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
最新原創 專題 新經濟 曝光臺 中國訪談 中國三分鐘 沖浪特殊資産 潮評社 溫州 紹興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廬 文娛 元宇宙
您的位置:首頁 > 要聞 新聞詳情
潮評社 | 各類悲情“策劃”上演 惡意增流量手段不擇
發佈時間 | 2022-11-28 14:59:57    

   一個很有溫度的故事被“策劃”出來,引發無數網友心酸、落淚。殊不知,這個視頻真的就是無中生有的“策劃”!

  目的和以往的許多視頻一樣:增流量,蹭流量。

微信圖片_20221128150138.png

▲擺拍的“女孩撿垃圾掙學費”視頻截圖

  01

  可以説,這是一個很能揪扯人心的視頻。

  “天已經漆黑,一個15歲的小女孩,臉上挂著稚嫩單純的微笑,每天晚上卻要靠撿瓶子賣錢交學費。”

  它是11月23日自媒體博主“笑寶來也”在微信視頻號、抖音號上同步發佈的這個視頻,配文“如果你有這麼懂事的女兒,一定會很幸福吧”。視頻中小女孩的樣子,讓不少網友直呼“看了真心酸”。

  正當我們沉浸于女孩悲傷境遇當中時,有媒體曝光:假的!

  據媒體報道,11月27日,視頻中女孩阿月(化名)的姐姐曲比阿果透露出視頻的真相:“視頻拍攝者給了妹妹100塊錢和一些飲料,視頻內容都是對方教的,現實裏沒有撿垃圾掙學費這回事。”

  小女孩夜晚撿瓶子掙學費視頻點擊10萬+。

  這起“策劃”的“嘔心瀝血”由此可見:視頻中,博主夜晚開車遇到一個撿廢瓶子的女孩,對話中,女孩自述“走了一個半小時,每天放學後都撿廢瓶子,賣錢交學費。”

  女孩在視頻中講述,撿瓶子是為了“要為我的家分擔一點”,當博主給她一些食物時,阿月表示“想把這些留給我媽媽吃。”

  隨後,視頻博主開車將阿月送到家門口,並給了她一件飲料和100元錢,讓她交學費,“買點東西吃,或者買文具也好。”

  視頻中小女孩的單純、善良和懂事,讓不少網友“心疼”。

  02

  針對視頻中説的“撿瓶子掙學費”事實的真假,阿月的班主介紹説,現在學生讀書沒有學費和學雜費,學校一日三餐也是免費的,“我們屬於寄宿制學校,阿月平時也住校,所以根本不可能每天去撿瓶子掙學費。阿月需要的開支,只有一點日常生活用品,和週末回家的車費。”

  經與當地政府部門核實,阿月家在脫貧攻堅期間享受了國家住房政策,修建新房獲得了4萬元補貼。“目前一家人的住房、收入等各項指標都沒問題。”

  也就是説,視頻中阿月撿垃圾掙學費等情況均不屬實,屬編造虛假資訊博取眼球吸引流量,並且對於當地的脫貧攻堅成果也是一種抹黑。

  有心幫助困難群體自然無可非議,甚至應該説是社會每一個有資助能力成員的應盡責任。讓我們非議的是這種歪曲事實的“策劃”和“擺拍”。

  類似的或“悲情”或驚詫的視頻層出不窮,都在追求“一鳴驚人”。其目的很明確,就是為了增熱度、蹭流量。可以説,為了尋求流量上的激增,有的視頻製作者無所不用其極。

  03

  自媒體江湖風起雲湧,它攪活了媒體傳播的一池春水,同時也使得江湖沉渣泛起,甚至黑白顛倒,這其中就包括虛假資訊傳播,它傷害著媒體應有的公信力。

  在監管不能事事、面面俱到的情況下,以虛假的資訊燒得“熱度”成為一部分人的理想和可乘之機。這需要引起社會的廣泛關注。

  資訊傳播的基本原則就是真實。而為了一時流量就不惜設計虛假的場景和故事,這對於媒體的公信是一種莫大的傷害。儘管短視頻亂象一直處於網信部門及各平臺的大力整治之下,現在此類內容已經比過去少了許多,但徹底消除顯然任重道遠。

  據中國網際網路絡資訊中心發佈的數據,截至2022年6月,我國短視頻的用戶規模達9.62億,佔網民整體的91.5%。

  就是説,幾乎人人都在進入短視頻市場。在如此龐大的市場規模之下,更要嚴格把關,不能讓部分虛假且惡意的內容破壞了短視頻行業的健康發展。

  要保證內容的真實性,除了一些常規的比如封號之類的處罰,需要更有效的治理手段來根除。

來源:中國網    | 撰稿:陳鷹    | 責編:俞舒珺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15711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