很可能還將持續,但目前大宗原材料價格、工業品價格已處於歷史底部,下行空間不大,有望觸底向好。

  二看整體經濟復蘇跡象。

  日前,繼聯合國、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之後,世界銀行和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也上調了中國經濟增長預期。四大國際組織紛紛上調對中國經濟的預期數值,表明中國經濟正贏得更多“信任票”。

  不過記者始終認為,經濟復蘇的跡象,一定藏在企業主體的微觀活動中:

  “到今年七八月,疫情三年攢下的出國出差費用就全部花光,海外銷售全部撒出去了。”

  “今年以來,我們採取了很多措施應對利潤下滑的局面。一是對産品進行成本優化,使之能應對市場價格走低的狀態;二是過緊日子,降低各項經營費用;三是研發差異化産品,尋找新的市場需求;四是進入風口行業,準備走出紅海;五是加大國際市場銷售,我們的出口産品價格、利潤還是不錯的。”

  “製造業科技屬性越來越強,唯一的出路就是搞研發、搞新産品。公司目前已立項的在研項目近20個,主要集中在碳、陶瓷材料等新的領域。”

  “今年我在美國‘泡’了一個月,我打算聘請一個設計團隊,先去美國成立一個小小的辦事處。再往前走一步,就是去成立一家公司,創造一個品牌。”

  “前不久,我買了30本《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發給管理團隊,重溫經典,重拾信心。”

  ……

  特殊時期,信心比黃金更重要!信心源自企業對創新制勝市場的堅定不移,信心更源自對中國經濟向好的堅信不疑。

來源:浙江日報    | 撰稿:夏丹 通訊員 張澤民    | 責編:俞舒珺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5 8189 2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