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原創 專題 新經濟 曝光臺 中國訪談 中國三分鐘 沖浪特殊資産 潮評社 溫州 紹興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廬 文娛 元宇宙
您的位置:首頁 > 要聞 新聞詳情
開門紅裏涌動著浙江省消費新變局、行業新變化 開市首月細看專業市場晴雨錶
發佈時間 | 2023-03-07 08:49:57    

   早6時許,浙江松陽,浙南茶葉市場,料峭春風吹動茶香四溢,陶醉著四方涌入的經營戶與客商。“今年生意會好做,消費在回暖;但要做得好也更難,有好産品、新産品才行。”闖蕩茶市20年,松陽茶人葉洪清早已看出端倪,“市場真的跟以往不一樣咯。”

  浙南茶葉市場被譽為“中國綠茶第一市”。松陽的風起雲湧,呈現的是浙江的萬千氣象。近日,記者蹲點疫情防控政策優化調整後浙江多家專業市場首個春季開市,見證了天南海北的客商帶著訂單蜂擁而至,讓未雨綢繆的經營戶仍呼始料未及。省市場監管局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我省專業市場復蘇成效明顯,銷售額同比呈上升態勢,部分甚至達到近三年來同期最高水準。

  別樣的開門紅

  用一個詞描述這個春季開市,無疑就是“開門紅”;若要再加一個詞,那就是“出乎意料”。

  “正月初八開市,初五就有客戶過來,初六開出第一單。客戶不僅來得早,下單也很果斷。”柯橋中國輕紡城,人來人往,拉貨的車輛穿梭不息。“對白”窗簾門市部負責人勞艷婷正經歷從業十年來最忙碌的一個開市季。

  義烏國際商貿城開市後,日均客流量已超20萬人次,其中外商1000多人次,同比增長20%,回到疫情前水準。經營戶陸慶榮在開市當天一上午就拿到十多個訂單,眼下的訂單生産已排到5月之後,“我們有信心全年外貿訂單增加60%以上”。

  紅紅火火之下,是經濟復蘇的脈動。浙江大學公共政策研究院執行院長金雪軍告訴記者,專業市場是經濟發展的晴雨錶。儘管目前仍面臨較多不確定性,但中國經濟“往前走”是必然的。作為久負盛名的商品市場大省浙江,早已“春江水暖鴨先知”。

  國外專業機構的預測可做參考。1月31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對今年中國經濟增長率預測上調0.8個百分點至5.2%。

  首先帶來開門紅的,是消費復蘇。

  據統計,今年春節假期全國消費相關行業銷售收入與上年相比增長12.2%。1月的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為50.1%,重返擴張區間,企業信心明顯增強。

  位於台州路橋區的浙江方林汽車城,賀歲祝福與促銷標語仍隨處可見,洋溢著喜氣。開市首月,這裡每天進店客流上百批。

  “踩準了消費趨勢,客戶消費能力和意願其實是很強的,甚至超出預期。”汽車城總經理林榮輝分析説,消費群體平均年齡正在下降,“Z世代”成為主力。他們相對對價格並不敏感,更追求實用性、設計感、高品質。汽車城藉此瞄準新能源車消費,在3年前開始大力引進國際知名品牌。如今進駐的新能源車品牌已佔整個市場的七成。他以新能源車理想L9為例進一步介紹,其零售價約46萬元,屬高檔車價位,以往四五十歲的消費者才考慮,且主要做商務用。但如今,主打“移動的家”理念的L9成了年輕人口中的“奶爸車”,屢創銷量紀錄。

  消費降級,需求升級。三年疫情加速了這一進程。

  溫州永嘉,橋頭商貿中心的前身是我國首個農村專業市場——橋頭紐扣市場。市場內,印表機“吐”單的聲音此起彼伏。“以前講究薄利多銷,現在還是要提升産品附加值。”邁利發天然紐扣負責人魏秀平形容,橋頭常年刮“快時尚”旋風,趕得上的紐扣能賣10多元一粒,趕不上的賣一分錢都可能會壓貨。

  “轉型升級成功的專業市場能與塊狀經濟相互成就,與內需消費相互促進。”省發展規劃研究院産業發展研究所所長、教授級高工童相娟建議,加快推進傳統專業市場經營理念、服務模式、技術應用、治理方式創新,提升專業市場綜合服務能力,高品質支撐建設現代化流通體系。

  同步實現“開門紅”的,還有正在回暖的外貿。

  此前,商務部對外貿易司司長李興乾在2月2日的新聞發佈會上表示,進入2023年,全球經貿下行壓力明顯加大。中國外貿領域的主要矛盾,已從去年的供應鏈受阻、履約能力不足轉變為當前的外需走弱、訂單下降。

  不少久經風浪的外貿老手們,將此輪走弱視作週期性波折,開始在市場上提前佈局。

  已在義烏經商15年的印度客商迪帕克,早在春節前就搭乘包機回到義烏。相比往年對鞋襪産品的關注,他已觀察到印度對鞋襪類新技術、新材料、新設備等出現的新需求,在開市第一天就下了一筆價值200萬元的船襪設備訂單。

  星寶傘業負責人張吉英的客戶已遍及五大洲100多個國家和地區,如今又在加快向國內消費者靠攏。“雨傘不止能遮陽擋雨,也是時尚配飾。”張吉英説,這是國內消費市場升級升出的一片新天地。

  “專業市場是‘雙迴圈’建設重要組成部分。”省市場監管局市場合同監督管理處負責人介紹,2022年底,我省2813家商品市場共實現成交總額2.14萬億元,對拉動全省經濟增長貢獻顯著。

  提速的創新風暴

  創新,是記者蹲點時聽到的高頻詞。

  “這是我們新研發的蘭花香香茶,它融合了花茶和綠茶的優勢,單價比普通香茶高1——3倍,還供不應求。”葉洪清向記者介紹了自己剛剛上新的多個産品。這位“茶二代”在早年曾把注意力放在種植與銷售,如今轉向了研發與加工。

  伴隨著嘩啦啦一片紐扣落桌的聲音,永嘉澤宇紐扣實業有限公司負責人陳少勇感慨:“服飾流行款式變化很快,導致紐扣的樣式也在不斷變化。”他的母親、全國“三八”紅旗手王碎奶當年賣紐扣,幾種款式管賣一年;而他現在一年起碼要搗鼓出五六十種不同款式。

  中國輕紡城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王百通則將專業市場新變化歸納為:“早年生産什麼賣什麼,後來變成賣什麼生産什麼,如今是創新什麼賣什麼。”

  與消費變局一致,三年疫情同樣加速了這一進程,也凸顯了浙江專業市場的一個優勢所在。

  金雪軍説,浙江很多專業市場確實有一身“無中生有”的本領,比如桐鄉不産一根羊毛,卻是全國最大的羊毛衫市場;余姚不産一粒塑膠,卻有全國最大的塑膠市場……但整體來説,傳承自“前店後廠”的發展模式,浙江專業市場與製造業聯繫緊密,在應對新變化中更為“得心應手”,“市場背後有産業、産業鏈支援且生態圈足夠強大,就可實時根據需求端要求進行調整,快速推出更受消費者歡迎的産品。”

  義烏國際商貿城,福多拉飾品門市負責人孫靈娟直言,她在溫州的廠區周邊也有門店,6年前選擇入駐義烏國際商貿城,就是為了用好專業市場消費群體大、資訊及時交匯等特點,在客戶身上及時捕捉到市場最新潮流,再與自己的研發設計優勢結合起來,從而推出用戶黏性更強的産品。

  有經營戶調侃如今的新挑戰:不懂生産的設計人員不是好銷售。

  “專業市場是産業發展的風向標,也是産業鏈條的大動脈。”省市場監管局相關負責人説,發展到現在,專業市場就要圍繞“新、快、精”三個方面升級,鼓勵關聯企業運用新材料、新技術,引導推動市場競爭從價格為主轉向品質、技術、品牌、服務、標準等綜合性競爭;推動關聯生産企業裝備智慧化、生産自動化,實現快速製造、快速供應;推進市場産品向精品化、時尚化、個性化、品牌化發展,推出更多高附加值産品,實現與製造業的互促共進。

  創新的“加碼”,正在引發連鎖反應。

  “前沿産品量有所下降,但價格在上升;低端産品量價齊跌。整體估算,消費總量還是在上升。這是市場競爭、行業競技新的大環境。”柯橋大樹紡織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邵靈彬直言,如今市場門檻在進一步提高,行業龍頭效應更加明顯。

  金雪軍解析,競爭及其形成的行業集聚,並不意味著就是簡單的“大魚吃小魚”,在競爭充分的專業市場中,小微企業和個體戶更有發展空間,“建議專業市場更要發揮作用,引導骨幹企業、龍頭企業將産業鏈、産業生態做大做強;同時根據新的市場需求集聚新的企業,形成新的競爭優勢。”

  確實是,柯橋中國輕紡城2022年登出經營主體3630家,但新增了6262家,凈增2632家。省內其他專業市場的變化大體如此。

  當然,扛過三年疫情、穿透消費升級,迎來今春開門紅的經營戶,信心更加堅定。“這兩天仍在招工人、招設計人員。”陸慶榮在義烏蘇溪鎮有自己的廠,集研發設計與生産于一體,他估計今年的産能將提升50%。

  面對東南亞、南亞等地製造能力開始崛起。很多經營戶的心態更為坦然。

  “這是遲早會發生的。但我們也相信專業市場這麼多年發展的底蘊和集聚效應在,我們的品質、工藝仍有優勢。”橋頭紐扣商會執行會長金恩義看得長遠。他説,儘管當前國內外紐扣市場面臨同質化競爭、産能過剩等問題,但通過把原本的功能性紐扣做成裝飾類,加碼研發設計力度,進一步提高産品附加值,依然還有較大的發展空間,“畢竟,義大利一些公司的紐扣産品,一粒可以賣到數十元。這才是我們的目標。”

  新興的升級浪潮

  “這,賣的也叫小商品?”2月2日,義烏國際商貿城開市。細心的經營戶發現,國際商貿城二區東的新能源産品市場也迎來開門試營業,引發多方“強烈圍觀”。

  這個市場“體量”不小:它是一棟5層高的建築,建築面積約13.1萬平方米,一、二樓共有商鋪490余間,主要經營新能源系列産品和家裝五金産品,地下兩層與地上4至5層均為停車區域;它的“口氣”更大:打造全國首個新能源産品展示交易的專業市場。

  義烏商城集團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從小商品“跨界”新能源産品是深思熟慮的結果:一方面,義烏太陽能光伏産業發展迅速,市場對新能源及應用産品的需求旺盛;另一方面,“興商建市”40多年,義烏的市場産品體系、客戶群體、貿易服務方面優勢明顯,且與新能源應用産品貿易高度契合,“新能源産品市場,將作為義烏第六代市場的樣板來打造。”

  記者發現,當下浙江專業市場正興起“升級浪潮”。義烏是一個典型。在金雪軍等專家看來,如今專業市場承擔的,遠不是當年農民為解決吃飯問題而從事的“雞毛換糖”,而是要成為引領企業發展、行業良性競爭乃至“雙迴圈”等國家戰略落地的“樞紐”。

  紹興柯橋錢清街道,一個用地約132畝的鐵海聯運大樞紐已見雛形。這一紹興首個鐵路口岸,向東對接寧波舟山港出海,向西開行中歐(義新歐)班列深入歐亞大陸。建造它,較大一部分原因是打破中國輕紡城發展面臨的“瓶頸”。

  “紹興出口總額約佔全省的9%,坐擁中國輕紡城的柯橋更是佔到全市的40%。但多年來,本地出口貨物的通關模式、貿易方式總體相對單一,亟需加快國際物流體系建設。”柯橋區中歐(義新歐)班列項目有關負責人説。

  不僅如此,王百通介紹中國輕紡城還有更大目標,“專業市場要成為産品、服務、技術、投資等各種資訊的樞紐,成為産品集聚的樞紐。我們準備加大力度引進國際國內先進紡織製造業企業,以及上游研髮型企業,進一步引導本地企業走工貿一體化發展的路子。”

  格局、定位在變,市場功能也在變。

  省市場監管局市場合同監督管理處負責人介紹,近年來,我省推進集“便利化、智慧化、人性化、特色化、規範化”為一體的專業市場服務體系建設,已完成專業市場“五化”改造提升211家,市場環境煥然一新。

  在中國輕紡城,除了“開門紅”,更有“開門忙”——不少店舖正忙著裝修,改門頭、調佈局,以前密密麻麻堆放産品的“格子間”,正在成具有展覽、體驗功能的“展示間”。“客戶的觀感非常重要。”勞艷婷慶倖自己在春節前投了20多萬元裝修,也將原來“帶著上世紀痕跡”的店名“優品家紡”改為更具文藝氣息的“對白”。

  “輕紡城其實很老了,要‘變身’成為面向未來的專業市場。”中國輕紡城黨工委副書記、建管委副主任錢苗娣説,《紹興市柯橋區輕紡城打造“國際紡都”建設規劃(2023-2025)》正在制定中,將圍繞一塊布的“一生”做文章,目標之一是將專業市場建設成為一種新型“商圈”,一個工貿旅融合體,乃至當地“雙迴圈”的一個動力源。

  無獨有偶。方林汽車城自去年下半年以來,也在不時“上新”:汽車音樂廣場、汽車後備箱集市、品牌快餐店……“我們希望變‘買車到方林’為‘遊玩在方林’。”林榮輝説,方林將打造成為一個“人、車、生活”融為一體的複合型現代汽車城。

  經30多年高速發展,我國專業市場在2012年達到頂峰;隨後,在電商等多種形態夾擊下,有一批專業市場在競爭中被淘汰。如果以十年一個週期觀察,專業市場如今正進入一個新的發展階段。

  “做專業市場,可不是劃塊場地就能收租那麼簡單咯,得像孩子一樣為它謀劃未來。”橋頭鎮分管經貿的副鎮長徐建武這兩天正在忙著謀劃舉辦中國輔料大會。他希望通過會展帶來更多人流、物流和資訊流,為曾被譽為“東方第一鈕扣市場”的橋頭市場,再次成為發展的“橋頭”而拼一把。

來源:浙江日報    | 撰稿:金春華 見習記者 周林怡 記者 徐添城 何賢君 戚祥浩 通訊    | 責編:俞舒珺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15711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