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孔乙己文學不斷被網友熱議,越來越多的年輕人與孔乙己共情,用“孔乙己文學”映襯自己當下的處境,進而自我調侃。一方面反應高學歷群體的就業壓力,另一方面也映射出部分人在的擇業觀。
台灣作家龍應臺曾説,好的教育,是為了給人生多一個選擇。而當下我們面臨的情況是,因為接受過教育,普遍擁有了更高的學歷,卻不斷被學歷束縛。其實,同樣的崗位,碌碌無為的人視為“飯碗”,有心人則視為“踏板”,他們不僅對人生有一個清晰的規劃,也明確知道自己想過怎樣的生活。即使無法扭轉時代的悲劇,也能沉下心,過好當下,也為未來積蓄力量。
每個時代都會有無法就業的“孔乙己們”,但學歷與能力的關聯逐漸被打破,好的學歷或許能給我們帶來機遇,但機遇卻從來不會平白無故降臨在每個人身上。孔乙己之所以陷入生活的困境,不是因為讀過書,而是深處混沌缺仍舊放不下讀書人的架子,既無法改變社會現實,也不願意做出改變,長衫困住了他的思想和雙手,才是他悲劇的原因。
時代在飛速變化,網際網路文學層出不群。無論是自娛自樂,還是自我調侃,可以一笑了之,也可以各抒己見,但沒必要對號入座。悲劇不是單方面原因造成的,在當下困境無法改變的時候,我們更應深思、及時變通。其實魯迅先生不僅寫過“孔乙己”“駱駝祥子”等,也在《故鄉》中寫道,“世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來源:中國網 | 撰稿:搖慧敏 | 責編:汪傑菲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15711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