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原創 專題 新經濟 曝光臺 中國訪談 中國三分鐘 沖浪特殊資産 潮評社 溫州 紹興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廬 文娛 元宇宙
您的位置:首頁 > 要聞 新聞詳情
浙江打造全域“無廢城市”有哪些硬核成果?這17個案例很有料
發佈時間 | 2023-04-11 08:50:22    

  還記得那些曾登上熱搜的“用海洋垃圾製成的手機殼”嗎?它們背後的項目,今天獲了個獎。4月10日,浙江省全域“無廢城市”建設新聞發佈會,公佈了17個2022年度最佳實踐案例。

  開頭提到的台州市椒江區“藍色迴圈(海洋塑膠污染治理)”案例就是其中之一。值得注意的是,當初被網友盛讚的手機殼,可不是“樣品”,而是量産的“環保商品”。潮新聞記者了解到,台州市建設“藍色迴圈”海洋塑膠垃圾治理平臺,回收了塑膠瓶750萬個、海洋塑膠垃圾1920噸,被製作成可溯源海洋環保手機殼迴圈利用。

  此外,湖州市貫通“浙品碼”、“無廢城市線上”、“浙江e行”等應用,打造“鉛蛋”鉛蓄電池全生命週期管理綜合服務場景。杭州市入選案例“鯨靈回收”將可回收物進行再次分類,加工處理、二次利用,“變廢為寶”。

  這些案例只是浙江“無廢城市”建設的一個縮影。據了解,“無廢城市”並不是不産生固體廢物,也不意味著固體廢物能完全資源化利用,而是一种先進的城市管理理念,是通過推動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持續推進固體廢物源頭減量和資源化利用等,將固體廢物環境影響降至最低的城市發展模式。

  這一年,關於打造“無廢城市”,浙江做了些什麼?可以用幾個數據來回答:

  2022年,浙江11個設區市全部入列“十四五”時期國家“無廢城市”百城大名單,成為全國唯一設區市全覆蓋的省份。

  《浙江省全域“無廢城市”建設實施方案(2022-2025年)》明確到2025年所有設區市和60%縣(市、區)通過“無廢城市”建設評估。

  2022年,全省372家大中型商超、餐飲、電商平臺企業使用的塑膠購物袋中,可降解塑膠袋佔比約73%。

  值得注意的是,從2022到2023年,“亞運”都是避不開的關鍵詞。據悉,浙江2022年新增“無廢城市細胞”2545個,印發《“無廢亞運”行動方案》,舉辦“無廢亞運”推進活動,發出“無廢亞運”十條倡議,啟動16個“無廢亞運細胞”示範點建設,全力打造全球首個大型“無廢”賽事。

  浙江省生態廳相關負責人表示,2023年,將以“無廢亞運”,積極承辦全國“無廢城市”建設現場會和“無廢亞運”高峰論壇,推進全域“無廢城市”高品質建設,努力打造更多具有浙江辨識度、全國引領性、國際影響力的“無廢”硬核成果。

  2022年度省全域“無廢城市”建設最佳實踐案例

  杭州市做精“無廢亞運”品牌,打造“無廢城市”樣本;

  杭州市西湖區“鯨靈回收”創治“塑”成效;

  杭州市濱江區全域“無廢學校”創建;

  杭州市臨平區可迴圈快裝式自約束鋼結構室內場館整合建造技術産業化應用項目;

  寧波市建築垃圾處置智管服務應用;

  寧波市江北區黨建引領“無廢城鎮”建設;

  溫州市小微危廢統一收運體系建設;

  湖州市積極探索替代産品多元推廣路徑、推進農貿市場塑膠污染治理;

  德清縣智慧化生活垃圾治理模式推動打造全域“無廢城市”建設;

  長興縣“鉛蛋”飛出金鳳凰-長興縣以數字化平臺加速廢鉛蓄電池迴圈利用;

  嘉興市秀洲區“建築垃圾綜合監管服務”應用打造建築垃圾處置全程閉環智治新模式;

  桐鄉市以“三新三化”打造農業廢棄物全鏈條綜合利用模式;紹興市柯橋區城市生物質固廢和建築垃圾協同資源化項目;

  永康市“秸稈換肥”打通“政農企”三方利益鏈,讓“生態包袱”變“綠色財富”;

  舟山市海陸聯動,對船舶污染物説“不”;

  台州市椒江區“藍色迴圈”(海洋塑膠污染治理);

  天臺縣構建VOCs治理“綠島”模式,實現“以廢治廢”。 

來源:潮新聞    | 撰稿:施雄風 陶韜 胡靜漪    | 責編:汪傑菲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15711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