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
最新原創 專題 新經濟 曝光臺 中國訪談 中國三分鐘 沖浪特殊資産 潮評社 溫州 紹興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廬 文娛 元宇宙
您的位置:首頁 > 要聞 新聞詳情
記者蹲點嘉興菱瓏灣 村書記討論網紅村再尋新引擎
發佈時間 | 2022-11-24 08:59:18    

   這個會開得嚴肅。11月21日下午,在嘉興市秀洲區勝豐村菱瓏灣的民情驛站,記者旁聽了一場事關4個村莊未來發展的村黨總支書記討論會。

  勝豐村黨總支書記范治新是討論會的牽頭人。其他3位分別是麥家村黨總支書記吳玲英、池灣村黨總支書記徐平華和棲真村黨總支書記呂照榮。

  這4個村同在千畝蕩西側,村村相連、人脈相依。今天的會議主題,是討論了多次的抱團發展謀共富話題。

  “二十大報告提出,堅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進文化和旅遊深度融合發展。這是我們發展的最佳窗口期啊。”范治新打開了話頭。

  作為美麗鄉村建設的後起之秀,勝豐村這些年通過挖掘農民畫、糖糕板雕刻等當地非物質文化遺産,打造了“糖糕奶奶”的文化IP,將非遺文化融入村莊的煙火氣,文旅融合之路走得順順噹噹。勝豐村所在的菱瓏灣,以優美的環境和鄉村文化特色,在最近2年吸引20多萬人次前來遊玩打卡,成為遠近聞名的非遺文化網紅村。

  菱瓏灣紅火了,范治新沒有忘記與勝豐村唇齒相依的其他“三兄弟”。勝豐村、麥家村、池灣村和棲真村,以前都以紡織業為支柱,經濟雖然好了,但也帶來噪音和水質污染。在政府指導下,4個村莊相繼關停相關污染産業,開始發展富有江南特色的旅遊業。

  但鄉村旅遊的賽道競爭激烈,如果沒有鮮明特色,很難出頭。勝豐村這幾年靠創意和運營,打造出菱瓏灣獨有的文化生活體驗。在這裡,有民俗體驗館、糖糕板雕刻館、船匠工藝館等,人氣一旺,還吸引了研學團隊。

  高人氣為90後返鄉青年吳月謹開設在菱瓏灣的沐杭咖啡店帶來不少客源。記者在村裏蹲點,看到雙休日咖啡館經常需要等位。“杭州人喜歡去西湖邊喝茶,我們嘉興阿姨喜歡來菱瓏灣喝咖啡,逛逛非遺館。”年近六旬的沈阿姨告訴記者,她是菱瓏灣的常客。在她看來,菱瓏灣美中不足的是,周邊配套遊玩項目不夠多。如果能有多種一日遊的行程安排,她會邀請更多小姐妹來。

  返鄉青年吳斌,也是看中勝豐村的新發展回來的,他在村裏承包土地種植藍莓,現在已有40畝的規模。吳斌告訴記者,雖有菱瓏灣引流,但做觀光農業需要不斷創新,才能讓顧客保持新鮮感。今年藍莓採摘季結束後,他就在探索多樣化經營。例如,在藍莓大棚邊開闢一片能搭篝火野炊的草地,還養了一些羊。“憑一己之力只能小打小鬧,我們很需要村委整體謀劃、佈局,把周邊的文化旅遊和觀光農業等串珠成鏈。”吳斌説。

  今年9月受聘為勝豐村“文藝村長”的農民畫領軍人繆惠新,一碰到范治新就拉著他去看自己剛選定的工作室。上崗這兩個月,繆惠新對發展勝豐村農民畫IP已有不少設想。“勝豐村有我和張金泉等農民畫非遺傳承人,周邊幾個村也有‘七嫂子’‘九姑娘’等農民畫民間團隊。”在村裏成立工作室,把現有的鬆散創作力量凝聚起來,農民畫會散發出更強的光芒,吸引繪畫愛好者和遊客前來。

  沈阿姨和吳斌們的期待,范治新已認真地記在自己的小本本上。他知道,靠單打獨鬥很難解決文旅産業發展零散、後繼乏力的問題。如果鄰近的村能抱團,發揮各自的優勢,或許能闖出新路子。

  這個想法並非心血來潮,范治新和其他村黨總支書記可沒少做溝通,他已籌謀許久。

  在記者蹲點的這一週,范治新拉著記者搞調研。靠文化發展的菱瓏灣是不是可以作為引擎?它能不能成為抱團發展的文旅集散地?范治新隨身攜帶的筆電裏,密密麻麻記滿村民、遊客的建議、想法。它們在這一次討論會前,轉化為范治新手中項目規劃書中的一部分。

  “西千畝蕩是我們共有的獨特資源。我們4個村如果合力成立旅遊與農業公司,可以通過遊船把村與村的資源串聯起來……”范治新的想法,讓其他幾個村黨總支書記眼前一亮。

  “是個好點子,遊船出行很有江南味道。而我們各個村的特色項目也可以靠船串起來。我們現在就有燒烤長廊,適合吃中飯,但單一産業很難吸引大量遊客,去年村集體經濟收入才50多萬元,少了點。”吳玲英動了念。

  “我們村有採摘園,遊客逛完非遺館、吃過中飯,剛好可以來我們村親子採摘……”徐平華接過了話頭。

  大家都有共識,留住遊客需要有豐富的業態。如果能打通各村的優勢項目,吸引一些有想法、專業對口的年輕人來運營,抱團發展的路子還是可以走走看的。

  也有人擔憂了:親兄弟都要明算賬,幾個村合開公司,經濟賬怎麼算才合理?可別事情沒辦成,兄弟傷了和氣。

  范治新笑了:“這就是拉大家開會的原因啊。我前些天在外培訓,打聽到有的村莊在探索抱團發展,效果不錯。如果大家有意願,我們可以先內部充分討論,再組隊去取經。”這個提議獲得全票通過。范治新説,其實村裏發展得好不好,村民是不是有動力,黨員是關鍵。只要一心為公、一心為民,即使遇到困難,也可以同心協力解決。

  村黨總支書記的會一開一下午,旁聽的記者看到,連綿陰雨的菱瓏灣在不知不覺中迎來天晴。隨著議題的深入,民情驛站裏的討論會氣氛也熱烈起來。村黨總支書記們你一言、我一語,將未來鄉村發展新圖景描繪得越來越細緻。

  “文化引擎”能帶動共富嗎?勝豐村和麥家村、池灣村、棲真村將一起在西千畝蕩邊寫下答卷,它讓我們期待,或許浙江鄉村的想像力和活力就藏在其間。

來源:浙江日報    | 撰稿:紀馭亞 沈燁婷 鬱馨怡    | 責編:俞舒珺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15711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