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原創 專題 新經濟 曝光臺 中國訪談 中國三分鐘 沖浪特殊資産 潮評社 溫州 紹興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廬 文娛 元宇宙
您的位置:首頁 > 要聞 新聞詳情
“與居”還是“寓居”?杭州鳳起路上這行字寫錯了嗎
發佈時間 | 2023-06-03 10:33:21    

   日前,潮新聞記者接到熱心網友反映,在逛鳳起路時,看到附近有一塊寫有“孩兒巷 詩人陸游曾與居於此”的石碑,對其中“與居”一詞産生疑問。該讀者認為“與居”為錯別字,應為“寓居”。其建議,杭州亞運會舉辦在即,此地來往客流量又較大,石碑上如確為錯別字,應及早改正,維護好杭州城市形象。

  那麼,到底是“與居”還是“寓居”?

  現場行人雖有疑惑但多不確定

  字典上沒有“與居”“寓居”通用的説法

  近日,潮新聞記者按照讀者提供的位置,來到位於鳳起路上的這塊石碑旁。該石碑在距離鳳起路地鐵站E口東側約50米遠的空地上,與之“隔路相望”的則是鳳起大廈和鳳起路地鐵站F口,周圍人流量較大。

  潮新聞記者在現場看到,該石碑上的“詩人陸游曾與居於此”一行刻于“孩兒巷”三字下方,且字體比“孩兒巷”要小一些。

  記者隨機詢問了幾位過路行人——

  “平時只注意到上面的大字,‘孩兒巷’下面的小字倒是沒太注意過。遠看也不太看得清這行字。”經常路過此地的杭州市民廖先生説。和老伴兒帶著孫女路過此地的樂阿姨也和廖先生有著類似反應:“平時倒只注意上面幾個表示地點的大字,小字一直沒太細看過。”

  在潮新聞記者的引導下,幾位市民又先後走近石碑細看,這才發現“端倪”,覺得“與居”二字有些奇怪,和自己常見的表達有出入。

  “現在都説‘寓居’,但是不是古漢語裏有‘與居’的表達?”廖先生有些猶疑。

  翻閱商務印書館出版的第12版新華字典,記者發現,“與”字共有“yú”“yǔ”和“yù”三種讀音,作讀音“yǔ”時,“與”字有介詞“跟”、連詞“和”的意思,也有“交往,交好”的意思,如“此人易與”“相與”等;還有“贊助”的意思,如“與人為善”;作讀音“yù”時,則主要為“參與,參加”的意思,並無和“寓居”相類的詞義。

  而在這本新華字典中,“寓”則有“居住”“住的地方”“寄託,隱含在內”這三種意義,作“居住”意義時,可組詞“寓所”“暫寓有人家”等,與石碑上想要表達的意義比較接近。

  此外,在商務印書館出版的第2版古代漢語詞典裏,“與”字也沒有“住”或“暫住”“借住”之類的意義。

  因此,從查字典的情況來看,市民廖先生猜測的情況並不成立。

  專家:“寓居”一詞古已有之

  杭州市地鐵集團已收到反饋將抓緊調整

  “‘與居’的‘與’就是一個很明顯的錯字。在現代漢語詞典和古代漢語詞典中都沒有‘與居’這個詞。”浙江理工大學中文系副教授白曉萍説,而“寓”的原義就是“寄”,兩者均有“客居”之意。所以像常見的“寄寓”一詞,就屬於同義復指。

  其實,在不少典籍和地方誌中,我們都能看到“寓”字的存在,這也可作為其詞義的一種佐證。

  《禮記》中有“諸侯不臣寓公”一句,寓公是指寄居別國的失國之君;不臣,即諸侯不將寓公視為臣屬,而不可譯為不接受統治。因此,此中的“寓”就是寄居、暫住的意思。而在很多地方誌中,常常有“流寓”一欄,主要記述一些尚未獲得流入地完整戶籍,但受地方承認而有居留權的人的事跡。《辭源》將“流寓”解釋為“寄居他鄉”。《漢語大辭典》則解釋為:“在異鄉日久而定居。”可見,“流寓”的本質應該是離開本土而移居他鄉。

  陸游早期做京官時,住在杭州的石灰橋,那裏曾是低級官員聚集之處,當時陸游的好友周必大也住在附近;後來陸游任“軍器少監”一職後,又搬至孩兒巷一帶,住了一年左右。“陸游是紹興人,他的家仍在紹興,杭州並非是其長久、穩定的住所,因此稱為‘寓居’杭州。”白曉萍説。

  至於為何會將“寓居”誤作“與居”,白曉萍推測,可能是“寓居”與“與居”在杭州方言的讀音上相似,口口相傳間就容易産生錯寫。

  “推廣普通話對於減少錯別字的産生應該會有幫助;另外,在了解詞的含義的基礎上書寫也可以儘量避免錯別字的産生,如我們了解了‘川流不息’的含義後,就不易將其寫作‘穿流不息’了。”白曉萍説,我們平時在公共場所遇到令自己産生困惑的字詞時,也可以借助字典等工具去驗證、查詢。“有一雙願意發現的眼睛和一顆求知的心,都是很可貴的,這也是熱愛杭州這座城市的一種表現。”

  記者從杭州市地鐵集團了解到,該處石碑是地鐵建設時委託浙江省建築設計院設計,杭州市地鐵集團表示已收到反饋,並抓緊安排,做好調整。

來源:潮新聞    | 撰稿:黃慧仙 陳薇    | 責編:俞舒珺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5 8189 2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