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離格子間的現代與匆忙,完全沉浸在山野、流水、清風等大自然之中……在內卷嚴重、焦慮與日俱增的當今社會,露營無疑已成為年輕人逃離城市的烏托邦。
但在這個春天,曾經一路狂飆的露營經濟,按下了清洗鍵。在全國各地,不少網紅營地退出市場,營地主理人紛紛轉型謀求新的出路,甚至網上也出現了“露營地倒閉潮”的説法。
露營“熱”真的過去了嗎?連日來,潮新聞記者走訪了杭州多家露營基地,和營地主理人、運營人、銷售、露營玩家以及裝備生産廠家聊了聊。
記者發現,從市場反饋來看,隨著天氣轉暖,露營在“週末經濟”的推動下,仍舊持續升溫;在行業中游,裝備銷售成倍增長,招人、擴能沒有停止。
然而,對於曾在風口中紛紛入局的營地主而言,他們正在擁擠的賽道中經歷殘酷的洗牌。趁紅利期快速收割的營地主已經離開,而留下的人已經著手拓展精緻露營的商業版圖,結合鄉村振興,試圖融入更多元素,全力謀求長遠發展。
擁擠的賽道
有人離開,有人恐慌
31歲的江晴應該是迎著風口入行的第一波人。在轉做露行銷售前,他已經做了3年的真人CS教練。用江晴的話講,他並沒有跨行,自己始終深耕在戶外團建行業。
江晴學的是體育教育,大學畢業兩三年後進入蕭山寧圍一家營地做CS教練,負責為公司做拓展培訓,營地還搭配了小火車、射箭、騎馬、燒烤等活動。
接觸露營也是得益於團建活動。2019年5月,精緻露營的概念風剛剛吹起。江晴所在的公司負責某個樓盤東南區60多位業主的活動。當時他們看中了留下寶壽山景區一片沙灘,於是在此搭建天幕,舉辦了風箏節活動。
“對我們團建公司來説,第一次有露營這樣的概念,搭配餐飲服務,做出來效果好,盈利也可觀,比傳統的形式翻好幾倍。”江晴説,當年下半年,他和合夥人看準時機,盤下原先的營地,延續了露營模式。
對江晴來説,他們不是在追風口,而是乘風行進,但過程並非一路順利。受疫情影響,江晴輾轉在不同的營地,他見證了營地“一天接待上千人”的高光時刻,也經歷合作過的網紅露營地散場的落寞。
2022年下半年,露營“出圈”屢登熱搜,江晴卻轉而做起了團建活動策劃執行,負責非洲鼓、棒球等主題類活動。“不能説離開露營行業,只是換種形式去做了。”
對於江晴來説,之所以從營地脫離出來做活動,是感覺營地事項繁多,比如每天要維護帳篷和天幕,有大雨大風來要收走,完了又要重新搭起來,折疊桌椅每天要搬進搬出,食材要看看有沒有少,“相當於一個戶外酒店的管家。”
江晴認為,今年營地行業屬於調整期,不少營地主理人因為露營地人流量不夠、相對較高的運營成本,加上大量玩家殺入打價格戰而退出這個行業,“每個行業都有優勝劣汰,有倒閉的,肯定也有做得非常好的。”
天眼查數據顯示,截至目前,露營相關企業有12.1萬餘家,其中,2022年新增註冊企業3.3萬餘家,新增註冊企業增速39.6%;從近三年(2020-2022年)露營相關企業新增註冊企業增速來看,3年平均增速達到33.3%;從地域分佈來看,浙江位列第二,擁有1萬多家,僅次於廣東的1.3萬多家。
“在山野”就是在風口中殺入賽道的玩家,這個成立於2021年7月的公司,眼下已躋身全國營地頭部品牌。在山野聯合創始人黃振在接受潮新聞記者採訪時坦言,面對擁擠的賽道,今年開春以來,他也有過恐慌,因為客戶需求和市場風向都處於未知狀態。
“只能説,2023年對營地主理人、創始人的要求越來越高。”黃振説,以前找一個場地、搭幾個帳篷就能做營地,而現在需要在內容和客戶體驗感上下功夫。
在品牌創新上,黃振和團隊沒有停止過探索,從精緻裝備,到熱鬧的營地BBQ、篝火晚會、露天電影、燭光音樂會,在山野還圍繞主題派對式的模式,每兩個月更換主題,賦予營地內容,注重提升客戶的體驗感和新鮮感。
目前,在山野旗下有28家營地,大部分是“不過夜”營地,每人平均消費300元左右,主力用戶是18-40歲的女性。“雖然比同行價格高出不少,但很多客戶還是會二刷,甚至三刷。”黃振表示,和去年同期相比,今年第一季度即便只有二十多天的好天氣,營業額有近一倍的增長。
選擇“精緻露營”
營地和玩家的雙重洗牌
艾媒諮詢數據顯示,在2022年中國露營消費者過去一年在露營裝備上的花費中,42.9%消費者會選擇3000-5000元,28.1%消費者會選擇1000-3000元,16.7%消費者會選擇5000-7000元,9.1%消費者會選擇1000元以內,2.1%消費者會選擇7000-10000元。
由此可見,和傳統追求極簡的野外露營不同,如今人們在露營時更強調舒適度和體驗感。後者是時下流行和各大網紅營地主推的“精緻露營”,而這類玩家也大有人在。
從露營玩家搖身一變成為“2021浙江十佳露營地”之一的營地運營者,2021年2月,王治宇趕在第一波露營地熱潮之前,開始運營位於杭州富陽的永安山慕野星空露營地。
王治宇利用原有的基礎建築,將“慕野星空”改造成了“網紅”營地,擁有近三百頂露營帳篷,堪比高端酒店的特色木屋、星空玻璃房和玻璃溫室餐廳等設施。
最火爆的時候,“2020年國慶節的人流量比平時多了大約十倍,200個山頂停車位爆滿,密密麻麻的車子只好沿山停靠,遊客要從半山腰走半個多小時的山路才能到我們營地。”
儘管如此,依然阻擋不了大家對露營的熱情和嚮往,“那時候帳篷都不夠用,很多人沒預約上,哪怕晚上只能睡在車上,也要來看一下。”
不過,王治宇表示,目前,慕野星空露營地的週末客流量維持在三五百人,相較最高峰已經有了明顯的下降。有著10年露營經歷的露營召集人黃壯,目前還保留著一月一次的露營頻率。他告訴潮新聞記者,現在露營地的人流量已經趨於穩定,不像之前那樣爆髮式增長。“一時興起的玩家很多會離開,這對他們來説更多的是新鮮感。”
據不完全統計,2022年杭州的露營地總共達到了近3000家。在大量經營者蜂擁而入想要“分一杯羹”,“這些營地把露營的口碑,包括性質全都改變了。”王治宇反而頭疼了起來。
“露營門檻低,加上疫情之下,其他旅遊形式並不容易實現,所以那段時間出現了很多只是隨便找了一塊空地,搭點帳篷的低端營地。”王治宇告訴潮新聞記者,“以前的露營地都是各有特色,但那之後都變得千篇一律。”
在王治宇看來,要做一個成功的露營地,必須滿足幾個條件。首先,露營地的場地要特殊,要有獨特的風景或者是獨特的視覺效果,能夠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第二,場地要有極強的適應性和舒適度,能夠適應自然環境,還有周邊環境,比如交通是否便利,露營高峰期的時候,人流車流是否流暢等。“並不是有一塊空地,搞幾個帳篷,就可以做成露營地了。”
對於營地主推的舒適度和體驗感,寧波90後廠長吳盛順是非常看好的。作為行業中游,他的露營産品走中高端路線,眼下銷售大漲,産能拉滿,他必須要招人了。
“寧波戶外帳篷工廠,急招熟練雙針工20名,單針10名。”今年4月初,他在朋友圈發佈了這則招聘消息。“目前的産能在五千萬元左右,工人80個,今年準備再擴一倍的産能。”
吳盛順告訴潮新聞記者,自己是一個比較喜歡玩精緻露營的玩家,結合身邊的資源和工廠的實力,才選擇了精緻露營賽道。目前市面上大多還是在百元級別的産品,他們則定位在千元級別以上。
目前,吳盛順的工廠走在市場的最前端,憑藉優質的生産資質和創新能力,他能把一件産品做到多元化,用到不同的多元場景。同時他看準了中高端露營市場的前景,“我們從工廠生産延伸到品牌運營,也在尋求更長遠的發展 。”
在他看來,未來露營市場會繼續下沉2-3年,其中中高端露營市場會繼續增加新的用戶群體。同時,隨著電車的逐漸普及,電動汽車露營的産品也會增加,“這塊目前還是個空白市場,等待新的商家群裏去探索發掘。”
下半場的轉型之路
從“唱主角”到“打組合拳”
當一個時代來臨,總會萌生出相對應的市場産物,露營就是如此。
小紅書去年發佈過一份研究報告,對露營有意向的用戶在一年不到的時間裏翻了三倍。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為疫情無法去國外旅遊,轉而選擇比較新穎的露營。
在黃振看來,疫情的確加速了露營産業的發展,但疫情對露營的興起並沒有外界想像中那麼大,“不管有沒有疫情,週末出行已經成為人們的生活方式,大家不會每個週末都去國外、跨省遊玩,而露營就是一個出行選項。”
江晴認為,露營産業並不像網上傳言“要涼了”,“今年還是蠻火爆的,大家原本的期望是3月份以後慢慢回暖,但大部分同行過完年就趕緊回來忙了,一直到現在。”
去哪兒數據顯示,2023年2月露營地預訂量比2022年增長六成。途家民宿數據則顯示,2023年露營主題民宿訂單量比去年增加52%,相較2019年同期增長37倍。
市場持續升溫,同行紛紛入局,經營者們發現,從相關政策和受眾群體的改變,包括露營地從剛需變成非剛需的狀態上可以看出,形式單一的傳統露營地已逐漸失去競爭力。露營下半場這局,該如何破?
在王治宇看來,露營産業已經跨入3.0時代,“最開始大家自己搭帳篷露營是1.0模式,2.0模式是做完善的相應配套設施的露營地,3.0模式就要結合鄉村文旅去做相應的配套內容,露營只是其中的一個元素。“
根據《戶外運動産業發展規劃(2022—2025年)》,未來我國將加強戶外運動與教育、旅遊、衛生、健康、養老、文化産業、現代農業等融合,創新戶外運動消費新場景、新模式、新業態。
當露營不再是“唯一的選擇”之時,“要把單一的露營場地變成綜合型的文旅場所,才能把露營基地做到最大化的利益輸出。讓大家可以體驗到不同的文化特色,為家庭出遊的遊客提供親子研學活動,有豐富的足夠玩上一整天的遊樂項目,露營地才能繼續更好地發展下去。”
在王治宇的計劃裏,“未來的露營地,要利用周邊已有的配套設施,比如聯動在鄉村振興過程中已經建立好的公用設施,與周邊的商家聯合打造完備的商業聯盟,做成一條完整的旅遊線路。”
王治宇認為,儘管現在露營不是“唯一的選擇”了,但只要找準轉型方向,它並不會退出歷史舞臺,“當疫情散去,露營會逐漸從原先的剛需,變成其他旅遊産業的‘附屬品’繼續存在。”
對此,33歲的王金鐘持同樣意見。王金鐘是位於杭州富陽唐家塢文化園星漫野營地主理人,自2019年8月入行,他先後經歷了營地合同違約,疫情期間轉行,一年後又重新入行和朋友合作搞露營項目,直到現在自建營地。可以説,他親歷了露營行業從“興起”到“出圈”的全過程。
“現在這個産業,不能説已經飽和,因為大家普遍需要放鬆,每一次都會選擇不同的露營點。”王金鐘的營地旁邊就是一條原生態溪,同時還擁有容納百人燒烤、土灶區、露營區、親子遊互動區、娛樂區、企業團建、研學課題等類目。此外,營地周邊還配套姥岺山古道、靈山古道等鄉村旅遊景點,以及高端酒店配套設施。
王金鐘看好産業未來,他認為,隨著資本進入市場,露營産業將會拓展成為吃喝玩樂一條龍服務的戶外綜合體,比如除了露營場地,還有游泳池、室內場館、兒童遊樂園、老年活動中心、企業團建、研學旅行等項目設備,“一個場地滿足出行者所有的自由行要求。”
江晴也有同樣的想法,在奔走于各類活動的同時,他並沒有放棄露營産業。他還在和執行團隊商量著,要趕在夏天來臨前,找一塊場地做露營,“希望能跟村委合作,村裏提供場地和其他硬體配套設施,我們提供設備和遊玩的項目,更多的考慮是將露營地融入到鄉村建設以及鄉村文旅這一塊。”
潮水奔涌而來,誰能逐浪行進?説不定,未來的露營産業,會以更加豐富的形式呈現在你面前,帶你擁抱家門口的“遠方和自由”。
來源:潮新聞 | 撰稿:許伊雯 實習生 趙敏學 | 責編:俞舒珺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15711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