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原創 專題 新經濟 曝光臺 中國訪談 中國三分鐘 沖浪特殊資産 潮評社 溫州 紹興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廬 文娛 元宇宙
您的位置:首頁 > 要聞 新聞詳情
2023年新一線城市名單宣佈 上榜的都有哪
發佈時間 | 2023-06-03 10:28:17    

   2023年新一線城市名單近期正式宣佈,15個新一線城市,依次是成都、重慶、杭州、武漢、蘇州、西安、南京、長沙、天津、鄭州、東莞、青島、昆明、寧波、合肥。

  毫不意外,這些城市及排名再次挑動起人們的神經,就像每次年終考試後的座次排名。儘管不少人對新一線城市這個概念存疑,但這並不妨礙我們將此作為探察城市成長的窗口。

  10年間,新一線城市還是那些熟悉的名字嗎?它們跟一線城市之間的距離遠了還是近了?

  誰是下一座一線城市

  提起一線城市,大家能想到的依然是北上廣深。大概是為了寄託對城市的美好願景,新一線城市應運而生。

  2013年,《第一財經週刊》(現《第一財經》YiMagazine)提出“新一線城市”的概念,以城市中的商業魅力和線上數據所反映出的人口活力來重新評估城市,打破了傳統上依賴行政級別、GDP、人口規模等數據的城市評價方式。

  具體的演算法是,以近200個主流消費品牌商業門店數據、17家各領域頭部網際網路公司和數據機構的城市大數據為基礎,圍繞商業資源集聚度、城市樞紐性、城市人活躍度、生活方式多樣性和未來可塑性五大維度為中國城市分級。

  從這些一線城市“後備軍”裏,我們也得以觀察城市與區域發展的浮沉。

  先橫向來看——

  今年的排名顯示,大家的經濟體量都有所加強——除了昆明,均進入萬億、兩萬億之城行列。不過和北京(4.16萬億元)、上海(4.47萬億元)、廣州(2.88萬億)和深圳(3.24萬億元)比,硬實力上仍有差距。

  當然,一線城市對城市的考量,並非GDP一個指標,人口集聚度、城市帶動力等也是重要因素。

  再縱向比較——

  2013年的15個新一線城市,分別是成都、杭州、南京、武漢、天津、西安、重慶、青島、瀋陽、長沙、大連、廈門、無錫、福州、濟南。對照今年來看,蘇州、鄭州、東莞、昆明、寧波與合肥成為榜單“常客”,瀋陽、大連、廈門、無錫、福州和濟南等城市均已“離場”。

  進退之間,是中國城市不斷向前的驚人活力,但與一線城市之間的差距,還很明顯。

  10年,對一個人來説或許很長,但對一座城市來講,可能只是剛起步。快者如深圳,從小漁村到一線城市,花了幾十年。對於新一線城市來説,要完成向一線城市的躍遷,仍然需要時間沉澱。

  有沒落也有崛起

  10年時間,我們見證了成渝 “第四極”的崛起,中部地區出現多座超過預期的新興城市,同時我們也看到了一批北方城市的失速與沒落。

  中西部城市表現亮眼。作為今年榜單的亮點,昆明跌宕起伏般地進入榜單。2019年,昆明也曾上榜,不過第二年就被佛山替代了。不過作為唯一一個GDP在萬億元(7541億元)以下的城市,讓很多人看到了昆明在未來可塑性、生活方式多樣性等方面的潛力。

  成都和重慶是繞不過去的雙子星。前者一直牢牢佔據榜首,甚至有網友調侃“是不是拿了劇本”。後者突飛猛進,2022年GDP達2.9萬億元,在新一線城市中遙遙領先。

  不得不説的是,兩者的崛起和國家政策密不可分。在西部大開發、成渝城市群、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中,兩者逐步找到自己的位置併發力。

  經濟發展的同時,兩地的生活節奏相對舒適,有網友評論成都:“憑心而論,成都真心好城市,來了誰都不想走,第一夜生活豐富,第二消費低,第三好吃的好耍的又不貴,應有盡有。”

  不難理解,兩地人口仍處於涌入狀態。2022年末,成都常住人口2126.8萬人,比上年末增加7.6萬人;重慶常住人口3213.34萬人,比上年增加0.91萬人。

  失速者亦然。10年時間,有城市已經消失在新一線城市榜單。

  從地域看,榜單上北方地區不光有瀋陽、大連、濟南的消失,還有天津、青島的下降,10年間,兩城都下降了4個名次,不禁讓人想起今年一季度的GDP風雲。

  今年一季度的GDP前20強,北方城市僅佔6席,而在改革開放初期,這一數字還是11,其中東北6個。而隨著改革開放以及沿海地區逐步融入全球經濟體系,無錫、寧波、佛山等城市逐步崛起。種種跡象,不免讓人感慨,北方城市失速了?

  從經濟結構看,北方城市更依賴傳統産業,相對於南方城市的創新和高科技産業發展,可能在某種程度上影響了北方城市的商業魅力和競爭力。

  長三角地區,表現不錯。15個新一線城市,長三角地區佔了5席,分別是杭州、蘇州、南京、寧波和合肥。跟2013年比,多了三席(蘇州、寧波和合肥),由此不難看出,長三角一體化過程中,區域發展對城市的帶動。

  10多年前,作為省會的合肥,存在感並不強。這些年,除了長三角一體帶來的發展紅利外,合肥自身也在埋頭苦幹,押注京東方、抄底蔚來、投資長鑫存儲,已經成為合肥“最牛風投城市”的重要注腳。而依託本地多所高等學府和各級科研機構,合肥的科技創新能力進一步加強,成為對外展示的重要能力。

  城市發展得好不好,人口是一個關鍵數據。2022年底,合肥人口增加了16.9萬人,僅次於長沙和杭州。

  下一個10年,誰會繼續霸榜,誰又會衝入一線,時間會給出答案。

來源:潮新聞    | 撰稿:鄭亞麗    | 責編:俞舒珺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5 8189 2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