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
最新原創 專題 新經濟 曝光臺 中國訪談 中國三分鐘 沖浪特殊資産 潮評社 溫州 紹興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廬 文娛 元宇宙
您的位置:首頁 > 要聞 新聞詳情
浙商銀行陸建強:構建公益金融服務生態,以正向善行引導社會財富“升維發展”
發佈時間 | 2022-11-23 15:19:17    

   經過一年多時間的探索實踐,共同富裕的價值內核與金融創新支援路徑逐漸清晰。“共富金融”從概念提出、政策支援到産品創新,也積累了一些好的經驗、模式和做法。公益金融是構建“共富金融”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有助於解決“社會的分化撕裂”實現均衡性發展,也是中國式現代化新征程中浙商銀行服務共同富裕的新陣地。

  日前,浙江銀保監局在官網披露了關於省政協十二屆五次會議第153號提案的答覆。該提案為浙江省政協委員、浙商銀行黨委書記陸建強提交的《關於在高品質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範區中加快創新企業家公益金融工具構建第三次分配生態機制的建議》。

  陸建強在提案中表示,公益金融作為“公益”與“金融”的跨界融合,把金融的工具引入公益慈善事業,是區別於傳統金融模式的新型金融模式,也是共同富裕場景下新生活方式、新文明形態的專業表達。在這個過程中,要加快創新公益金融工具,構建公益金融服務生態,在弘揚企業家精神、引導資本向善和踐行社會責任等方面扛起時代擔當。

  陸建強認為,中國式現代化超越了“資本至上”“物質至上”的西方現代化模式,共同富裕所創造的人類文明新形態,內嵌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探索之中,也深深植根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沃土之中,這為公益金融助力第三次分配發揮更大作用勾畫了新藍圖、指明瞭新方向。

  “金融+慈善”新模式受肯定

  以慈善為主體的第三次分配實踐,是社會文明的重要標誌。依託在金融機構豐富的實踐經驗,陸建強對“金融+慈善”模式提出了具體建議,重點是加快創新企業家公益金融工具構建第三次分配生態機制。

  提案中提到,金融深度參與第三次分配,打造公益金融的新模式新生態,可以專業力量有效持續地解決社會深層次問題,將其轉化為推動共同富裕的深厚支撐。主要有慈善信託、慈善資管、影響力投資等三大有效工具,詮釋了“資本向善”新內涵。

  針對當前存在的問題,陸建強在提案中給出了相關建議,主要是:構建慈善信託政策體系,開展股權慈善信託創新試點;推動慈善資管服務創新,探索設立“善行浙江共同基金”;打造公益金融創新基地,探索設立“影響力投資基金”。

  浙江銀保監局在答覆中表示,慈善信託是金融機構切入三次分配體系改革的重要抓手。近年來,浙江銀保監局與民政部門緊密配合,多措並舉推動轄內信託公司積極發揮自身優勢,推進慈善信託業務發展。下一步,浙江銀保監局將與相關部門加大合作力度,繼續引導推動“金融+慈善”業務加快發展,主要包括加快發展慈善信託和探索豐富金融支援三次分配的切入點和著力點這兩大方面。

  推進公益金融工具創新

  在監管部門的指導下,近年來,浙商銀行積極推進慈善相關的金融創新。

  今年8月,浙商銀行成功落地首單慈善信託——“善行浙金·中投慈善信託”,這是該行在公益金融領域的又一次探索實踐。

  該慈善信託充分利用浙金信託在信託領域的專業優勢,與山東中投慈善公益基金會在慈善項目執行上的豐富經驗,由浙商銀行作為資金保管行和投資顧問,三方通力協作,促成此單慈善信託規範高效的設立。

  據介紹,浙商銀行將持續探索公益和私益相結合的信託模式,充分發揮本行特色化金融服務和客戶資源優勢,推動以股權、資金等設立慈善信託,為企業家和高凈值人群提供慈善金融工具,助力實現“財富升維”。

  例如,幫助産業鏈“鏈主”以企業股權作為慈善財産,通過慈善信託收益幫助産業鏈上下游降低成本,優化産業生態,實現“大魚”幫“小魚”,提升産業鏈整體競爭力;推動區域民營龍頭企業以股權或資金作為慈善財産,通過慈善信託收益助力弱勢群體、弱勢區域實現共同富裕和高品質發展;幫助高凈值客戶及其家族搭建慈善信託平臺,以慈善信託收益助力社會公益,助力其回饋社會、回饋家鄉等。

  構建公益金融服務生態

  當前,文明衝突、文明優越等論調不時沉渣泛起。陸建強認為,金融是“國之大者”,不但要在創造人類文明新形態過程中加強自身金融文化建設,還要對社會形成一流的正行正向的影響力,把正能量推開擴大到社會上去,把善行在社會上形成一種帶動力量,這也是金融向善的基本要求。

  金融通萬方,惟正道,方能融達。下一步,浙商銀行還將聯合浙江省長三角資本研究院、浙商總會金融服務委員會打造“公益金融創新發展聯盟”,推動構建新時代公益金融服務生態,用公益的理念、商業的模式、金融的工具和資本的形態,為企業家參與第三次分配助力共同富裕提供新思路、新方法,將其轉化為推動中國式現代化的深厚支撐。

  經過多年實踐積累,我國民營企業參與公益慈善事業,正在從被動走向主動,從局部走向系統,呈現出鮮明的中國特色、時代特徵和民企特點。陸建強表示,金融機構要提高政治站位,爭當資本向善的引領者,不斷豐富公益金融産品和服務工具,助力民營企業家在實踐中探索自主可控的慈善策略,向著更高階的“社會企業”形態發展。

來源:中國網    | 撰稿:辛文    | 責編:汪傑菲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15711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