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的一天深夜,50多歲的市民鄭先生(化名)被送到紹興市人民醫院搶救。幾個小時前,他食用了河豚,中毒了。“他吃了河豚的肝臟,是河豚身上比較毒的一部分!”該醫院重症醫學科負責人應利君説。
事發當天,朋友送給鄭先生一條河豚。河豚肉好吃,鄭先生之前聽人説過,於是自行加工後食用。家人吃的是魚肉,鄭先生除了吃魚肉,還吃了河豚的肝臟。結果,家人身體沒出現異常,他卻感覺手腳發麻,説話、呼吸都變得困難。“其間有過嘔吐,以為吐了就好了,延誤了不少時間。”鄭先生説,意識到中毒後,家人連忙將他送醫。
“患者入院時,自主呼吸基本停止,處於昏迷狀態,四肢軟癱。”紹興市人民醫院重症醫學科護士長姚曉燕説,讓醫務人員感到棘手的是,此毒沒有解藥。“只能進行血濾加灌流,搶救了好幾個小時,他才脫離危險。”她説,這幾天鄭先生恢復得不錯,很快就能轉到普通病房。
“河豚身上的毒素,毒性比氰化物強千倍。”應利君説,人體攝入河豚毒素,短的十幾二十分鐘就發病,長的可能在五六個小時後發作,嚴重時會致死。“我們已經很多年沒遇到過因吃河豚而中毒的患者了。”她説,以前確實有不少人因不知河豚有毒而誤食,甚至還有人不知河豚長啥樣,“這幾年知曉率比較高,自行處理後食用的人少了。”
河豚肉質鮮嫩、入口即化,是不可多得的美食。據説,春秋戰國時期,吳越盛産河豚,被推崇為極品美食,吳王更是將河豚與美女西施相比。“河豚吃是好吃,但其身上許多地方含有毒素,所以也有‘拼死吃河豚’一説。”紹興文理學院生命與環境科學學院教授田潤剛説,春季是河豚産卵期,此時毒性最強。有人以為只要水煮加熱河豚毒就會消解,事實並非如此。“河豚毒素在220℃以上方可分解,鹽腌或日曬不能破壞。”他説,古人提出過多種解毒方法,但都經不起檢驗,現代醫學的救治辦法就是第一時間催吐洗胃。
田潤剛説,河豚各臟器毒素含量不同,身體各處毒性由強到弱排列,依次為卵巢、肝臟、血液、眼睛、皮膚、精巢。肌肉幾乎無毒,可安全食用。不過,河豚毒素也並非一無是處。有研究顯示,低劑量的河豚毒素是效果很好的止痛藥。
來源:越牛新聞網 | 撰稿:辛文 | 責編:俞舒珺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15711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