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原創 專題 新經濟 曝光臺 中國訪談 中國三分鐘 沖浪特殊資産 潮評社 溫州 紹興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廬 文娛 元宇宙
您的位置:首頁 > 要聞 新聞詳情
新浙商"闖關東":實踐"一號開放工程" 企業如何高水準走出去
發佈時間 | 2023-03-07 08:39:25    

   眾多浙江製造業“單項冠軍”企業,正跨越山海關,開啟新一輪“闖關東”之旅。

  在依然白雪皚皚的東北大地,生機和活力在悄然迸發,構成冬日裏的獨特風景。

  其中就有來自余姚的姚力軍。這位從事新材料研發製備的江豐電子創始人,把企業做成全國第一、世界第二之後,又帶領團隊向晶片産業鏈上游攀升。2022年,他在哈爾濱投資10億元建廠,打造新的生産和研發基地,為國內供應鏈穩定提供保障。

  浙江,擁有全國數量最多的製造業“單項冠軍”企業。像姚力軍一樣,越來越多在全球細分行業中具有話語權的新浙商,通過“走出去”和“引進來”,不斷向産業鏈更高端攀升,闖出一片新天地。

  進入3月,我們在黑龍江走訪。從傳統浙商的貿行天下,到如今智行天下、産行天下,姚力軍等新浙商的“闖關東”之旅,看到“地瓜經濟”的藤蔓伸得更遠、長勢更旺。

  勇敢走出“舒適區”

  3月3日,哈爾濱新區龍江學子創業園內白雪茫茫,姚力軍團隊投資的電子材料産業化項目基地,主體建築已拔地而起。

  不遠處的試生産基地裏,超高純鈦、超高純錳生産線已投産,這些設備全部擁有自主智慧財産權。目前,基地已有研發人員和技術工人30余名,達産後年産值可達20億元。這裡生産的超高純鈦、超高純錳産品,填補了國內空白。

  “我是講東北話的浙商。”56歲的姚力軍出生在哈爾濱,相比企業老總,更像是一名技術工程師,出行仍習慣背雙肩包,在公司穿著深藍色工服。2005年,他在余姚創辦了江豐電子,2022年預計營業收入約23.22億元。

  但驕人的業績背後,也有隱憂。

  超高純金屬材料和濺射靶材,是製造半導體晶片的關鍵材料。一個指甲蓋大小的晶片密布上萬米金屬導線,這些導線非常細。其中,導線金屬的純度是最核心的要素,純度要達到99.999%。

  以往,一些超高純度的金屬材料,江豐電子需從美、日等國家進口。由於國際形勢變幻,全球産業鏈供應鏈不穩,姚力軍敏銳地察覺到“寒意”,果斷帶領團隊出擊,在2019年成立同創普潤集團,對超高純鋁、銅、鉭等製備技術進行攻堅。

  “面對變局,企業必須跳出浙江,放到全國乃至全球産業鏈上來考量。關鍵技術落了地,産業鏈才有安全穩定可言。”姚力軍説。

  這項技術處於新材料的前沿,具有跨學科、跨領域的特點,僅靠公司現有研發人員,明顯力不從心。為集聚優秀的研發力量,姚力軍在上海、寧波、麗水、哈爾濱等地設立研發和生産基地,面向全球招募科學家團隊。

  哈爾濱擁有雄厚的工業基礎,姚力軍的母校哈爾濱工業大學更有“工程師的搖籃”之稱。經中外專家團隊持續攻堅,2021年,超高純鉭提純、電子束熔煉等核心技術取得突破,終於實現量産。

  作為行業翹楚,江豐電子為什麼要走出“舒適區”,到冰天雪地“闖關東”?在姚力軍看來,單項冠軍佔據的只是産業鏈的一個細分環節,企業家只有把眼光放遠,瞄準全國乃至全球市場,把創新延伸到産業鏈的上下游,才能獲得真正的核心競爭力。

  “建立自主可控的産業鏈,並不意味著自我封閉;相反,産業鏈越完善,新格局下企業融入全球化的能力越強。”姚力軍説。

  黑土地上的新傳奇

  黑龍江,一直是浙商創業興業之地,目前有20多萬浙商在此經商。“闖關東”40多年,黑龍江省浙江商會秘書長項祖樓見證了浙商企業的興衰沉浮。

  在項祖樓眼裏,過去浙商“闖關東”,從事的行業有著鮮明的塊狀經濟特徵,如永嘉泵閥、蒼南印刷、永康小五金……黑龍江當年工業經濟繁榮,為這些浙江産品提供了廣闊市場,不少浙商在此投資辦廠。但這些産品普遍門檻較低,如今在市場競爭中已沒有優勢,加上東北老工業基地在改革和發展過程中面臨挑戰,許多浙企、浙商選擇了離開。

  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像姚力軍這樣科學家出身的企業家,如今再“闖關東”,上演的已是不同以往的“傳奇”。

  “過去是商品走出去,現在是要讓供應鏈強起來。”姚力軍説,哈爾濱雄厚的工業基礎,是企業選擇在哈爾濱投資興業最看重的元素,既保證供應鏈相對穩定,也能快速實現新技術的産業化。同創普潤集團副總裁于啟明説:“在這裡,能就近拿到鋁、錳等原材料,還有不少客戶在這裡佈局,可直接供貨。”

  對超高純度材料製備而言,哈爾濱可謂佔盡天時、地利、人和。一方面,這裡是新中國成立後重要的工業基地,工業門類齊全,産業工人眾多;另一方面,年均濕度只有20%至30%,有利於超高純金屬的提煉。

  這兩年,越來越多的浙江企業,像姚力軍團隊一樣,開啟新一輪“闖關東”之旅,把廣袤的黑龍江作為産業化基地。

  比如,生物科技企業新昌新和成、羽絨製品企業蕭山柳橋集團等一批浙江製造業“單項冠軍”,以及不少在行業內擁有話語權的企業,都在黑龍江佈局設廠。據當地商會統計,在黑龍江投資過億元的浙商企業,已有40余家。

  從行銷産品到投資建設生産基地,40多年間,“地瓜經濟”正不斷更新迭代,其背後正是中國産業發展格局的轉變,以及浙江製造業提能升級的成效。

  隨著這些浙商企業落戶,“地瓜經濟”的藤蔓延伸到黑龍江:它們擁有核心技術,助力浙江總部的“根莖”更加壯碩;有大手筆的産業化基地,使“枝葉”更加豐茂。

  追逐創業創新的潮頭

  仔細觀察在黑龍江的浙商,有一個有趣的現象:許多人仍使用浙江的手機號,但口音已經帶上了東北味兒——既不忘鄉梓,也融入當地,是他們的生動寫照。

  “四千精神”,就印刻在一代代浙商“闖關東”的經歷中。不管時代怎麼變,堅持創業創新和産業報國的家國情懷,始終是浙商秉持的精神內核之一。

  當前,浙江正實施“地瓜經濟”提能升級“一號開放工程”。“創業創新的潮頭在哪兒,浙江企業家就追到哪。”項祖樓説,與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浙商企業相比,新一代浙商對自主創新的渴望更加強烈。

  “江豐電子就像在晶片裏修路,不過這條路,只有頭髮絲的萬分之一寬。”姚力軍説,現在他和團隊要把技術攻關之路,修到産業鏈的上游;把産業化之路,修到全國各地。以江豐電子為主導,姚力軍已在全國12個城市佈局了19家企業。

  今年年初,姚力軍團隊研究主導的另一項填補國內空白的電子薄膜項目,也落戶哈爾濱。電子薄膜應用於大型公共建築,新能源汽車全景天幕等領域,可控制實現玻璃幕墻的自主變色。項目先期計劃投資1000萬元,與哈爾濱工業大學聯合根據新材料産業鏈的發展需求,進行項目孵化和精準研發。

  在哈爾濱新區龍江學子創業園裏,“産業報國正當時,中國製造扛大旗”的標語懸挂在醒目處。在姚力軍看來,增強製造業實力不是一群人和一個地方能完成的,需要産業鏈各個環節的協同配合,幾代人的接續奮鬥。

  如今,越來越多來自浙江、江蘇等長三角的企業,選擇北上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服務國家發展大局。與此同時,哈爾濱工業大學的許多博士和專家,也南下寧波創新創業,服務當地産業發展。哈工大與寧波共建的哈工大寧波智慧裝備研究院,已成為服務寧波數字經濟、智慧製造發展的重要平臺。

  這一場雙向奔赴,正在大江南北掀起新的創業創新浪潮。

來源:浙江日報    | 撰稿:施力維 唐駿垚 李震宇    | 責編:俞舒珺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15711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