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
最新原創 專題 新經濟 曝光臺 中國訪談 中國三分鐘 沖浪特殊資産 潮評社 溫州 紹興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廬 文娛 元宇宙
您的位置:首頁 > 要聞 新聞詳情
近億人關注!浙江這個小村火了 原因讓人意外
發佈時間 | 2022-10-09 08:59:48    

   國慶節後的第一天,浙江這個小村突然火了!

  它是樂清市石帆街道大林村泮洋片。

  雖説人口僅150戶,常住人口不足千人,卻“戶戶有大學生”。在過去幾年裏,這個小村走出了近200名大學生,其中博士生5名、碩士生7名。

  消息傳來後,它很快就上了熱搜,被9900多萬人關注。

  這個小村,究竟憑藉什麼,能讓人感動呢?

  從村貌來看,這只是個平凡的村落:風景不錯,三五排農舍整齊相鄰,遠山近田猶如畫卷;但經濟條件一般,村裏沒有支柱産業。

  孩子的教育條件,也很尋常:當地的小學,名叫石帆三小,也是大家極其常見的農村小學,絕大多數孩子都是在這個學校完成基礎教育,然後走出去的。

  但這個村,有特別之處,可從這幾個關鍵詞來看。

  第一個關鍵詞是:氛圍。

  相信“知識改變命運”,尊師重教,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也正因為如此,一代代農村孩子才能走出鄉村,進入大學殿堂,迎來改變命運的一刻。

  但小村還有獨特的氛圍:家長願意放手,讓孩子去做自己感興趣的事,比如有的孩子會盯著一隻小蟲、一株小草觀察很久,村民一般不輕易去打擾,讓孩子去探索自己的世界。

  第二個關鍵詞是:榮譽。

  為鼓勵孩子們努力學習,十幾年前,村民還自發組織捐款,設置了獎學金,哪家的孩子讀書優秀就獎勵。

  獎金雖不多,但不管是孩子還是家長,能拿到獎勵就是一份榮耀,孩子們會更加刻苦攻讀。

  第三個關鍵詞:傳承。

  當地孩子就讀的石帆三小,只是一所普通的鄉村小學,卻走出了多位教授,過年過節時“天之驕子”榮歸故里,孩子們都能見到。前人引路,小村的學風也漸漸傳承下來了。

  其實,浙江的“學霸村”數量不少。像東陽,是有名的“博士之鄉”。2021年曾有一個統計:東陽籍院士13人,高校校長、科研院所領導100多人,博士1100多人,教授和教授級高工10000多人。

  當地的古淵頭村,曾因為好讀書的家風,多次上過中央電視臺。走進這個村子的文化禮堂,就能感受到濃濃的好學家風。禮堂內滿滿一墻都是名單:李祝霞,中國科學院院士,博導;李杏放,博導;李偉戎,博士;李余明,博士。

  光古淵頭村,就出了100多個博士。

  前些時候,“北大數學大神手提饅頭礦泉水接受採訪”衝上熱搜,之後大家一查他的家世背景:發現他父親韋忠禮,浙江東陽人,也是位“大神”,是數學系博導。

  這樣的村,其他地方也有:慈溪金堂村,從上世紀80年代以來,從這個村子裏走出了7位博士;縉雲姓潘村,只有2100多人,還是個偏僻的小山村,走出了17個博士……

  走進這些“學霸村”,會發現它們有個共同點:當地的村民,可能自己文化水準不高,對知識和文化,卻懷著很高的敬意,每家每戶都有著良好的家風、家訓,都有著非常好的讀書學習環境。

  在這種氛圍下的孩子,很難不愛學習。

  從今天浙江這個小村因“學霸村”之名而火,從浙江為何能産生眾多的“博士村”,都能看出良好家風的重要。

  良好的家風,就像一灣清泉,就能給人們以滋潤;良好的家風,像一縷縷暖風,吹拂著心靈的每個角落。它無形無色,卻影響深遠,它是傳世之珍,值得每個人好好珍惜,代代相傳。

來源:浙江新聞客戶端    | 撰稿:黃宏    | 責編:俞舒珺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157110107