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
最新原創 專題 新經濟 曝光臺 中國訪談 中國三分鐘 沖浪特殊資産 潮評社 溫州 紹興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廬 文娛 元宇宙
您的位置:首頁 > 要聞 新聞詳情
久等了!三年後“詩與遠方”歸去來
發佈時間 | 2023-01-16 09:24:37    

   印度尼西亞旅遊和創意經濟部長隔空喊話:已為中國遊客“準備好紅毯”;拉好“中泰一家親”橫幅,泰國副總理與部長為首批抵泰中國遊客接機。隨著我國近期優化調整防疫政策、有序恢復公民出境遊,東南亞多國陸續加入“搶客”行列。“詩與遠方”暌違三年,正以這樣的方式“強勢”回歸我們的生活。

  這三年,在國人的記憶裏留下了深深的印記。作為對疫情高度敏感的行業,旅遊業遭受重創,導遊、領隊、博主等靠旅遊吃飯的人更是直面現實困境。三年裏,是苦苦堅持?還是改弦更張?他們又都經歷了什麼?“乙類乙管”之後,國內外旅遊市場蓄勢待發,此刻回首與展望,讓我們在他們的故事裏,一同銘刻時代的記憶。

  資深導遊不捨:

  改行做了120司機

  土生土長的杭州余杭良渚人黃澎,在當了十多年導遊後,真的改行了。38歲的他,現在是杭州市急救中心余杭分中心的一名120司機。

  2002年旅遊專業畢業後,黃澎當上導遊。2003年就遇上了“非典”,但他記得當時旅遊業也就停頓了兩三個月。但沒想到,這一次新冠疫情,會讓他和同行們苦苦等待了三年。

  與疫情幾乎同時,2020年大年初三,黃澎迎來了小女兒降生。沒想到,很快他就失業了。“實在撐不下去了。”為員工堅持發了一年的基本工資之後,老闆宣告旅行社倒閉。

  進入2021年,隨著疫情防控形勢好轉,作為地接的黃澎間或能接到一些省內療休養團的單。但收入還是急劇下降,還要自己交社保,“壓力很大”。但他説,還好他是良渚本地人,沒有房貸壓力,看兩夫妻都是導遊又背著房貸的年輕同事,才是真的艱難。

  慢慢的,他發揮本地人優勢,在“博物館遊熱”裏找到了新的就業機會。家門口的良渚古城遺址公園、良渚博物院是這兩年學生省內遊的熱門景點,去年又迎來國家版本館杭州分館開館,黃澎就在這兩處幹起了兼職導遊。一個上午場講解兩個小時,他能拿到400元的收入。可雖然暑假業務旺,冬天又沒有活幹了。

  黃澎就去村裏當防疫志願者。2022年5月份,街道為急救中心招募駕駛員。筆試面試中,“急救行業就是個積德的行業”這句話深深打動了他,他成了一名急救車駕駛員。

  去年12月7日疫情防控“新十條”發佈後,一波疫情高峰到來,直到眼下,急救中心的忙碌才有所緩解。黃澎數了數,自己最忙的一個晚班出了14趟車。發現自己“陽了”那天他發燒到38.5℃,但他咬牙堅持了下來。“不能耽擱,一耽擱就是老人家一條命。”

  急救出車,最讓他唏噓的是那些獨自在這個城市打拼的人。急救人員一進房間,患者已經病得起不了身了。急救人員是和110聯動,才打開了房門。這時候,黃澎會想,沒有健康,拼搏也會失去意義。

  眼下,境內外旅遊蓄勢待發,黃澎還會回到旅遊行業麼?他認真想了想説,急救車司機的職業比導遊更穩定,而值班後連休兩天的安排,也還能讓他繼續做他喜歡的導遊。只不過這一次,轉換成了兼職。

  出境領隊迫切:

  馬上出發去泰國

  “實在等得太久了。”1月16日,中國國旅(浙江)公司資深出境領隊洪瑞翠就要和友人飛往泰國。

  她記得,三年前最後一次帶團出境,是2019年12月份去南韓跨年。疫情剛開始,她還想孩子在家上網課,能有空陪陪孩子也是好的。沒想到,一等就是三年。這三年裏洪瑞翠的心情,“完全是隨著疫情通報的數字起伏的。”

  疫情讓國旅境外部的業務停歇,國內部也大受影響。最難的時候,看到做旅遊大巴司機的同事都轉行去核酸試紙工廠做工了,洪瑞翠也想過要不要進工廠,要不要接受邀請去做企業培訓。但她發現,這三年來,人們對“詩與遠方”的需求並沒有完全斷絕。

  靠著過去十年做旅遊積攢的口碑和人脈,她轉向了杭州一日遊、周邊遊。她記得,2020年,老年人是最早敢出來旅遊的群體,比如冬天組團去海寧皮革城。2020年,她靠帶學生秋遊團和老年團拿到一定的收入,雖然每天300元的帶團日薪,跟她出境領隊的津貼相差甚遠。2021年,療休養團的業務有了更大的起色。到了2022年,剛預期業務要多起來,但一有疫情消息,單量就下來了。“行情就是高高低低過山車。”

  “我就是傻傻地堅持。”收入銳減,等待似乎無期,但洪瑞翠還是堅定地熱愛旅遊行業。三年間,她還把以前沒空去考的中級導遊證考了下來。但她坦言,丈夫收入穩定,家裏支援也是她能堅持的重要原因。但三年真的太漫長了,女兒都已經完成了小升初。

  這三年,也有很多人沒有等來春天。她聽到了太多小旅行社倒閉的消息,自己所在的公司也出現了裁員。“乙類乙管”利好消息傳來,洪瑞翠默默翻出自己去南韓的五年多次旅遊簽證和護照一看,都過期了。

  洪瑞翠準備觀望半年。她在等待公司系統的帶團方案,帶團出境,應急預案也要細緻充分。但眼下,她想要出去“浪一浪”的心卻是不能阻擋的。所以1月16日,她要和朋友先去泰國看看,泰國曾是她熟悉的目的地,這是一場“説走就走”的旅行。

  華人旅行商守候:

  終於等到中國遊客

  “原來每個月能接待3000名到5000名中國遊客,疫情發生之後瞬間降到幾乎為零,根本沒有讓你緩衝的機會。”來到泰國整整12年的劉小海,經歷過水災、政局動蕩,但沒有任何事情能像新冠疫情一樣,讓他從事的旅遊業整整停滯了三年。

  在曼谷的華人旅行商裏,最初靠著挂靠別人品牌招攬生意的劉小海,在2019年已經成為一個擁有30余名員工、30余輛旅行車、15間酒店公寓,在當地小有名氣的人物。

  但在疫情衝擊之下,劉小海公司的各個板塊業務急轉直下。他首先停掉了公司的用車板塊止損,住宿板塊也隨後全部關停。儘管如此,疫情第一年他還是給公司員工發了半年的薪水,“員工要吃飯,我必須盡可能挺得久一點。”

  煎熬中,劉小海嘗試拓展其他業務。合夥開中餐廳、啟動社區生鮮派送業務,但這些業務都只能勉強維持。幸運的是,他投資的物流業務讓他“活過來”了。疫情催生泰國本土物流快速增長,疫情第二年,阿海加盟開設了一家國內頭部物流公司的網點,這一板塊的業務僅6個月就回收了成本,也成為了公司主要營收來源。

  但他始終相信旅遊業會重啟。“中國遊客會回來,我一直在等待”,劉小海等到了。

  看到泰國副總理為中國遊客接機的新聞報道,劉小海倍感振奮。春節臨近,旅行社每日諮詢量都在攀升。老客戶回來了,國內攜程等平臺帶來的新客戶也在不斷涌現。劉小海又有了幸福的煩惱:人手不夠——搶員工已經成為泰國華人旅行社目前最緊要的事情。

  三年疫情,讓大多數人都對生活有了新的認識,劉小海也對自己從事的行業有了更深刻的理解。這幾天,劉小海正在考察曼谷周邊的別墅項目,準備重啟住宿板塊,並升級為泳池精品別墅,以滿足更多優質客戶的需求。“疫情讓我感受到,那些原以為唾手可得的東西,原來也會失去。以後一定會更加珍惜,包括對客人的服務也是這樣。”

  曼谷的湄南河、清萊的白廟、斯米蘭的果凍海,是許多人心中的“詩與遠方”。對劉小海來説,來自祖國的客人,就是他的“詩與遠方”。

  疫情三年,劉小海已經很久沒有見到遠在湖南老家的父親。劉小海説,今年春節打算把父親重新接到泰國,“一家人好好團聚一下。”

  旅遊博主重啟:

  提前探路跨境遊

  “1062天后,我們再次出發了,第一站是莫斯科。”2022年12月29日,自媒體博主素素和拓拓重啟境外旅行。2019年的最後一天,他們受邀在莫斯科跨年。三年後的同一天,又相約莫斯科迎接2023年。

  在紅場跟著俄羅斯小朋友們一起滑冰,在滿是冰燈和美食的集市裏吃著像冰糖葫蘆的蘋果……熟悉的體驗,這是一次回歸之旅。他們的環球旅行重啟了,所有結束的都將重新開始。

  2013年開始,素素和拓拓利用假期去度假,就開始用視頻和圖片進行記錄。在微網志平臺上積累了不少粉絲後,他們于2018年10月成為職業旅行博主。2020年初,突如其來的疫情打亂了他們的規劃。

  這三年他們都經歷了什麼?素素和拓拓依舊在環遊世界,不同的是用“心”出行。他們回顧美好的旅行時光,一起寫作並出版了第一本書《尋光旅人》。編劇史航在該書序言中寫道:“原來天涯不是用來望斷的,而是用來浪跡的!”

  在福建培田古民居參加新米節,在雲南普洱吃到當地新年的殺豬菜,在麗江白沙古鎮參迦納西族的婚禮,在內蒙古恩和俄羅斯民族鄉學習騎馬……拓拓回憶起這三年,他們行走在祖國的大好河山,陸續尋訪了近30座中國傳統村落,拍攝並製作了近20期《尋光旅人》系列VLOG,為網友介紹傳統村落和少數民族文化。“當大門關上,總有一扇窗戶為你打開。”

  記者聯繫上拓拓時,他們正在埃及探尋金字塔的秘密,在撒哈拉皎潔的月光下露營。拓拓説,來到埃及的這幾天,當地民眾看到中國面孔都很開心,還會用“你好”“新年快樂”等簡單的中文打招呼。他們問埃及人是否有計劃去中國旅行,得到了當地人激動的回答:“已經三年沒有去中國,非常想念中國的美食。”“正在計劃,希望下半年就出發。”

  “出入境政策的優化,對我們來説是好消息,對想來中國旅行的外國人而言,更是2023年最大的期待。”拓拓提醒,由國內直接出境的遊客,還是需要提前確認轉机國和抵達國的防疫政策。

  正在迪拜旅行的旅遊博主莉莉,剛跟男友花了150元人民幣入住了一幢別墅。2022年10月底,莉莉發現護照還有6個月就要過期了,擱置三年的環球旅行計劃重新啟動。

  莉莉這次環球旅行計劃為期一年,主要去的是中國護照可以免簽、落地簽、電子簽的國家。

  “三年過去了,我們覺得是時候重新出發了。”

  無奈和不捨,堅持與守候,希冀與重啟,這三年的況味雜陳,但我們與他們一樣,終於等到了“詩與遠方”的歸來。

來源:浙江新聞客戶端    | 撰稿:之江潮 包璇漪 盧一 魯傑    | 責編:俞舒珺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15711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