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
最新原創 專題 新經濟 曝光臺 中國訪談 中國三分鐘 沖浪特殊資産 潮評社 溫州 紹興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廬 文娛 元宇宙
您的位置:首頁 > 要聞 新聞詳情
旱情連連農業之渴如何解 浙江打響農業抗旱保衛戰
發佈時間 | 2022-11-14 08:10:09    

   撒下的魚苗,沒等長大就被迫打撈上來低價賣掉——近日,記者在衢州見到了一樁心酸事。原來,由於長期乾旱少雨,龍遊縣橫山鎮天池水庫蓄水率持續降低,養魚專業戶鄧衛民為了盡可能減少損失,不得已才出此“下策”。

  記者來到天池水庫,只見原先清澈豐盈的水庫已經裸露出大面積的淺灘,鄧衛民和工人忙著把網兜裏的魚裝進桶裏。“正常情況下,這時候平均都該1斤多重了。”鄧衛民看著剛打撈上來只有三四兩重的小鯽魚痛心地説。今年3月,他們公司投放了30多萬尾魚苗,沒想到卻遭遇高溫,8月水庫裏的魚就死了3000多斤。隨著乾旱的持續發展,水庫蓄水率快速降低,自然也要減少飼料投喂,缺水少食的魚兒又瘦又小。“實在是沒辦法了!與其眼睜睜看著魚幹死,不如忍痛賣掉。”鄧衛民嘆了口氣,估計今年損失要超過30萬元。

  持續的旱情不僅苦了“靠水吃飯”的淡水養殖業,也對種植業造成不小的影響。

  秋種油菜忙,眼下正是一年中開廂起壟、移栽油菜的好時節。在江山市大橋鎮,種糧大戶劉永飛臉上卻愁雲密布,他的200余畝油菜,放眼望去,稀稀疏疏。受今年乾旱影響,附近灌溉區水源不足,再加上承包的不少土地處在山壟之間,取水困難,他只能四處尋找山塘和水塘,抽水灌溉油菜。“油菜種子含油量高,發芽時要吸收足夠的氧氣和水分,今年土壤濕度根本不夠,油菜出苗率和發育率都很低。”劉永飛直嘆氣,“今年的油菜平均每畝要損失300元。”

  在松陽縣板橋鄉,有著12年種植經驗的農民許岩富面對成片焦枯的油茶樹欲哭無淚。“原先500斤茶油的産量,今年連10斤都沒有。”

  他告訴記者,此前用於灌溉的小山塘早已乾涸,目前導致當地三分之二面積的油茶受災,200畝五色水稻絕收,還有上百棵香榧樹死亡,“現在已經不是減産的問題,再不下雨,只怕我這些樹種都死光了!”

  不同地區的農民正在經歷同樣的心酸。慶元縣由於旱情導致甜橘柚褐斑病大面積暴發,受災面積上百畝,經濟損失約1200萬元。江山市一位農業保險工作人員透露,當地再生稻受災率達50%左右。截至10月底,金華全市農業受災面積達12.55萬畝,直接經濟損失8300余萬元。

  面對可能出現的秋冬春連旱,農業之渴如何解?全省多地紛紛出招,打響農業抗旱“保衛戰”。

  “保衛戰”從源頭品種開始。麗水市農林科學研究院高級農藝師何偉民日前給蓮都區雅溪鎮試點的“旱優3015”節水抗旱稻做完測産。“單産達到389.8公斤!在今年這種特殊天氣條件下很不容易,可進一步大面積推廣。” 何偉民告訴記者,這是當地去年新引進的品種,節水50%、節肥47%,能有效解決新墾耕地、復墾耕地水源條件不足、保水性能差等問題。

  在金華金義新區嶺下鎮斧章村河口自然村,八素家庭農場負責人朱林生的120畝果園,呈現出兩重景象:70畝傳統種植園,已旱死了30畝,剩餘的果子稀稀拉拉。另外50畝,果樹翠綠欲滴,橘黃色的砂糖橘壓彎了樹枝。記者走近一看,只見每棵砂糖橘樹下都插著4個藍色的“小箭頭”。

  “農科院專家指導我們安裝了智慧水肥一體機,水和肥料通過這個滴箭直接導流到根部。”朱林生説,有了這臺“神器”,能讓每一滴水和肥料都用在最需要的地方。近日一直在一線巡查的金華市農科院農機所所長鄭濤介紹,相比傳統噴灌,新設備能節水一半以上、提高肥效一倍以上,水肥利用率超95%,實現自動精準調節施肥量和灌溉水量。

  抗旱要靠技術創新,也要靠機制創新。江山市上余鎮窯塘水庫灌區的村民用一張小水票,念起了節水抗旱經。據了解,當地根據往年用水需求、每年乾旱程度等因素,開出了總時長200小時的配水計劃專票,綜合考量各村在水庫建設中股份大小和有灌溉需求的農田面積,向各村組發放相應時長的水票,憑票領水、見票開閘,有效提升了用水效率。

  溫州市鹿城區利用水利工程的沿江水閘、水庫向灌區補水,同時加緊完善農田水利抗旱基礎設施建設。截至目前,當地新建泵站4座、新建渠道8060米、疏通渠道2390米,保障灌溉用水暢通。

  剛結束了新一輪的全省蔬菜情況調研的浙江省農業農村廳蔬菜首席專家楊新琴説:“蔬菜生長需要大量水分,有條件的地方應儘快完善節水微灌及水肥一體化設施,提高抗旱減災能力。今年旱情,導致一些蔬菜育苗時間推遲,接下來一定要做好抗旱保苗,適時移栽,加強田間管理和病蟲防治。”為此,浙江省農業農村廳形成及時快速對接機制,深入調查一線情況,及時跟蹤指導。據悉,目前全省已陸續組織派出服務組5025人次,服務主體3412家次。

來源:浙江新聞客戶端    | 撰稿:朱承 梅玲玲 肖淙文 祝梅 陸欣    | 責編:俞舒珺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15711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